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进行调整,旨在大力提升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就业趋势来看,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走向社会实践领域。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另在培养规模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远远小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规模。

赵 娟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有更高要求。本文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和问题出发,从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入手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对我国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录、培养、就业环节等环节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职业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科技事业突飞猛进,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分化越来越细,职业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大批量、多规格、高层次的特点,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社会需求的热点[1]。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进行调整,旨在大力提升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我国研究生培养也务必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增强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现阶段职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发现规律、发明创造、转化应用、生产实践的过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人才可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理论、创新、研究型人才。理论型人才知识渊博,善于理论思维,富有创造能力和研究兴趣。他们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发展知识,发明创造。应用、设计、策划型人才知识广博,长于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富有理论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和兴趣。他们把少数精英者的发现、发明、创造变成可以实践或接近实践的决策、设计、方案、工程等。实践、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相应的知识,擅长具体思维,心灵手巧,富于技能和实践能力。他们能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2]

据《〈21世纪初人才需求分析〉典型调研》人才现状与需求类型结构分析,2000年、2005年、2010年,以上三类人才需求比例分别是1∶10∶37,1∶11∶40,1∶14∶70[3]。另在行业结构调查中,据《对策研究》课题组宏观调查统计,目前人才需求量最大的行业是工商管理、机械、营销、财会、计算机技术、电气自动化、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工建、商业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科技服务、财科等。信息技术人才、科学技术研究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管理人才、贸易人才、金融人才、教育人才等将是未来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型。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2011年发布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表示,目前我国仍缺少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提出,到2015年,要打造一批在优势领域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人才团队,培养造就一支活跃在世界科技前沿、跻身国际一流的专家队伍。到2020年,要“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要达到7500万。到2020年,人才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而目前这一指标在我国只有40%。到2015年,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将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达到250万人。据统计,我国这一高层次专技人才队伍的规模在2000年是69万人,到2008年增加到159万人。图1是到2020年部分社会急需人才需求量调查分析列表。

图1 到2020年部分社会急需人才需求量调查分析图

典型调查、宏观统计与政府规划说明,社会需要且存在着理论、应用、实践等素质类型人才,三者比例幅度较大,高层次实践型人才是目前高等教育急需培养的对象。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密集型、资源密度型产业逐步减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知识劳动者将成为社会劳动者的主体。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人才具备国际化素质[4]。要求我们现有的办学主体、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市场化。但是,现实状况是,我国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体制机制以及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尤其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匮乏;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专业技术水平亟待提高;队伍结构、分布不尽合理,人才的培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结构不相适应;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才投入不足、激励不够;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5]。这都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依据现有的社会需求深入改革,让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现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性研究生培养而言,它培养的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招收研究生达60多万人。其中,设置了建筑学1种学士专业学位,法律、体育、翻译、艺术、风景园林、工程农业推广、工商管理、审计、会计、金融、税务、临床医学等39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兽医、工程5种博士专业学位,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培养制度和培养规模。从就业趋势来看,这些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走向社会实践领域。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对专业学位认识不到位,培养规模还较小,不能满足职业需求

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目前许多院校对其认识还不到位。有的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带有浓厚的学术气息,甚至因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出现学术型指导教师同时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象,仍是“穿新鞋走旧路”。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以后从事学术研究和学术性研究生毕业以后从事技能性工作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另在培养规模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远远小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相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又较小[6]。事实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既要培养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在岗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应该培养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7]。这对于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设置不够合理

涉猎的职业领域较少,与职业资格认证尚未达到有机衔接。我国虽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培养制度和培养规模,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急需,要求我们在更多更专业的领域深入细化研究,为社会方方面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而目前,我国尚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领域设置的预评估机制,许多社会职业急需领域设置尚处空白;而另一些批量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又出现就业难问题。同时,专业学位的培养,初衷是为社会培养特定职业需求的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的授予是这些专门人才走向社会实践的前提条件,是专门人才的受教育水平证明。而职业资格证是一种社会求职、任职的凭证,是专门人才通过相关组织机构认证考核鉴定合格以后顺利上岗的依据,这两种制度安排呈现出许多内在联系[8]。而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尚未有效衔接,这势必造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需求脱钩,或者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与职业上岗前相关技能的培训考核重复。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我国部分专业学位类型已在开始探索与相应职业认证之间的衔接,如建筑学专业学位与注册建筑师资格认证、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汉语教学能力认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翻译专业资格认证等。

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实践性环节的学习较少,职业素养欠缺,距职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划及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性环节的学习欠缺,学位论文模式单一,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社会适应性不强,与职业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不只是“培养高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层级类型教育,更是发展一大类人的个性、开发实践型人才资源的可持续性教育活动。它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是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趋势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发展人的个性、实践性、创造性,从而适应职业的能力[9]

三、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是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10]。结合职业需求,我们可以着手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1.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模式,尤其是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的选拔标准十分重要。目前,一些国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日趋完善。以美国为例,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每年采取多次考试入学的形式,国际化招生,培养方式特色鲜明,目标明确。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年限差别较大;同一专业的培养年限,也存在较大弹性空间。对于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评估,美国主要采取社会评估和专业院校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另外新闻媒体的评估监督占有一定比例[11]。这些都促使美国教育机构对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我国可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培养模式,结合自身特点,针对职业的特殊性,灵活设置考试入学时间,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可试行推荐入学制度。

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课程教学,突出特色培养

我们可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突出分类特点,科学制定有相关行(企)业专家参与的各具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课程教学环节,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同时,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测试,着重考查研究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点,聘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参与教学。

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根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意见,分类制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要求。专业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阅,选题可来源于有明确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的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根据特定职业特点,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大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10]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共同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实践内容和要求,保证实践质量,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职业需求,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特定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对具备条件的专业学位类别或培养单位,可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推进专业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8]。大力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发展,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对职业领域和岗位的认识。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完善就业指导,鼓励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

4.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质量监督评价机制

建立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全过程质量科学评价体系,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跟踪。可根据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规范本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委员会中应有一定比例来自行(企)业的专家。国家按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制定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建立与特定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加快建立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信息公开。同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评估,以职业需求反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炼,刘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机遇、新动力、新任务[J].职业技术教育,2012, 3: 68-71.

[2]王刚.高职院校工业设计教育的相关思考与探索[D].2006.

[3]郭志良.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2011,3.

[4]陆松福.区域人才能力建设对策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6,29.

[5]李汶.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有机能力发展研究——以汕头市药品检验所为例[D].2011.

[6]张振刚,许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问题[J].现代教育管理,2011,6.

[7]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4:22-26.

[8]张淑林,夏清泉,陈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有关问题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57-61.

[9]孙粤文.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 1:54-58.

[10]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

[11]田学真,张俊.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91-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