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The target sign
【又名】 同心圆征;分层状靶形肿块(layering target mass)。
【表现】 在腹部CT扫描时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结构呈靶环状分层排列,自内向外密度表现为高-低-高分层样改变,形如靶环而得名。
【解释】 靶征是肠套叠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象,为套叠长轴与CT扫描平面垂直时之表现,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解剖关系。典型排列为自外向内分别代表鞘部外层肠壁、鞘部肠腔内造影剂、鞘部内层肠壁、偏心性套入部肠系膜、套入部肠壁、套入部肠腔内造影剂。
【讨论】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与其相连的肠系膜(套入部)被套入与其相邻的一段肠管内(鞘部),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约5%发生于成年人。与婴幼儿原发性肠套叠不同,成年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成年人肠套叠以小肠多见,常由良性病变伴发,相对而言,结肠型肠套叠则更多由恶性病变继发。良性病变有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腺瘤样息肉、梅克尔憩室、术后粘连及肠动力性病变等;恶性病变有转移癌、腺癌、类癌、淋巴瘤及平滑肌肉瘤等。
肠套叠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随CT的应用,其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肠套叠由3层肠壁组成,即外壁为鞘部,套入部为最内壁和反折壁组成,套入部前端为头部。由于套叠长轴与CT扫描层面角度的不同,可表现为靶征、彗星尾征(comet-tail sign)或假肾征(pseudokidney sign)等直接征象。当CT扫描与之垂直时,则表现为鞘部、套入部最内壁和反折壁三层结构呈靶征,靶征是文献上对肠套叠CT表现描述最多的征象,它反映了套叠的各层肠壁、肠腔及肠系膜间的解剖关系,是肠套叠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象。但其间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形或环形征,如套入部与鞘部肠壁间有气体,则形成偏心或外周气泡,这对肠套叠诊断大有帮助。由于肠道纡曲,以及排列位置、方向不规则,CT扫描与肠套叠长轴呈平行关系时,横断位即可表现为彗星尾征或肾形征,即肠系膜脂肪及血管卷入所致。彗星尾征是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的征象,其组成尚包括套入近端肠管。肾形征或肾形肿块为套鞘部游离缘与套入部近端肠管及肠系膜的CT斜切面影像,其中游离的套鞘呈弧形围绕套入部状如肾轮廓外形,而套入部近端肠管、肠系膜状若肾蒂。彗星尾征均与肾形征相伴出现,是肠套叠除靶征外的又一较常见的特征性CT征象,应引起重视。靶征可见于各型肠套叠,而彗星尾征及肾形征多见于小肠型肠套叠。
图2-6-1 CT扫描示“靶征”
CT平扫(A)、增强扫描动脉期(B)显示靶征由套鞘部、套入部肠系膜血管及肠系膜脂肪和套入部肠管组成
图2-6-2 CT扫描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冠状面重建示“肾形征”及“彗星尾征”
CT平扫(A)、增强扫描(B)的MPR显示肾形征及由套叠近端肠系膜血管牵拉聚拢进入套叠肠管内(彗星尾征)
肠套叠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诊断相对较容易,但病因有时难以确定,应重点观察套叠头部,寻找隐匿的原发病灶。
(田昭俭)
参 考 文 献
[1]Ahualli J.The Target Sign:Bowel Wall.Radiology,2005,234(2):549-550
[2]郑祥武,吴恩福,陈宗静,等.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414-416
[3]Choi SH,Han JK,Kim SH,et al.Intussusception in Adults:From Stomach to Rectum.AJR,2004,183(3):691-698
[4]Kim YH,Blake MA,Harisinghani MG,et al.Adult 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CT Appearanc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Causative Lead Point.RadioGraphics,2006,26(3):733-7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