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脾梗死(脾栓塞术后)

脾梗死(脾栓塞术后)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脾梗死早期CT表现为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的外缘,尖端指向脾门,边界可清晰或模糊。陈旧性梗死灶因纤维收缩,脾脏可缩小,且轮廓呈分叶状,当病灶内有出血时可见到高密度不规则影,少数脾梗死可伴有包膜下积液,表现为脾周新月形低密度影。 通过本病例讨论,认识了部分性脾栓塞的有关知识和主要影像学改变。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慢性乙型肝炎十余年,1个月前因手臂外伤骨折术后出现全腹饱胀伴腹围增大,呕咖啡色及暗红色液体一次,量约100ml,解黑便,量不多,考虑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入院,予以护肝、止血、利尿等治疗,因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复查上腹部CT(图2-10)。

图2-10 脾梗死(脾栓塞术后)

a.平扫;b.门脉期;c.平衡期;d.延迟扫描

【影像所见】 肝脏体积缩小,表面轮廓凹突不平,脾脏体积增大,约占10个肋单元,平扫脾外围见斑片状低密度度影,境界不清(图2-10a),增强后残存脾实质不规则地图样强化,坏死脾实质沿脾外围呈“湖泊样”低密度影,内缘参差不整(图2-10a~c),腹腔少量积液,门静脉高压,脾静脉及胃小弯静脉纡曲扩张。

【网站会员发言】

考虑:急性脾梗死。特点,脾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后无强化。残留脾脏组织呈地图样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jiajie)

肝硬化并多发性再生结节形成,腹水,脾脏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后无强化。残留脾脏组织呈地图样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考虑:急性脾梗死可能性大。 (SXXYSNLP)

阅片经常需要注意和临床侵袭性治疗相结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是放射科日常介入工作的一部分,CT的作用在于术前判断脾的大小及术后脾坏死的情况,有时在治疗后需要观察脾是否有并发症就需要CT来判断,常见的并发症有:胸腔积液,腹水,脾脓肿,脾周感染,介入最容易担心的并发症就是脾脓肿,一旦出现很容易引起纠纷,故介入术后一般在4~7d即行CT复查,观察脾液化坏死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脾脓肿的迹象。 (lzdyjg)

【最后诊断】 脾动脉栓塞术后部分脾梗死。

【脾栓塞术经过】 常规消毒后,行右股动脉穿刺插入5F导管至腹腔干动脉内造影见脾动脉主干及分支增粗明显,脾轮廓增大,导管插至脾动脉中下极分支处用1mm×1mm×1mm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治疗,最后退导管至主干内造影,见部分脾实质未再显影,术毕拔管,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

【点评】 自1973年Maddison首先在临床上采用自身凝血块行脾动脉栓塞治疗以及1979年Spigos报道了14例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以来,国内外应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破裂与脾相关性疾病越来越普及。

PSE的主要疗效为:①改善脾功能亢进;②降低门脉压;③使脾缩小;④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⑤治疗曲张静脉破裂出血;⑥缓解腹水;⑦改善肝功能。PSE与外科切脾比较,能保留脾的正常免疫功能和预防感染的能力,具有适应证广、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首选治疗方法。

脾梗死早期CT表现为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的外缘,尖端指向脾门,边界可清晰或模糊。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轮廓相对平扫更清晰,部分病灶可呈不规则形。大的梗死灶中央可以伴有囊性变。陈旧性梗死灶因纤维收缩,脾脏可缩小,且轮廓呈分叶状,当病灶内有出血时可见到高密度不规则影,少数脾梗死可伴有包膜下积液,表现为脾周新月形低密度影。

【启迪】 通过本病例讨论,认识了部分性脾栓塞(PSE)的有关知识和主要影像学改变。认识CT检查在PSE术后的意义:①明确栓塞的范围,以便更好控制拴塞的面积;②了解脾脏缩小情况;③了解门脉情况;④及时了解有无并发症,如脾出血等。

病例来源:浙江省临海市台州医院放射科 黄善强 提供

网站地址:http://www.radinet.com.cn/forum_view.asp?forum_id=4&view_id=15286

(雷 剑 黄善强 牟言科)

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1—282

2李京雨,张新国,赵振琴,等.部分脾动脉栓塞方法的探讨.介入放射学杂志,1994,3(1):15—17

3梅雀林,李彦豪,陈 勇,等.部分性脾栓塞术的质量控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1):776—77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