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职校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职校教育质量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而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一是没有完全认清就业导向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这种质量观极易导致知识性教育和专业性教育的绝对化,而这种绝对化恰是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高端层次,在素质教育中要始终把握其高教性和职教性的双重属性,有针对性地界定其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一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强化素质教育,正是基于对传统教育误区的反思而倡导的一种教育改革,以期回归教育的本质。[1]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而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

一、基于高等教育的类型定位呼唤素质教育实施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等项目的推动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社会吸引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然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教育观、质量观、成才观方面仍存在一定偏颇,与素质教育有所偏离。[2]

(一)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观仍广泛存在

进入新世纪,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中,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逐渐成为共识。但是,许多高职学校至今尚未能够将人文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取得实效。究其根由,主要是囿于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1.主观方面,思想观念上存在模糊认识。一是没有完全认清就业导向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这是确定不移的。但怎样才是坚持就业导向呢?天津职业大学通过对天津大型企业的调研发现,在毕业生所需知识、能力与素质指标重要性排名中,业务能力只列第6位,企业最注重的是员工的敬业精神、负责态度、行为习惯等素质。基于社会选用人才和评价人才的标准视角,高等职业教育在强调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才是真正坚持就业导向。二是没有完全认清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要体现社会的要求,又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它是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高职学校的学生要全面发展,在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高等职业教育要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解释素质教育,从人的发展角度来探讨素质教育的含义。

2.客观方面,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完善。高职学校要从本校的生源特点、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的未来职业要求等实际出发,创建有效的素质教育载体,完善素质教育机制,在素质教育的内容、学时、学分、运行机制等方面做出切实可行的探索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掘,特长得到锻炼,兴趣得到培养,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专业学习、人文研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获得润物无声的素质教育。

(二)重“人才规格”轻“个性培育”的质量观仍客观存在

高职学校要办好学,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高职学校,必须有科学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个目标的规格往往是知识水平和专业水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了预期的“人才规格”的要求,就被认为是好的教育。这种质量观极易导致知识性教育和专业性教育的绝对化,而这种绝对化恰是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固然,社会、企业对其成员在质量规格的需求上有统一标准;我们的教育要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就不能没有统一要求,这应当说是正确的、合理的。但统一的人才规格并不等于人才培养的单一化,不等于排斥个性的自由发展。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学生的独立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人价值,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三)重“优质就业”轻“低薪体劳”的成才观仍现实存在

高职学校追求学生的“优质就业”,“优”即“二高”:工作起点高,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实现了“优质就业”,是学校值得骄傲的办学成绩,必然为学校赢得更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但从成才观的角度来看,“优质就业”的提法未免失之偏颇。高等职业教育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就不应当完全用经济收入和所谓的社会地位来衡量学生成才与否。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成才观陷入误区的种种表现。以“优质就业”为旗号的成才观既容易促使学生“眼高手低”,自我认知不准确,白白追求与自身能力和水平不相符合的职业和职位,造成“就业难”,同时,也容易滋长追求实惠、缺乏艰苦创业精神、不愿做普通劳动者的不良风气。人的成长因素有所差异,也就有了高级人才,中、初级人才,脑力劳动为主的人才,体力劳动为主的人才等差别。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无论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将是十分理想的境界。

二、基于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界定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状态,更是一个教育过程和自身内涵嬗变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高端层次,在素质教育中要始终把握其高教性和职教性的双重属性,有针对性地界定其素质教育的内涵。[3]

(一)高职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作用于人,一方面增益、完善人的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品质;另一方面唤醒人的先天素质,激发人的潜能。在内容方面要突出遵循我国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导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增强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遵循高职教育的职教性,把创新和实践教育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重点;遵循高职教育的高教性,把终身学习的能力、习惯和方法作为高职素质教育的根本。同时,将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和迁移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具体地说,知识方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精进和文化知识的丰富;职业能力方面,提高学生基本岗位技能和沟通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方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遵纪守法等基本职业节操和修养,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积极的职业态度等优秀的内在职业品质。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同时,获得身体的强健和人格的完善,获得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悦纳,对企业和社会的必要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既有求职就业的生存能力,也有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发展潜质。

(二)高职素质教育的原则

其一是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实际来看,主要是“普高”生和“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而普高生中的部分学生是因高考成绩失利才进入高职学校的。总体上,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薄弱。其缘由无外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但更多的属于非智力因素。针对部分智力偏低的学生,要着重增强其自信心,坚定其恒心。对部分智力正常却学习结果不理想的学生,要着重教导其进取心,激发其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心理需求,磨砺其意志,塑造其人格。

其二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性相统一。培养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教育的社会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全面发展即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即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这种个性化,必须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独立个性的发展,将成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

(三)高职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实质上是爱的教育。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拥有爱的原动力。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和活力,焕发精神,追求卓越。教师要关心关爱学生,才能用心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丰润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素养。基于爱来组织教学,就不会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程式,就会让教育过程随学生而动,把教学开展得生动丰富,带给学生愉悦,带给学生思考,带给学生品位,使学生有思考、有体验和感悟。兴趣获得激发,特长获得展示,能力获得锻炼,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其次,教育的深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拥有爱的能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懂得爱,拥有爱心、爱国、爱家、爱人、爱己、爱生命、爱自然。在增长知识和才情的过程中学会爱,拥有付出爱的能力、感恩、关怀、悲悯、包容、善于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学生,必定是全面发展的人,必定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基于高职教育的质量提升构建素质教育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等职业教育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构建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5]

(一)导向机制

政策导向。将加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要求纳入到高职学校的政策文件之中,并坚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而持久的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和贯彻落实文件要求的相关活动。通过政策导向加强广大师生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宣传导向。加强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含蕴于校园文化之中,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从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的职业属性和职业品格出发,兼容大学精神的理想色彩,以金融文化引导人,强化职业意识;以诚信文化塑造人,养成职业品德;以校友文化激励人,升华职业精神,形成了“三维文化”育人体系。

示范导向。树立优秀教师典型,优秀学生典型,在广大师生中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和优秀学生先进事迹,以典型示范的作用引领尚德、精业、爱生的优良教风和勤奋、明理、笃行的优良学风,激发广大师生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乐于奉献的主体意识。

总之,通过多方位的素质教育导向,促使广大师生形成科学统一的素质教育理念。一是双“重”观念,既重技能也重素质。把握好二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转变“轻人文”的过程中防止矫枉过正,避免出现对技能重视不够的情况。二是爱生观念。爱是授之以渔的爱,是让学生经风雨见彩虹的爱,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人生的爱。

(二)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制定相应的素质教育工作制度、组织制度、奖惩制度等,将素质教育制度化,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会因校领导的改变而改变。健全完善的素质教育制度,有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组织有领导,有核心凝聚力,有团队协作精神。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就不再只是一种理想。

载体保障。搭建素质教育平台,能够使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管理等素质教育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有所依托。我们以分段和分类培养为特色,创建了明理学院、淑女学院和银领学院三个素质教育平台。“明理学院”着重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而向全校年级学生开展明德理、明事理、明学理、明情理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关心;“淑女学院”着重于女生才艺特长和淑女气质的培养,培养科学知识求真、道德修养扬善、艺术才情唯美的现代优秀职业淑女;“银领学院”着重于学生职业素质和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和金融企业共同实施订单教育,为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两个多元开放的办学平台,为学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淀了雄厚的实力基础,在促进学生人人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评价机制

对教师教的评价。可以划分为3个层次较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能够融入思想、道德、企业文化、社会心理等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渗透性;自主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困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将“三关”作为学校“生评教”工作的一项指标,必将有助于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

对学生学的评价。一方面是全方位评价,在侧重知识、技能的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知识、能力的全面评价。另一方面交错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从纵向、横向两个角度进行评价,不仅要进行横向评价,也要进行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基于人才培养规格来进行的,是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纵向评价是基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指数来进行的,这是增设的评价项目,其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确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