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结构观

教材结构观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各科教材的基本结构既包括教材各要素的合理组合,还包括各部分的有机整合。其中主题、任务和评价标准实际上是教材的内在结构,物质载体则是外在结构。苏塞克斯模型主要从学科范围与顺序两方面对教材结构进行了系统论述。上述对教材结构的研究,既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分析,也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实质结构与形式结构、逻辑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研究,还有从知识的维度进行教材结构研究的尝试。

第四节 教材结构观

除了对教材目标观、内容观进行系统研究外,对教材结构的研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教材结构的内涵

《教育大辞典》(1997)把教材结构看作是“各科教材之间的合理组合和各科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的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各科教材一般都含有知识、技能、职能、思想观点等要素和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活动形态三种成分”[52]。这里主要从整个教材体系和学科教材内部两方面来理解教材结构。曾天山(1997)认为教材结构是“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一般而言,它主要包括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以及必要的思想品德因素与审美心理因素等。一般由感性材料、基本原理和应用材料三方面构成”[53]。而各科教材的基本结构既包括教材各要素的合理组合,还包括各部分的有机整合。这里是从学科教材的角度来理解教材结构。范印哲(2003)从知识的角度把教材分为三个基本结构:知识系统结构(或学科知识结构)、知识应用结构(或认知系统结构)和教材的总体结构。[54]其中知识系统结构是从学科材料域中选择的合适知识,它按照学科逻辑顺序编排,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知识应用结构包括知识点的科学阐述、引入概念的例子与练习、各章节的练习和全书的练习,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策略,提高其解题能力与培育其非认知因素;教材的总体结构则是上述两种结构的结合,它融入了学科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韩艳梅(2004)根据知识系统结构的要求对语文教科书的目录与索引、文本组织以及作业系统进行了分析,这实际上是一般教材结构的分析框架(知识、图像和作业三大系统)。

郭晓明(2001)主要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把教材结构分为“实质结构”和“形式结构”。[55]形式结构包括课文系统及其辅助系统的构成与相互关系、各年级教材间与各单元间的纵向关系、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方式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等三个层次;实质结构则指教材的一般理论框架和各科目的目标定向及编写思路。后者涉及不同类型的教材观,如人本主义的、社会中心的、行为主义的、认知主义的以及建构主义的等。丁朝蓬(2002)借用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 sky N.)的语言结构分类方法,把教材结构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深层结构指教科书的人类知识技能要素、道德情感要素及其组合,类似于上述的“实质结构”,主要体现教科书的内容特性;表层结构类似于“形式结构”,主要指教材的外在呈现方式及其模块组合,它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高凌飚(2002)根据教材评价的需要,把教材结构分为知识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学生心理特点与发展维度、编制水平维度、使用效果维度、特色与整体水平维度[56]六个部分。除了编制水平外,其他都涉及教材的实质结构,其中知识维度兼有实质与形式结构的特点。从历时来看,可以把前面四个维度与最后一个维度看作静态结构,使用效果维度看作动态结构。丛立新(2000)[57]以自主性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单元为例把教材结构(微观课程结构)分为“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三个部分,根据教材的物质载体形式的不同,把教材结构分为教师指南和学生手册。其中主题、任务和评价标准实际上是教材的内在结构,物质载体则是外在结构。靳玉乐(2002)[58]等人认为,教材的结构包括两个层次:教材的总体结构和教材的基本结构。前者是一种网状结构,其中以《国家课程标准》为经线,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需要为纬线,它们之间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后者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教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要素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他没有对教材的基本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Mikk Jaan(2000)[59]认为,教科书结构是由其各组成部分的连续性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决定的,因此对教科书的分析包括上述两方面内容。教科书结构可以按照概念、命题、句子、段落、片段等不同水平进行关联性分析。就教科书各成分之间的关联性而言,他们认为有两种关联系统:一种是作者在编写教材时心目中的关联系统,它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种是作者在课文中表达出来的关联系统,这更具有客观性。他进一步指出,对教材结构的分析要同时考虑这两大关联系统,他还以语言学为例对这两大系统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这里我们可以把编者心目中的关联系统看作是教材的深层结构,把编者在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关联系统看作是表层结构。英国苏塞克斯(Sussex)[60]大学教材分析模型把教材结构分为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具体包括: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冲突,教材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覆盖范围,教材的一般原则与抽象程度,学生所需要的先前知识和技能,教材怎样根据结构、顺序或累积性进行组织以及学生的任务怎样发生变化,教材最有可能以什么方式呈现,教材的边界及其关注点是什么,评价与学生学习任务的一致性以及与教材的一致性程度等。苏塞克斯模型主要从学科范围与顺序两方面对教材结构进行了系统论述。综上所述,教材结构既可以按照知识系统来进行划分,也可以按照表层和深层两大类来进行划分,还可以从教材评价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二、几种主要的教材结构

上述对教材结构的研究,既有宏观(如不同教材类别之间的组合、教材的总体结构)和微观(教材内部各要素的构成、教材的基本结构)层面的分析,也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实质结构与形式结构(郭晓明,2001;丁朝蓬,2002)、逻辑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研究,还有从知识的维度进行教材结构研究的尝试。本研究不对学科教材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合进行具体阐述,而是集中于对教材内部要素组织方式的探究,即从微观层次探讨教材的组织结构。从已有研究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主要的教材组织结构。

(一)圆周式结构

圆周式结构也称作“同心圆式”结构,同一主题或问题被加以反复研究的排列方式。在这种排列中,教科书的内容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理解程度的加深而逐渐扩大教材的内容范围,但在深度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如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就是按照圆周式结构来进行编排的。这种教材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复习记忆,不足之处是耗时太多。

(二)直线式结构

直线式结构也称作“逻辑式”结构,是按照学科内在的知识逻辑体系来组织教材内容,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它们之间没有重复。加涅运用累积学习的理论,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能力目标,然后按照这些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教学内容按从低等级到高等级的序列进行排列。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先前的知识,那么这种教材结构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节省学习时间;反之,就不利于学生对后继知识的掌握。这种教材结构比较适合于数学、物理等学科教材的编排。

(三)螺旋式结构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螺旋式结构的是美国学者布鲁纳,他以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综合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逻辑性两方面来编排教材。这种结构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材料能尽量转换为儿童的逻辑形式,学科的教学尽可能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任丹凤(2003)[61]在参照范印哲(1997)的教材体系结构的组织原则基础上,从教材结构层次化和教材组织心理化两方面探讨了螺旋式教材结构的策略与原则。其中教材结构层次化从低到高分为要素(概念)、子系统(部分概念组合)和系统(概念系统组合)三个层次,教材组织心理化则要符合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原则和加涅的序列渗透式策略。螺旋式结构能同时考虑学科自身的结构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弥补了直线式结构与圆周式结构的不足,学生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从认知视角来组织教材,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在教材中的体现。

(四)范例式结构

范例式结构源于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的范例式教学。它主张从教材系统中选择最基础、最本质的部分作为范例来让学生学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它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基础性、基本性和范例性。基础性指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基本性主要指要选择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并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范例性指所选的知识能够起到示范和举一反三的作用,这种知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

范例式教材的组织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分为四个阶段:(1)范例性地阐明“个别事物”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属”的阶段;(3)范例性地把握“法则、范畴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掌握“世界及生活关系的经验”的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第二、三阶段为启示阶段,最后一阶段是抽象阶段。这种教材不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内容跳跃性较大,这对于传统亦步亦趋的教材编排来说是一大创新,但是这种结构不太适用于数学、物理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某些教科书体现了范例式结构编排的特点。如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出版,2003),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们的生活”,第二组是“名人故事”等;由奥地利英语教材专家编著的剑桥少儿英语Join in系列教材的单元主题如colours、numbers等,都是以范例式进行编排。笔者认为,作为母语的语文按照范例式结构来进行编排有助于学生对专题知识的系统学习,但是英语完全按照范例式进行编排就容易丧失知识的连贯性和一体化,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也不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五)网状式结构

随着多媒体的出现,教材的形式和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线性教材结构由于灵活性差而受到了很大挑战,超文本教材越来越受到教材开发者和教师的重视,如美国林菲尔德学院ESL多媒体教学模式[62]就是采用超文本教材来进行的。这里的超文本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电影录像带和互联网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选择和重新建构。英语教科书《新阶梯》(New Step 1—3)(朗曼集团有限公司,1990)就是按照语言知识、读写知识、文体练习、生活内容四个项目和不同类别进行的教材组织,体现了纵横教材的网络结构。[63]网状式教材结构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按照这种结构编写的教材对硬件和学生自学能力要求都很高,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或学习方法不恰当,又缺乏教师的适当指导,这种教材的教学功能就会被削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