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学教育理论阐释

美学教育理论阐释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学教育理论,即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气质。人物和事件的美也在于体现了一种关系。“美在关系”说,表现了美学理论上的一种辩证的思想,揭示了美的构成的多种因素,尤其是主体的因素,从而使美学走出了当时哈奇生等人的形式主义。的美本质论问题。

美学教育理论,即美学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带有很强主观性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的凝聚,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偏好。一般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社会的审美气质。

其中很多对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狄德罗美学思想,柏拉图美学思想,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等,卢梭美学思想。

一、狄德罗

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撰写了关于“美”的词条。他这样说:“在我们称之为美的一切物体所共有的品质中,我们将选择哪一个品质来说明以美为其标记的东西呢?”他认为,这个品质就是“关系”:“人们在道德方面观察关系,就有了道德的美,在文学作品中观察,就有了文学的美,在音乐作品中观察,就有了音乐的美,在大自然的作品中观察,就有了自然的美,在人类的机械工艺的作品中观察,就有了模仿的美。”构成美这一观念之基础的普遍性质,就包含在“关系”这一概念中。

他说:“凡是本身含有某种因素,能够在我的悟性中唤起‘关系’这个概念的,叫做外在于我的美;凡是唤起这个概念的一切,我称之为关系到我的美。”

这段话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是事物本身构成的关系;第二是事物与主体构成的关系。一个建筑物这部分和那部分构成关系,所产生的快感,就是美感。美就在这关系中。物体的美在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人物和事件的美也在于体现了一种关系。高乃依悲剧《贺拉斯》台词:“让他死吧!” 置换到莫里哀的喜剧《司卡班的诡计》就变成一种滑稽和逗趣了。

“美在关系”包含有三种形态的美:第一种是同一事物内部的关系,即它的内部构成的秩序、对称、和谐的美。例如花本身的花瓣、花蕊、形状、色彩等关系就构成了花本身的美。狄德罗把这种美称为“真实的美”;第二种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构成的关系,所形成的秩序、和谐的美。例如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小桥流水等,事物彼此映照,构成一种和谐的美的环境;第三种是对象与人(客体与主体)之间构成的关系的美。这是一种与主体的情感活动息息相关的美,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人眼里出西施。

后两种美是“相对的美”,即相对于丑而言的。这种美的产生都是进行比较而出现的。

关系是一个适用于不同质的事物的普遍概念。但是,关系的概念是表达自身的,还是指向事物的?关系概念是对于事物存在方式的一种描述或揭示,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实体。

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

狄德罗由此把关系分为“真实的”、“见到的”和“虚构的”(智力的)三种。前两种关系是在直观中就把握到的,“虚构的”关系是人们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例如一个雕刻家从一个大理石能够想象出一个神的雕像来。从表面上说,这种关系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里,但是它的基础也在客观事物中。

在这些关系中,往往越是复杂的关系越是美:“一张美的面孔或一幅美的图画给人的感受比单纯一种颜色要多,星光闪闪的天空胜过蔚蓝的帷幕;风景胜过空旷的田野;建筑物胜过平平的空地;乐曲胜过单音。”

永远寓于关系中的美将与关系的数目以及觉察这些关系的困难程度成复合比例。关系的数目也不能无穷地增加。在美的东西中,我们只接受那些能被远见卓识清楚而容易地抓住的关系。这种远见卓识,与人们的知识、经验、智力、天赋都有关系,但绝不只是一种理性的、智力的东西。人们由此对美的认识产生出千差万别来。

“美在关系”说,表现了美学理论上的一种辩证的思想,揭示了美的构成的多种因素,尤其是主体的因素,从而使美学走出了当时哈奇生等人的形式主义。这种思考方式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说法颇为接近。

当然,任何我们认为美的事物确实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也可以说,任何我们认为不美的事物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那么,究竟何种“关系”为美的、何种“关系”为不美的?狄德罗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美的事物的“关系”,因此,狄德罗实质上还是没有回答什么是美的问题。

在《画论》中,狄德罗把他的“关系”概念明确化为事物的内在联系或因果关系。此外,狄德罗还提出“关系”要在“情境”中才能见出。在文学作品中,狄德罗要求展现出社会生活的真实的、本来的面貌。而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情境就更重要了。一切情节上的纠纷都是从人物性格引出来的。人们一般要找出显出人物性格的周围情况,把这些情境互相紧密联系起来。

因此,真实地写出人物的情境,写出人物周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人物才会真实、自然,才会获得观众的喜爱,作品才会取得成功。这些观点可以说与黑格尔一脉相承。在这些关于艺术和文学的具体论述中,我们确实可以体悟到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一种深层的含义。

二、柏拉图

柏拉图从对各种具体审美实践现象的批判切入,经过精致的类比论证,提出了“什么是美”就是“美是什么”的著名论断,而且还通过试探性的诘难式的讨论方式对美是“有用的”、“恰当”、“有益的”、“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等一系列概念进行了阐释和论证,最后得出只有“美本身把它的特质传给一件东西,才使那件东西成其为美”的形而上的结论。柏拉图提出并论证“美是什么”的逻辑过程是:“在一个讨论会里,我指责某些东西丑,赞扬某些东西美”。于是引出“你怎样才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你能替美下一个定义么?” 的美本质论问题。“有正义的人之所以是有正义的,……是由于正义。” “有学问的人之所以有学问,是由于学问;一切善的东西之所以善,是由于善”。因此,“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由于美”。进而推论出“美即美本身”或“美本身即美”的论断。诚然,柏拉图美本质论的诞生是与古希腊崇尚理性,追求真知的社会人文背景耦合的。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开辟了新的知识领域,尽管论证的过程、方法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不科学甚至是错误之处。

三、苏格拉底

希腊早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民主政治,拥护贵族政治。

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他的弟子柏拉图的《对话集》和克塞诺封的《苏格拉底言行录》中。苏格拉底注意的中心,不再是自然哲学,而是道德问题,他明确地把美学问题和道德问题结合起来,实现了美学从自然哲学向社会科学的转变。他常被视为人类美学的始祖。

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基本概念是美德。他认为人有三种美德:节制、勇敢、正义。三者兼备才是完美的人,高尚的人。而这三种美德的基础则是关于善的知识或理性。因此他也是西方理性主义思潮的始作俑者,为此,尼采曾骂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元凶”。

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中心是把美、善和有用混为一谈。

与赫拉克利特不同,苏格拉底虽然看到了美与善、于有用、与目的之间的联系,但却片面夸大了美的相对性,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

关于艺术上,苏格拉底最早肯定了艺术概括、理想化和典型化的必要。

苏格拉底还强调,绘画和雕刻还应当具有道德理想和完美心灵的形象的摹仿。他把人提高成为艺术的主要对象。

四、卢梭

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他整个哲学-社会-文艺思想体系的有机成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启蒙思想和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文艺的新主张,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在音乐思想史上的地位却无人质疑,并且屡有音乐学者撰文检讨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前瞻性和特异性。如果说卢梭是法国启蒙哲学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一位大师,那么,他同样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奠基人。

卢梭的思想大体包括哲学、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等方面。

卢梭的哲学是天性哲学。他是一个自然崇拜者。

卢梭认为“‘主权’就是公共意志的运用,所以它是永远不能转让的。”“主权是不能分割的,其理由正和不能转让相同。”公共意志(GENERALWILL)“只考虑公共的利益,”它与全体意志(WILLOFALL)不同,全体意志只“不过是个别意志的总和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