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电报告图窦性心律不齐正常吗

心电报告图窦性心律不齐正常吗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发生变化的原因多数是生理性的,但也有病理性的。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律,因而心房及心室的节律也变为不齐。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为:1.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但P波出现不规律。因此,出现较长间歇的窦性停搏和发作频繁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应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必要时亦可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

凡由窦房结发出激动所形成的心律,总称为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发生变化的原因多数是生理性的,但也有病理性的。

窦房结起搏细胞具有自律性。成人起搏频率一般在70~80/min,平均75/min,低时60/min。儿童心率比较快,新生儿经常为110~140/min,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渐趋缓慢。老年人心率大多为50~70/min。

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点是:

1.规律出现的P波 正常P波呈圆钝的三角形,尖圆而光滑。P波宽度在0.11s以内,P波高度于标准导联中多在2.5mm以内,在Ⅱ、Ⅲ、aVF导联P波是直立的,在aVR导联P波倒置,在V1导联为正负双向,V2~V6导联为直立,电轴在15°~75°,平均约为60°。P波在正常人也可有少许不齐,青少年更为明显,但在同一导联心动周期之差应在0.16s以内。

2.P波频率 正常成人为60~100/min,低于60/min为窦性心动过缓,高于100/min为窦性心动过速。

3.P-R间期 P波之后规律出现QRS波群,P-R间期0.12~0.20s,QRS波群时间小于0.10s。

一、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窦性心率超过100/min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但在儿童及婴幼儿因其正常心率较快,所以初生婴儿、2岁、4岁儿童P波频率必须分别超过150/min、125/min、115/min才能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为:

1.频率快而规律的窦性P波,频率在100/min以上,最高可达160/min,偶有180/min者。

2.QRS波群紧跟在P波之后,形态是正常的。

3.P-R间期相应缩短,但仍大于0.12s,Q-T间期缩短,但校正后的Q-TC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律常常不是绝对匀齐,且频率易受神经因素影响,在压迫眼球或按压颈动脉窦时,心率可逐渐减慢,但不能使其突然转为正常。

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有发热、贫血、缺氧、感染、出血、低血压、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心肌炎、缩窄性心包炎和神经官能症等。正常人情绪激动,体力活动,烟、酒、茶及咖啡的摄入,疼痛或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时,均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在治疗上主要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应用镇静药及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

二、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又称不时宜性窦速、非阵发性窦速、非阵发性慢性窦速等,多发生于20~30岁的年轻女性。本病的特点为:

1.休息状态下心率快,可大于100/min。

2.有心动过速发作时的症状。

3.P波呈窦性。

4.卧位时心率慢,直立位心率快。24h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明显增快,以白天增高为明显。

5.短时活动时,心率不适宜的增加;心动过速发作可呈间发性、持续性或无休止性。

6.合并心肌病、心力衰竭时,心率可异常持续增高,可达200/min左右。

7.对β-受体阻滞剂疗效差。

本病须与一般性窦性心动过速、窦房结折返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三、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率的频率在60/min以下时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如频率低于40/min还应怀疑伴有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为:

1.缓慢出现的窦性P波,频率在60/min以下,多在40/min以上;

2.每一个P波之后紧随一个正常的QRS波群;

3.P-R间期正常或略延长,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正常。

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呼吸性节律失常,且易受心外神经张力的影响,如在情绪激动时心率增快,平卧及休息时则更为缓慢。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生理因素有:正常人安静睡眠时,部分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等;病理性心动过缓则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黄疸、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血钾增高或pH值改变及某些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尿毒症、某些药物的影响如普萘洛尔、洋地黄、麻醉药等。

四、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律,因而心房及心室的节律也变为不齐。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分为两型,最常见的是时相性心律失常,心率随呼吸变化,故又称为呼吸型窦性心律失常;另一类型为非呼吸型心律失常,即心律失常与呼吸时相无关。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为:

1.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但P波出现不规律。在呼吸型心律失常时,P波频率逐渐改变,两次心率开始变慢或开始变快的间期相当于呼吸周期,为5~10s;非呼吸型心律失常时则无类似规律。

2.同一导联P-P间距差异达0.16s以上。

3.P-R间期正常。

窦性心律失常常见于正常人,尤以青少年更常见,也可见于窦性心动过缓时,其他如冠心病、洋地黄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昏迷病人的潮式呼吸等,均可引起窦性心律失常。

五、窦性游走节律

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游走,从头至尾部,又从尾至头部,相应引起P波形态逐渐变化,称为窦性游走节律。窦性游走节律的心电图表现为:

1.P波均为窦性P波。

2.同一导联中P波形态逐渐变化。心率快时,P波高尖,P-R间期延长;反之则P波低平,P-R间期变短。但P-R间期均在0.12~0.20s之间。

六、窦性停搏

窦房结内起搏细胞暂时不能发出激动时,即出现窦性停搏,也称为窦性静止。窦性停搏的心电图表现为(图6-1):

1.在正常的窦性节律中出现P波及其后QRS波群消失一段时间。

2.长P-P间距与短P-P间期不成倍数关系,而且在停搏以外其余P-P间距都等长。

3.长间歇中常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

窦性停搏主要因为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如刺激颈动脉窦或压迫眼球时,或应用洋地黄及奎尼丁过量时;少数病例由窦房结本身疾病所致。

窦性停搏可自然恢复正常,但也可因低位的逸搏不能及时发出而猝死。因此,出现较长间歇的窦性停搏和发作频繁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应用阿托品、异丙基肾上腺素等,必要时亦可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

图6-1 窦性停搏心电图

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造成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包括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慢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慢快交替心律及双结病变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特点为(图6-2):

1.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min,且不因运动、发热等相应增加。

2.窦性停搏。

3.莫氏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4.慢性心房颤动或复发性心房颤动(少数为心房扑动)伴有缓慢心室率(频率低于60/min)。

5.慢-快综合征:指在上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基础上,反复发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颤动者。心动过速终止后常有一长间歇。

6.双结病变:指在上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基础上,不能及时出现房室交界性逸搏(逸搏周期>1.5s)或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频率低于40/min)者。

7.房室传导阻滞和(或)室内传导阻滞。

8.对于可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需至少一项检查结果阳性才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同时必须除外药物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因素:

(1)24小时动态心电图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

(2)激发试验阳性。包括平板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和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在运动或注射药物后30min内心率未达90/min者。

(3)窦房结固有频率≤80/min。

(4)窦房结恢复时间≥2 000ms。

(5)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525ms。

(6)窦房结传导时间>150m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是原发性起搏传导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其他如冠心病所致窦房结供血不足、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手术后等,均可出现此综合征。部分病人为家族性,洋地黄、奎尼丁、高血钾等也可引起短暂窦房结功能障碍。

图6-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

(孙淑梅 高福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