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案例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案例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书信体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去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纯、静、美。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案例

清远市华侨中学 杨寿固

语文教学应该特别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并以最终提高对学生的敏感能力和独立思索能力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较多的开放性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问题真正从学生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

【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师:唐代是一个诗歌创作非常繁荣的时代,流派众多,佳作迭出,名家璀璨。王维就是其中一名著名的诗人。大家了解王维吗?

生:王维是一名山水诗人,他的《山居秋暝》、《鸟鸣涧》和《鹿柴》等许多山水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里面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谁还记得?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学生纷纷背诵)

师:(教师播放幻灯片:王维介绍)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精通书画和音乐,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王维不仅工诗善画,而且对音乐也有很高的造诣。苏轼对他的评价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书信体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去感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纯、静、美。

(二)课文朗读

播放弦乐《高山流水》,老师配乐朗读课文一遍……

老师读完了,学生读,并写下自己的体验……

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自由发言……

生:像一幅淡淡田园山水画,写意传神,令人陶醉。

生:语言如诗,清丽而简洁,营造了一种恬静、安详的意境,向我们展示了蓝田山的优美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生:文章不仅仅描写了辋川的自然之美,而且渗透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朋友的殷切思念的情感。

师:好,大家有了很好的感受,现在,请各位以研究性阅读的方式,进一步去探究,去感悟。

(三)感悟辋川之美

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你最欣赏哪一段的景物描写?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二段(景物描写)。(朗读)

师:说说你的感受,和我们交流一下吧。

生:我觉得这一段作者把辋川写得特别的优美,特别的宁静,禅意盎然。

师:说具体一点!

生:月照城郭,灞水深沉;月下的辋川,清波荡漾,涟漪起伏;村河岸边,渔火点点,明灭可见,静谧、恬淡,真像一幅画,一幅清丽淡远的禅意画,我真想到那儿享受一下美丽的宁静和宁静的美丽。(众学生笑)

师:是啊,王维早年仕途顺利,其诗亦豪迈奔放,颇有青春浪漫气息,后期由于政治失意,亡妻不娶,于辋川半官半隐,其思想渐倾于佛老,所以作为辋川系列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自然也会打上这个时期的思想烙印。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一段吗?

生:我也喜欢这一段。作家笔下的辋川之夜,“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虽带有冬夜的幽寒,却并不显得凄清,而是具有一种令人神远诗意美。这是一种以动衬静的写法。

师:以动衬静,这是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作者是想用这一本来嘈杂之声来反衬辋川的静谧、祥和。还有同学想说说你的鉴赏结果吗?

生:我更喜欢第三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辋川的春天实在是太美了,你看,芳草碧翠,轻鲦戏水,白鸥翔空,草木染绿了群山,露水滋润了堤岸,到处都充溢着春天跃动的生机。真是“阳历晴和四月初,烟光澹荡媚青芜”。

师:辋川冬幽夏荣,气象万千,是作者用梦想编织而成的世外桃源。美的事物最能掀起人们内心情感的波澜,大家思考一下,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幅图命名。

生:第一幅图,我称它为“辋川冬景图”,第二幅是……

生:(迫不及待)“辋川春山图”。

师:这两幅图画的构建,体现了王维对自然具有敏锐的感悟力,以及对取景布局的匠心构思。

(四)感悟情感之美

师:古人书信,往往谈学论道,一本正经,而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却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为什么?

生:作者写景是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返璞归真,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师:还有补充吗?

生: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

师:(示意)请你继续讲。

生: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作者把辋川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

师:欣赏美景,观照心灵,这种“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在王维许多作品里头都有所体现。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山中人”?

生: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太简单了。

师:这样简单的否定可不好,不够礼貌,也欠缺钻研精神。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作者住在山中,过着隐居生活,所以自称为“山中人”。

生:明白了。我还想顺便问一下:“非子天机清妙算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中的“天机妙算”是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

师:要不要讨论一下?(学生摇头)好,那就直接请同学来说吧。谁想发言,请举起你的手。(示意)你来谈一谈。

生:我认为“天机妙算”指的是性情之远,超尘脱俗。既是对朋友的高度赞许,也是作者想激发朋友春游的情趣。

师:辋川如此多娇,朋友诚挚相邀,如果我是裴迪,也肯定会放下功名,欣然前往。

生: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第一段,说的是“足下方温经”,不敢相烦;第二段表达的是念及旧情,不敢相忘;第三段表达的是春中美景,不敢不邀。环环紧扣,天衣无缝。

师:说得太好了。全文乍看似乎很随意,但细细品读,发现处处都是精心安排的,可见作者布局谋篇之巧。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对文章的理解亦逐渐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经常参与其中一些细节的讨论。最后,我提了一个问题)

师:文中有一个词浓缩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文眼”,请你找出这个词,并说说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大家听罢,才发现还没来得及整体把握。于是认真讨论起来。讨论比较顺利,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深趣”是文眼。它包括王维笔下辋川的美景、美情:主要是冬夜清丽淡远、宁静和谐的氛围和春天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有邀请朋友春天同游的诚心厚意。

(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

【教学反思】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为此,我讲授《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有意不指出学习目标,而让学生“选择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不指出问题的答案,而鼓励他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的感受”,允许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讨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就因此而觉得,学习是自身内在需求,是一种快乐而又美好的享受。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产生厌倦感和逆反、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兴趣就油然而生,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其次,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实际中,我打破以往教学中师云生亦云的教学模式,结合这篇文章景美、词美、情美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锁定为“用我的心感受辋川之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用我的心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感受,一方面创设安全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我感悟、各取所需、各抒己见。另一方面,通过设计较多的开放性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问题真正从学生中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敏锐感受能力和独立思索能力这一终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