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救助方法创新

教育救助方法创新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高校要将贫困学生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群体,主动介入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寻求解决对策时还应当从具体心理问题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姚玉元等认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未能从本质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资助模式来弥补当前的缺陷。

(二)教育救助方法创新

1.学业援助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

贫困生大多来自社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他们在城市生活技能、工作技能、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而这些问题靠经济援助、心理援助是解决不了的,学业援助是指在课程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的援助。

大多数贫困生来自于经济落后地区,当地在教育发展上也较落后,他们的综合素质比起发达地区的学生来差距很大。一些对师资、设备、场地和经费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如外语、计算机、文化艺术体育等科目是他们的弱项,所以学校应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给予帮助。学校可以针对贫困生提供一些外语、计算机方面的免费课程,以帮助这些学生尽快提高技能。

当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就业过程中十分重要。但是因为经济困难,贫困生很少参加各种活动,以致失去提高各种能力的机会。学校应当尽可能为这个“特殊群体”创造条件,不使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能力的培养。比如,为贫困生创造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成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心理救助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

贫困大学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比其他学生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为此,高校要将贫困学生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群体,主动介入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40)。一、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体系,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门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增强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二、开展心理普查,实施分类援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不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寻求解决对策时还应当从具体心理问题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三、增强贫困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学校可以成立各类贫困生自助团体,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通过相互之间平等交流,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3.引进项目创新资助模式

姚玉元等认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未能从本质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这就需要一种新的资助模式来弥补当前的缺陷。资助工作不仅仅要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识、开发自我潜能、提高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使他们真正地自强自立,并要让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项目基金资助贫困生改变了以往的资助模式,改“供给型”(单纯的给予贫困补助)为“经营性”(通过完成项目后才可全部获得)。贫困大学生通过开展项目的形式获得资助,不仅使其经济问题得到解决,还可消除其内心深处的自卑和自我封闭,并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而且“项目基金资助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完善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创新贫困生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