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纷纷进入“服务经济”的同时,传统服务业不断被高新技术改造而实现优化升级,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正成为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产业的发展开始由“服务经济”进入“现代服务经济”。当前,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保持增长态势。

伴随着信息革命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2.1 从“服务经济”到“现代服务经济”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需求结构的升级、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处于持续调整和变迁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产出的角度来观察,还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观察,各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是: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比重在持续增长之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服务业一直处于增长过程,在20世纪中后期的发达国家中已占了60%以上,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因此,工业化就是服务业崛起的过程,是“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过程。

进入21世纪,主要国家的服务业经济比重已超过60%,进入服务经济时代。2006年,全球各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9.0%;高收入国家达到72.4%,中等收入国家达到55.3%,低收入国家达到51.1%。与我国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四个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9.3%、53.4%、45.8%、49.5%。

世界各国纷纷进入“服务经济”的同时,传统服务业不断被高新技术改造而实现优化升级,基于新技术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正成为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产业的发展开始由“服务经济”进入“现代服务经济”。

(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当前,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保持增长态势。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知识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服务化”趋势;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规模将不断扩大,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继续不断上升。例如,日本的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2006年已达到64.6%。

(2)现代服务业吸收劳动力的作用逐渐增强。现代服务业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可以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日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英国典型的现代服务业合计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4年的36.5%上升到2007年的51.5%。

可以说,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服务经济”时代,是一个大跨越,它实现了服务业比重的提升和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从“服务经济”到“现代服务经济”的阶段,是一次新的跨越,它带来的是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和新兴服务业崛起的互动发展。

2.2 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服务业内部,通信、金融保险、物流、信息、采购、农业支撑服务、中介、专业与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占到服务业的50%以上,成为支柱产业,在其产业技术和整体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经济和国际竞争中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未来,工农业和国际贸易持续发展所提供的需求,专业化服务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技术保障,规模经济的动力使得生产性服务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美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快的产业。金融业增加值2007年是1970年的26倍,专业与商务服务业则为30倍,远高于同期GDp13.3倍的发展速度。

英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研发、物流、电信、商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已占到了现代服务业总量的56.8%。日本的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以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了现代服务业总量的64.5%。

2.3 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

增长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产品提供者的供给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将不断提高,服务的内容和领域将不断扩展,无论在基础性、生产性、消费性还是公共性服务领域,都将涌现出大量新兴服务的内容。随着新兴服务内容的充实和扩展,它将脱离原有的服务部门而自成一体,从而衍生出更多新的服务业形态,尤其是依靠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等一批具有低资源、低能源消耗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正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点和新增长点。例如,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学习、动漫、网游等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数字内容产业不仅本身是高附加值产业,同时也能推动多种增值服务的发展,其间接服务销售额及延伸产品销售额是其本身销售额的10倍左右。互联网领域涌现了Google、Amazon、Yahoo!等一批新兴的服务业企业。

以全球个人用户宽带增值业务收入为例,随着互联网应用进入实时业务领域并在长途通信中成主导的VOIp,进入流媒体业务领域的WebTV和IpTV,进入无线业务领域的Mobile Ip 和WiFi / WiMAX,从C/S模式到p2p的BT、Skype,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传感器网,全球个人用户宽带增值业务收入2006年比2003年增长了近4倍,其中,2006年安全服务、Ip电话所占比重均超过1/4,宽带视频、音乐下载、互联网语音分别较2003年增长了10倍、32倍、39倍。

2.4 现代服务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地位

当前,由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所带动的产业升级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发生大规模的调整,调整后的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对国际服务更大规模的需求;而互联网从技术角度降低了企业所有权的控制成本及其交易费用,进而放大了跨国企业的活动半径,使得现代服务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地位明显上升。

2.4.1 服务业国际贸易逐渐转向现代服务业贸易

21世纪以来,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增长,其增速已远远超出同期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日益提高,正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业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贸易,从依托有形的物质产品的服务(如运输服务等)为主转向依托无形的信息产品的服务(如国际信息处理和传递服务、国际咨询服务等)。全球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出口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37%逐渐提高至2003年的45%。

2.4.2 现代服务业在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地位明显上升

随着服务业在世界产业结构中主导地位的形成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寻求竞争新优势,全球直接投资重点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其中,金融、咨询、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产业转移通过三个层面进行,成为今后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在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地位明显上升。①服务业项目外包,由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发达国家将部分服务业项目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②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它们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③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为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技术服务、软件开发、芯片设计、建筑设计、数据录入、金融分析及各类研发性工作等,开始出现成规模地向具有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浪潮。

2.5 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与制造业日益融合、共同发展。信息服务、研发服务、营销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物流服务等和生产活动的结合日益紧密,体现了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融合并进一步增强的特点。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涉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解体或回收。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许多传统的制造业企业甚至专注于战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放弃或者外包制造活动。制造业企业正转变为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企业,呈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包括传统产业领域的跨国公司和IT领域的跨国公司纷纷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主要业务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服务衍生和转移。服务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将变成名副其实的服务业企业。全球500强企业共涉及51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行业,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有281家(占56%)。据德勤对80家制造企业的调查,在制造业跨国公司中,其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大于25%以上,19%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业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例如,IBM公司服务业务(软件+服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40.4%上升到2008年的78.8%。

2.6 服务产品化成为现代化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现代服务业分工不断细化,服务环节不断专业化,以向目标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周到、更准确、更满意的服务包(由支持性设备、辅助物品、显性服务、隐性服务等要素组成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现代服务业正朝着后台运营联合化(组织结构创新)、技术平台网络化(服务传递方式创新)、运作规程标准化(服务流程创新)、前台操作自助化(服务作业系统创新)的方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并且与技术创新日渐融合,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后台运营联合化。当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顾客的需求层次各不相同,需求内容复杂多样,特别是对综合性的全套解决方案的需求明显增强,单靠一家企业已很难满足顾客需要或成本较高,不得不联合别的企业共同为顾客提供服务,这些功能相关的服务企业相互合作,可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获得范围经济效应。这种联合发生在后台运营上,前台呈现给顾客的仍然只是一家企业。随着分工的深化和联合的深入,这种外部的合作逐渐强化为内部的协同,推动了企业的联盟化、集团化、大型化进程。新产生的联盟/集团在分工、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了上下游产业链,既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又拓展了自己的赢利模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使这种联合变得更加容易,加快了企业运营的联合化步伐。以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为例,在为顾客实施ERp的过程中,SAp会与德勤、普华永道等专业咨询公司以及IBM、hp等IT服务企业共同组成实施小组,这集中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IT应用咨询商和SAp自身的ERp软件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ERp产业链。这种紧密协作最终反映到顾客,就是一整套高度集成的一体化ERp解决方案。

(2)技术平台网络化。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面貌,未来的商业模式将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如软件产业逐渐由销售软件获利转向以互联网为平台的SaaS模式;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商贸流通业采用网络平台作为技术手段的产物。

(3)运作规程标准化。由于无形性、异质性等特点,服务业通常被认为是非标准化的行业,但是在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的支持下,现代服务业采用类似于工业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在内部管理、对外服务诸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标准化和程序化设计提供质量稳定可靠的服务并降低生产成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从1996年就提出了服务标准化的建议,并在2003年第25届ISO/COpLCO年会上提出了制订“服务标准化”的国际指南,得到了各国的一致赞同。越来越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正按照ISO及国际上各种标准化组织制订的规范来运作。

(4)前台操作自助化。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为每个顾客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成为企业的难题。借助于信息技术,在提供标准化的前台环境基础之上,现代服务业企业逐渐在前台操作实行自助化,由用户自助完成全部或部分服务活动,尽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服务的产品化是一个程度逐渐加深的过程,目前,这一过程远未完成。越来越多的服务业企业正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其所提供服务的产品化程度。

2.7 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的技术创新一般总量都较小,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服务业本身正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它也充分利用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从而获取了更大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的研发投入趋于增大。目前,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的规模较小,但正加大研发力度,以充分挖掘技术应用的潜力,使业务运行在更具有技术优势的平台上。近年来,英国现代服务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以寻找新的经营手段和更好、更为有效的客户服务方式。例如,英国的邮政与电信,商务活动、技术测试与分析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分别由1996年的4.9%和1.5%提高到2002年的5.7%和2.7%。

(2)现代服务业不断应用技术创新成果来发展自己。为了获得更全面、更大幅度的技术平台优势,现代服务业通常融合应用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这一综合的技术应用体系,拓展了现代服务业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提高了包括个性化、安全性在内的多种服务质量,并降低了运行成本。如现代金融业综合应用了互联网络、数据库、海量存储、数字签名等多种信息技术,提高了业务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当前,数据挖掘、p2p、RFID、智能搜索等技术,正成为现代服务业的综合支撑平台,不断拓展现代服务业的新空间。

2.8 服务科学成为现代服务业研究的新热点

传统服务业经过技术升级改造日益蓬勃发展,整个现代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还没有以科学的形式化方法对现代服务业展开系统性研究的理论学科。传统的服务管理与服务营销建立在直觉、经验之上,缺乏有效评估和预测服务效果与风险、快速并柔性地满足客户的差异性需求及促进服务研发与创新的理论,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定制服务缺乏足够的指导作用。为系统全面地认识并指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服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并由此推动一个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服务科学的概念在此背景下提出。

2004年12月,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发布了题为《创新美国:在充满挑战和变化的世界中持续繁荣》的国家创新计划报告,其中,“服务科学”概念作为21世纪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之一被首次提出。其后,“服务科学”立即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推崇。2005年7月,此研究领域被正式命名为“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SSME)”,简称“服务科学”。此后,IBM与麻省理工学院等近300所高校展开合作,推动服务科学的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服务科学的概念和内涵不断丰富,研究对象和技术路线渐渐明晰。2007年1月,美国运筹与管理学会成立服务科学部,标志着服务科学已作为未来重要研究领域而受到高度关注。

目前,在关于服务科学的目的、内涵、范畴、议题、方法、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各界都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服务科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提升服务的生产力,改进服务质量、效能、满意度、增长率和学习过程,并预测和度量所提供和消费的服务。服务科学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但是众多学者和机构都普遍认同,服务科学是一个对已有的计算机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工程学进行整合研究的新兴跨学科领域。服务科学以服务系统为研究重点,涉及人、技术、组织、价值、共享信息和客户六个要素。虽然学术界对服务科学的研究议题尚存争议,但对服务科学的核心问题已相当明确,即推动创新、提高生产力,包括服务创新管理、服务技术与应用工具、服务形式化建模和优化与评估四个方面。服务科学远未形成自己的完整方法体系,更多的只是开始把服务观念引入研究和整合现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属于现代服务业自己的研究方法仍在探索之中。众多高校已陆续开设了与服务科学相关的专业,这些专业名称不一,包括“服务科学与管理”、“电子服务”等,说明目前学科建设还远未成熟。受限于服务科学的整体尚未成熟的研究环境,其人才培养也是刚刚起步。

服务科学的若干研究议题如下:

服务一般特性、属性的研究;

在需求多元和多变的环境下,使服务规范化的原理和方法论的研究;

服务系统的设计、计算和建模理论研究;

服务的生产力、质量、适宜度、创新速度的评价和测度;

服务系统的基本架构、构件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公共平台的功能;

服务规模效益理论;

知识在服务的生产、消费、交易和创新中的作用;

ICT在服务合理化和创新中的作用;

服务的供应链管理;

服务全球化的影响;

服务所需技能分类及学科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新英.服务业:演变、国际比较及其启示.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2]葛坚松.美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江南论坛,2007(3)

[3]何骏.全球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对策.商业经济,2006(1)

[4]李治堂.服务业发展的国际视角及启示.商业时代,2008(2)

[5]刘绍坚.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7)

[6]刘作仪.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一个正在兴起的领域.管理学报,2008(4)

[7]潘菁.国际知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前景及我国对策分析.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4)

[8]彭琳.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9]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7-2008年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0]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6年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11]魏建良.服务科学理论研究及其面临的挑战.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6)

[12]杨春妮.全球服务业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证.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