首页 理论教育 造口治疗师的诞生与造口学校的建立

造口治疗师的诞生与造口学校的建立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口以肠造口最多,其次是尿路造口、胃造口、气管造口等。此后,各国纷纷效仿美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造口治疗师学校。截至2003年,全世界已有48所造口治疗师学校,6 000余名造口治疗师,亚洲地区共有10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广东省于1996年举办了1期省级的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随后于1998-2005年连续举办了8期国家级的造口治疗师培训班,共培训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

一、造口治疗师的诞生

现代造口术从产生到现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776年,法国H·Pillore医生为1例直肠癌所致的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施行选择性盲肠造口术,虽然患者仅生存28d,但这标志着外科造口治疗的正式开始。1793 年法国Duret 医生首先成功地为1例患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婴儿做了髂腰部结肠造口术,患者生存45年。据统计,迄今为止全球造口者每年达数十万之多,我国每年也有十万人因各种原因接受造口手术治疗,全世界现有造口者达百万之多。造口以肠造口最多,其次是尿路造口、胃造口、气管造口等。肠造口不但改变了患者的排便方式,而且对其生活、工作乃至心理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外科医生多侧重造口手术,很少关注造口手术后的护理;而护士又缺乏相关的造口知识,导致护理不当,所以现代造口术早期,医生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但由于造口带来的麻烦或并发症,又使患者陷入痛苦之中。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克利夫兰基金会医院的外科医生Rubert B.Turnbull Jr.在总结了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肠造口治疗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由此开拓了造口治疗的先河,而被后人誉为“造口治疗之父”。Turnbull医生首先意识到人们对肠造口专业护理人员的需求,这些专业人员应有专门的时间向造口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顺利、完全地康复。他认为,外科手术无法满足造口患者的所有需要。患者尚需掌握诸如术后性生活、饮食、异味处理、妊娠、造口袋安装方法以及其他健全生活所需的因人而异的护理知识和技巧。1954年,Turnbull医生为一位名叫Norma Gill的女患者实施了永久性回肠造口术。Norma Gill当时是一位3个孩子的年轻母亲,曾患溃疡性结肠炎5年之久,由于她的祖母也是一位结肠造口者,Norma Gill非常了解造口患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与疾病斗争及护理她自己和家人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造口患者的痛苦,因此她康复后,用自己的患病经历和护理经验帮助其他肠造口患者,于1958年接受Turnbull医生的邀请到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协助工作,她每天跟随Turnbull医生巡视病房,逐渐成为向患者提供相关咨询、指导患者使用造口器具的专门人员,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肠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s,ET),为肠造口护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造口治疗师学校的建立

随着造口手术日益增多,Turnbull医生意识到造口护理领域仍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于是在1961年,Turnbull医生在克利夫兰基金会医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造口治疗学校,旨在培养专业的造口护理人才,为现代造口护理谱写了新的篇章。

几年之内,在美国出现了许多肠造口治疗学校,肠造口治疗师的数量也迅速上升至数百人。在20世纪70年代的10年中,此项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另外15所肠造口护理学校也相继成立,对学习对象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到只接受护士作为学员。此后,各国纷纷效仿美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造口治疗师学校。日本于1965年开始开展造口康复工作,但造口治疗师学校是在1986年6月以克里夫兰医院的分校形式在东京的圣路加医院成立。新加坡的造口护理课程系由卫生部和造口康复会共同制定的,1994年3月首次举办包括造口、失禁处理的理论和实践的课程讲习班,共12周,授课和实践的时间各占40%和60%,参加人员来自各医院的注册护士。韩国于1987年在首尔国立大学医院成立第一个肠造口治疗师训练班,全部课程4周共124h,内容包括胃肠道、尿路和皮肤的解剖、造口手术适应证、术中处理、创伤处理、皮肤处理、结肠造口灌洗、康复等,每年1期,至1987年已有133名毕业生。马来西亚至1994年拥有7名在澳大利亚接受专门培训的肠造口治疗师,后来又有百余名护士接受过10d的课程培训,现在也建立了造口治疗师学校,培训时间为6周。泰国每年举办护士短程造口护理训练班。

三、我国造口治疗师及其学校的诞生

我国台湾省在1971年就已建立了造口治疗护理单位,至1995年已拥有9名专职的造口治疗师服务于各大医院,在较大的9所教学医院设立单独的肠造口治疗师室。中国香港1982年已有1~2名造口护士在全职或兼职情况下提供造口护理服务,在玛丽医院的妇产科中设立造口护理诊所。

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85年成立第一所医院外的造口护理诊所。1995年香港玛嘉烈医院开办了香港第一个造口治疗师培训课程。1997年玛丽医院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开设造口治疗师培训课程,至今香港已有8位全职、100名兼职造口治疗师,香港造口治疗师学会有300余名会员,还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在广州、北京协助开办了两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截至2003年,全世界已有48所造口治疗师学校,6 000余名造口治疗师,亚洲地区共有10所造口治疗师学校。

1988年,喻德洪教授访问了美国克里夫兰基金医院及其肠造口治疗学校,回国后即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举办了第一期造口治疗师培训班,面向全国,至1997年共承办7期,培训了医生、护士400余名。广东省于1996年举办了1期省级的肠造口治疗师培训班,随后于1998-2005年连续举办了8期国家级的造口治疗师培训班,共培训4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正规造口治疗师培训始自1993年,受NormaGill奖学金资助,上海派出2名护士赴澳大利亚肠造口治疗学校学习,1994年获得正式造口治疗师文凭,填补了内地造口治疗师的空白。但是2名造口治疗师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尽快培养更多的正规造口治疗师已成为国家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1998年广州中山大学万德森教授赴澳大利亚考察结直肠外科和肠造口治疗进展,之后他根据NormaGill基金会“结对工程”(twinning project),与香港玛丽医院朱建华医生和香港造口学会李伟娟女士联系,商讨在内地建立造口治疗师学校。2000年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派出3名护士、上海瑞金医院派出1名护士赴香港玛丽医院接受造口治疗师培训。2001年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护理学院和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及香港造口治疗师学会合办了内地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中山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全中文教学和合理的经费开支,有利于更多护士接受造口治疗师培训。截止到2007年6月,培训了6届学员,共计73名造口治疗师。2004年在香港造口治疗学会帮助下,北京大学医学部成立了内地第二所造口治疗师学校,培训2届学员共22名。2007年10月,继中山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南京医科大学造口治疗师学校成立。迄今,内地获得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承认的学校已有3所,具有正式证书的造口治疗师共有101名。2001年北京肿瘤医院召开了“造口治疗师专科护理暨学术研讨会”。2002-200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开设了“造口专科护理课程培训班”, 还举办了“造口、失禁、伤口护理”全国护理学术研讨暨专题讲座。2004年北京协和医院举办了“造口、失禁及伤口护理”培训班。2001年7月中华护理学会召开了北京17家三级医院护理部主任参加的“造口治疗专科进展”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造口护理属于专科护理范畴,造口治疗师的培养对确立中国专科护士的地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2003年11月中华护理学会组织成立“造口、伤口、尿失禁”专业学术委员会。

四、造口治疗学术交流

伴随着造口治疗和护理的产生,造口协会、联谊会、博物馆相继产生,期刊、图书等陆续出版,极大地促进了造口治疗学术交流。Turnbull医生编著了肠造口图谱,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肠造口手术标准图谱。1968年在Turnbull医生的建议下,成立了美国造口治疗师协会,随后此协会改为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1975年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规定其会员必须具有护士资格,已加入的会员虽不是护士,仍能维持其会员资格,但新会员必须具备护士资格。1975年成立国际造口协会(International Ostomy Association,IOA),会员主要是造口患者。国际造口协会的机构在全球共分为6个大区:亚洲区、非洲区、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拉丁美洲区、南太平洋区和欧洲区,会员以国家或地区的形式加入,分正式会员和副会员两种。目前共有58个正式会员协会和4个副会员协会,成立于1996年的中国造口协会就是隶属于亚洲造口协会的一个分支会员协会。IOA的宗旨是通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建立造口组织的联盟,致力于改善造口者或其他类似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978年Norma Gill组织成立了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WCET),可以使非专业护理人士但热衷于推广造口治疗的人参加,目前WCET有4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员分三种,正式会员是造口治疗师,副会员是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员,商业会员是造口产品制造商或其他健康机构成员。WCET实施的造口治疗护理教育项目(enterostomal therapy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ETNEP)是全球推广规范化造口康复治疗的典范,通过这一项目和“结对工程”,WCET已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量合格的造口治疗师。ETNEP已成为培养国际认可造口治疗师的必修课程。香港造口治疗师学会(Hong Kong Enterostomal Therapists Association,HKETA)成立于1994年,目标为推广并且提高医疗同业中对造口护理、伤口护理和失禁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另一目的是通过帮助造口治疗师培训的发展,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更佳服务。HKETA协助WCET帮助广州和北京成功开办ETNEP培训课程,使得国际认证ET的本土化培养在中国内地得以实现。为帮助肠造口者互相交流护理经验,使造口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重返社会,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协会或俱乐部,为“造口人”排忧解难。1988年,中国内地第一个造口联谊会——上海造口联谊会成立,在以后的18年间,共17个省和4个直辖市建立了38个造口联谊会或造口人之家。1997年中国唯一的公开发行的肿瘤科普报纸——《防癌报》开辟了《造口之友》专版,到现在已出版59期,印发70万份,深受造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1998年喻德洪教授创办了造口博物馆和造口图书馆,收藏了8 个国家和13个公司的肠造口器材、国内造口者自制的器材以及各类有关造口的书籍,以及13个国家的32种杂志,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内地医务人员在造口方面的理论知识。为了适应ET培训的需要,喻德洪教授主编的《肠造口治疗》于2004年正式出版,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潘志忠等主编的《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也在2006年10月正式出版,有力地推动了造口康复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