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过典故的桥梁

走过典故的桥梁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作者却用典故来粉饰空洞无物的作品,或引用一些生僻的典故,这不仅达不到期望的艺术效果,反而使作品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都是文学创作上应注意的问题。作为鉴赏者来说,要想达到文情诗意的彼岸,就必须通过典故这座桥梁。这原是为韩僻胄而发的。结句以廉颇自况,表达自己虽已年老,但仍身强力壮,愿为国效劳的愿望。

小时候,看关汉卿的著名悲剧《窦娥冤》,只觉得张驴儿父子太可恶,那昏官污吏更可恨,怎么能让窦娥遭如此奇冤,“惨”就是此剧当时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后来,再读《窦娥冤》,才感到仅一个“惨”字是概括不了这出名剧深刻内涵的。窦娥临行前那凄婉的唱段,不正是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虽遭不幸却敢于反抗黑暗的古代劳动妇女的形象吗?为什么以前就没有体会到这一深刻的主题呢?除了年龄原因外,主要还是没有完全明白唱词的含义,没有弄懂关汉卿在唱段里设计那几个典故的用意。“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里一口气连用“苌弘化碧”“望帝啼鹃”“飞霜六月”和“东海孝妇”四个典故,既道出了窦娥惨遭千古奇冤的悲愤之情,更表现了作者借窦娥之口,对恶人横行、官吏昏聩的社会现实所进行的猛烈抨击和鞭挞。可见,弄清文中典故的含义,是我们在鉴赏古典文学作品时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否则,就可能使自己的欣赏水平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次,甚至曲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古人写诗作文,遇到不便直说之处或为了追求含蓄,常常用典。用典对作品有利也有弊。有的作品运用人们熟知易解的典故,用得恰当,能以较少的文字表达比较丰富的意思,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的作者却用典故来粉饰空洞无物的作品,或引用一些生僻的典故,这不仅达不到期望的艺术效果,反而使作品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都是文学创作上应注意的问题。作为鉴赏者来说,要想达到文情诗意的彼岸,就必须通过典故这座桥梁。而要过桥则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平时阅读的积累,如果不能展开联想,沟通典故与文艺作品内容的联系,就无法理解作者用典的深意了。

唐代的李贺、宋代的辛弃疾都是擅于用典的高手。请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上阕怀念孙权、刘裕(寄奴)。孙权曾经北抗曹操,刘裕也曾北伐。在国难临头的今日,辛弃疾也有先取山东,以图恢复中原的主张,所以他来到北固亭就很容易想起历史上曾和自己主张一致的这两个人,从而表达了自己力主北伐的政治见解。下阕用王玄谟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事,来表达自己惋惜文帝仓促之中冒险北伐,以致大败,让佛狸深入南方的心情。这原是为韩僻胄而发的。当时,韩僻胄要以伐金自立大功,不肯听辛弃疾先做好充分准备再北伐的劝告,果然一败涂地。结句以廉颇自况,表达自己虽已年老,但仍身强力壮,愿为国效劳的愿望。词人紧扣“怀古”,引用了与京口这些地方有联系的历史掌故和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既照应了题目的内容,又借用这些历史事实来抒发自己希望为国家的统一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此词用典虽多,却用得天造地设,恰到好处,体现了辛弃疾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再如唐代诗人韩翃的七绝《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乍看,诗写得很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城飞花”的自然风光。仔细想想,这哪里是在画风景,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原来,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照风俗这一天禁火,只有王侯家可得到皇帝赐烛照明的特许,这本身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而“五侯”则是指东汉专权的宦官。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与汉末之势有什么区别?这里诗人巧用典故,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喻之情。

通过典故的桥梁,达到作品内涵感情的彼岸,这也是古典文学鉴赏中的一个技巧。

以上从六个方面简单地介绍古典文学鉴赏的一些常识。但作为一个鉴赏者,你是不是和诗人、词人所创造的意境有一种生命的共感,一种人的心灵与万物的生命的共感,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光阴是无限的。那我们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在古典文学的灵光里,很自然地绽放有美的意义和价值的生命光彩,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应当共同面对的。怎样从古典文学中去体验我们的人生和生命,怎样从古典文学中去学习做人与处世,更是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

(本文为嘉定区“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讲座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