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过中南半岛

走过中南半岛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越南解放军从由美国做后盾的伪政权手中夺回整个城市的管理权,越南河山再度统一,并以胡志明主席的名字命名,以表示越南人民对这位为了独立自由而战斗的伟大战士的敬重。我在一大堆小贩的包围下,买了一双据说质量“Very Good”的拖鞋,本来还想穿它走遍中南半岛的,没想到第二天稍微磕到一个不平的路,还没出越南就坏了,当然,这是后话。
走过中南半岛_东南亚文化交融

在一本关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旅游介绍指南上,有一句话让我很心动:“Let’s escape from the crowded city to the pure,quiet and clean water.”(逃离拥挤的城市,来到纯粹、安静和清澈的水畔)也许正是“纯净、宁静、干净”这样的字眼让我想亲身体会一下,于是在旅行社报了名,那是一个老人的“夕阳游”之类的团,基本上我只是参加来和回的行程,其余时间则是自己活动。

一 从胡志明到会安

在越南看了两个地方,胡志明市与会安(Hoi An),一个是越南最大的海港当然很重要不能绕过,另一个也是重要的旅游重镇,不过更因为那也是个著名的华人社区,而且也许是翻译差异,在海外被称作“惠安”,刚好与我的故乡同名,所以就干脆去看个明白了。

胡志明市是越南的第一大城,旧称西贡市(SaiGon),1976年正式改为现名,是越南的3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亦是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胡志明是最多游客到的越南城市,当年,法国殖民主义者宣布西贡市是属地印支的首府,在法军撤出后,即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贡又落入美军手中。后来越南解放军从由美国做后盾的伪政权手中夺回整个城市的管理权,越南河山再度统一,并以胡志明主席的名字命名,以表示越南人民对这位为了独立自由而战斗的伟大战士的敬重。

熙熙攘攘的形象是这个城市的生动写照,这个城市有和任何城市都没什么两样的地方,似乎人人都很忙碌,从商的、学习的、建设的都一样,为他们的生活而忙碌。在这个城市,一切充满了活力、雀跃、热闹的色彩,令人不禁为这个生机勃勃而又繁华忙碌的城市所吸引。说胡志明市是一个购物天堂也不过分,因为这里有不胜枚举的时尚小商店和一个个现代的买卖中心区。而且它也是一个不眠之城,从白天活动到晚上,商店的营业时间相当长,夜游胡志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节目,最好是坐在越南流行的脚踏三轮车上。也可以搭游艇遨游河上,漫长的夜市,可看见湄公河畔的喧闹和拥挤,在霓虹灯下讨生活的人也不少。

胡志明市著名的建筑有浪漫别墅酒店(今日的市人民委员会办事处)、圣母大教堂和滨城街市。政府大楼即原西贡市政厅(Thu So Uy Nham Dan Than Pho),是一座具有浓烈法国风格的建筑。老远就可以看到胡志明的雕像,于是拍了拍照,差不多中午的时候到了圣母大教堂,因使用红砖建造,又称红教堂,是胡志明市最著名的地标。教堂建成于1883年,为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纪念品。建筑造型匀称,庄严宏伟,两座40米高的钟楼塔尖直冲云霄,是仿照巴黎圣母院钟楼所设计的,据说建造教堂的红砖全部从法国运来,至今没有丝毫褪色。在教堂前面的花园广场上,伫立着一座重达4吨的圣母玛丽亚雕像,那是1945年罗马教会所赠。教堂外部门廊等部位布满精美雕饰,内部四周均为小祈祷室,每间的神龛、雕塑及装饰都不同。这座天主教教堂至今仍在使用,每逢星期天和宗教节日,都会有许多虔诚的教徒聚集于此。由于正处中午,教堂没有开,就去隔壁的中央邮局,中央邮局建于19世纪末,由法国建筑师设计,大厅内部装饰华丽,圆顶极富古典气息。这座邮局也是胡志明市的标志性建筑,至今仍在使用,可以看到很多游客在里面买明信片寄回国。

看到法属时期的痕迹,还有那如鳞栉比的小商店。然后行到滨城街市,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商品向您供应:鲜花、蔬果、各种肉类,传统的美术手工艺品,外国进口的电子用具和各类美容品。到处都有饮食店,从路边的大牌档到五星酒楼内的大餐厅应有尽有。另外,越南的咖啡也不错。里面加的不是鲜奶而是炼奶,味道相当浓郁。战火停息二十多年后,这个城市喧闹的景色已恢复,市内有很多地方是值得一游的。接着我一路打听着去了战争博物馆(War Musuim),这是面对勃帮坦街(Vo Van Tan)的,一座将越南战争的伤痕如实展示出来的博物馆。馆内展示的是活生生的,与民众切身有关的,而非只是一些意识形态、空洞口号的展览。

曾经在法国人用心的经营下的胡志明市,不但生活习惯深受影响,市容更是十足的法国味,城市里开辟了一条条宽阔的大道,每条大道都绿荫处处,还建立了一座座气派的别墅。许多美丽的法国殖民建筑也成了观光客流连的地方。这里没有太多的新建筑物或新马路,整个市容均予人一种老旧的感觉,也有传统的露天街市,小贩们推着堆满货物的车子沿街售卖,可能这份古老的风情就是胡志明市的特色所在吧。然而,胡志明市目前的生活也和其他城市一样实际,古旧的人力三轮车也要给豪华的汽车让位。那些酒馆桌球俱乐部、音乐表演地点以及现代化的舞场上聚集的衣着新潮的年青人,则无声地告诉你一个社会正在进行转接。在那些古老寺庙旁建有俄式房屋,一幢幢现代化大厦遮盖了法属时期昂贵的别墅区,穿著传统越南长衫的妇女用用手机在同朋友联络着……

在胡志明逗留了两天,我们就赶往在越南的另一个目的地——会安。如果放在中国,会安只能相当于一个镇,认认真真地兜也只需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当地有个古城区,没有机动车,可以徒步行走或者租一辆自行车,慢慢地在古城闲逛,累了也可以随便找个古宅坐下,喝杯茶或咖啡。古城中主要的建筑有:日本桥(一座桥寺合一的廊桥,最初是日本人建的,后来在明朝时期由中国人重建,并树碑为证)、文庙、武庙(关帝庙)、中华会馆、广肇会馆、潮州会馆、福建会馆、陈氏宗祠、黎氏宗祠、叶同源旧宝号等等。会安古城无需门票,但是有一些会馆祠堂要有通票才能进入。

会安的天气真像个小女孩,刚才还晴朗的天转眼就变成淅沥的雨了,于是买了一件薄如蝉翼的雨衣,想不到刚穿上一个袖子就破了,什么玩意呀?当然只能怪自己不小心,不过那质量也实在是次。由于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于是就在这里买了双人字拖鞋(其实这是在出国前就想好的),我看很多东南亚的侨生也都很习惯夹着个大拖鞋在校园里晃来晃去,感觉很自由。这里的集市很小,但人气很旺。我在一大堆小贩的包围下,买了一双据说质量“Very Good”的拖鞋,本来还想穿它走遍中南半岛的,没想到第二天稍微磕到一个不平的路,还没出越南就坏了,当然,这是后话。看来“越南制造”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共性了,怨气来了当然不能不吃点火龙果降降火,看看人家这里的火龙果,那才叫正宗,又大又甜又便宜,我想起了自己栽种在园子里的那棵火龙果,几年过去了,连个结果的迹象都还没有,简直就跟一棵仙人掌没什么两样,看来不能指望它长出什么奇迹来了。

再说说几个有趣的地方,在Mun Island,船东给每个游客发了一套潜浮呼吸器,就号召大家下水了,只是每个人要交纳一笔不小的环保费。在水里扑通了个够,便匆匆忙忙地上了船,开到了Mot Island附近,摆起餐桌,开始享用传说中的海鲜大餐,有蔬菜、春卷、鱼、虾等,但就是没有宣传单上说的Blue Crabs,也许这就是广告吧。吃完了之后船家拿出吉他和爵士鼓给大家唱了很多歌,基本上是美国的,也有德国的、韩国的、日本的,每个国家的歌他都唱了一首,唱中国歌曲的时候他唱了一首很多年前流行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虽然嗓音不怎么样,音响也破烂不堪,特别是那套爵士鼓是拿废旧的空涂料桶改造的,但大家还是饶有兴致地听着,更有一对老外活宝跳上了餐桌就着拍子跳起了舞,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事情还没有完,接着船长又跳入海中,打开了红酒,一时间,很多人都跟着船长跳下海,坐在救生圈中分享红酒和水果,整个场面真是High到了极点。接着去Tam Island,充分享受了沙滩的乐趣。离开Tam Island又去了Fishing Village,我喝了一些当地的啤酒,感觉也有些晕乎乎的,回到酒店,便把烂泥的自己扔到床上埋头就睡。

既然没有跟团去那些景点瞎晃悠,于是就自己随便逛了逛,中午在隔壁的饭馆吃了到越南以来最好吃的海鲜大餐,然后逛到的中央市场看看,结果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纪念品。继续往前走,是一间学校,正好接近上课时分,所有的男生都穿着白衬衫黒长裤,女生统一穿着越南的国服——奥黛。看着周围全是清一色的学生装,学生们踩着脚踏车上学,尤其是女中学生的白衣飘飘,风吹袖摆,婀娜多姿,真有点回到琼瑶小说中“三朵金花”所处的民国时代了。明天就要离开越南了,好一个美丽而又特别的国家,我甚至期待还能再次回来。

离开前的那天下午再去海滩,发现不知道为什么好象天更蓝,海更绿了,温度也没有前几天那么热,有风时就更加凉快。在宾馆对面买一种叫Chao Long的当地小吃,店主先在碗里放个生鸡蛋,然后盛满一碗滚烫的白粥,再放上几块猪血、猪肝、卤肠等,配上一根脆脆的油条,最后撒上一把香葱。尝了一口,味道像皮蛋瘦肉粥,有点腥,但也不难吃。

二 老挝乎?寮国乎?

老挝,也被中国台湾地区称为寮国,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北部,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80%为山地和高原,且多被森林覆盖,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通用老挝语,境内有60多个部族,统划成三大民族,即老龙族(主要是老族、泰族,约占全国人口的60%)、老听族(主要是卡族、普囡族)、老松族(主要是苗族、瑶族)。公元1353年建立的澜沧王国,为老挝历史鼎盛时期。189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40年9月被日本占领。1945年10月12日宣布独立。1946年法国再次入侵,法国撤军后美国取而代之。1973年2月,老挝各方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协定。1974年4月成立了以富马为首相的新联合政府和以苏发努冯为主席的政治联合委员会。1975年12月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首都万象(Vientiane),是历史古城和佛教圣地,位于中寮万象平原南端湄公河左岸,与泰国隔河相望。城市沿湄公河延伸,呈新月形,故有月亮城之说。市内多寺庙、古塔,其建筑体现热带风格和老挝艺术的特点。虽为老挝最大城市,却有小镇气质,让人感觉舒服。马路的两边是矮矮的楼房,没有长高的意思,路上也没有太多车子,好像总睡不醒,面对鲁莽穿越马路的游人,司机总是很有耐性很谦和。这里有很多法国表情的建筑物,是殖民地统治者留下来的纪念品。我的一个学生曾经用Powerpoint在英文课上做了一个关于万象的重要景点的Presentation,这里不妨引用并翻译如下:

凯旋门(Patuxai)位于万象市中心,是一座大型的纪念碑。在总理府附近,与主席府遥遥相望。1960年开始修建,1969年基本完工。原为纪念战争中的牺牲人员,1975年解放时,万象市群众庆祝胜利的游行从这里通过,为纪念这一历史性事件而将其称为凯旋门。登上最高层,万象市容尽收眼底。凯旋门的四面是拱形门与雕饰,远看像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但在它的拱门基座上,是典型的老挝寺庙雕刻和装饰,精美雕刻充满了佛教色彩,展示了老挝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

玉佛寺(Wat Haw Pha Kaew)是澜沧王国的赛塔提腊国王于1565年下诏而建的,位于万象市塞塔提拉(Setthathirath)大街,主要用来供奉从琅勃拉邦送来的碧玉佛像。玉佛是稀世珍宝,原存放在清迈王国。玉佛在老挝保存了218年。1829年玉佛寺被战火烧毁,1936年老挝王国政府对玉佛寺进行了重建,基本上保持了其原貌。1987年,政府将玉佛寺定为国家文物博物馆。

塔銮(Wat That Luang)是老挝的古佛塔群,意译为“大塔”或“皇塔”,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区东北约3公里处的塔銮广场,是佛教文化艺术的结晶,被视为老挝的国宝。塔銮是老挝佛教徒和民众顶礼膜拜的中心,是公元1560年赛塔提腊国王统治时期在一古塔的基础上历时6年扩建而成。后屡遭损坏,也屡经修缮,方保存至今。无论从它的地理位置、社会地位、悠久历史及建筑艺术均是老挝人民值得骄傲的名胜古迹。每年11月中旬为老挝全国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塔銮节”庙会。在此期间,全国的僧侣和佛教徒会前来举行礼拜、布施等宗教活动,塔銮已成为老挝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老挝之所以受到很多“背包客”(自由旅行者)的青睐,全在它的丰富性,有山有水有古城,一路玩下来不失新鲜感。既可以在这里享受逍遥的休闲度日,又可访问附近村庄的传统老挝人家,深入了解并体验当地不同民族淳朴的生活方式。纯粹的大自然,清风与白浪,阳光与山峦,人的心灵在这里得到完全释放。

除了万象以外,老挝的寺庙还大都分布在琅勃拉邦(当地人叫“龙坡邦”),它是老挝的一座历史名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琅勃拉邦城市不大,居民笃信佛教,是名副其实的佛都。过去是老挝国王和僧王所在地,即老挝的王都和佛教中心,那里的寺庙古老、精致,其中最著名的是华通寺,已有500年历史。

在这座古朴安静的小城的5万多人口里,有数千名僧侣生活其中。每天清晨和尚沿街化缘是一大景观,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等各个寺庙的十来个和尚排着队到来时,信徒便把糯米饭、粽子等食物依次献给和尚们。那些化缘的和尚排成长长的队列,黄色的袈裟,在太阳的照射下,别有一番景象,也反映出琅勃拉邦人对宗教的虔诚。化斋后,僧人回到寺院进餐。从中午到夜晚,他们不能再吃东西。

小城中少有汽车,租辆自行车,你就可以上路了。在充满浪漫感觉的古旧欧式风格的房屋下游走,看上哪个寺院,钻进去就是。路旁有一家家装饰独特的手工品小店,小店旁边多有花街小巷,路旁的椰子树和开满了花的植物几乎把整条路都罩在阴凉中。小镇的街道一般呈井字,也不容易迷路,骑摩托车的多是年轻人而且都很时髦。古城周边几公里处,有许多著名的传统村落,其中巴诺村被称作“纺织村”;巴哈第昂村是专门打铁的村落;香雷村则被称为“造纸村”;占村是个“陶瓷村”。这些村子,有远有近,都保存得很好,可以留2天时间去转转,再远一些,有光西瀑布、塞瀑布等自然风光景区,如果不着急的话,也可以慢慢游玩一番。

在老挝游走的最大问题是交通系统不是很发达,没有铁路,陆路由于山多,耗时都比较长,穿行于层叠的山峦,茂密的森林,有的路非常糟糕,上下起伏、左右摇摆,不停的180度大转弯,让人容易晕车。不过沿途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早晨时,车一直盘旋在山间云海中,非常壮观迷人。一般上了车,每人都要发一个塑料袋,以供呕吐使用。那个地方的人不兴包车,都坐公共汽车。沿途似乎很少看到5层以上的建筑,国道两旁的房子一看都是有钱人家的,不同风格的小别墅,有狗看守的庭院和私家车房;而在一些相对比较偏远的寨子,大都是吊脚楼,一楼(地上)住的是猪,狗和鸡,二楼住人。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居住环境是有道理的,木楼板和竹楼板都有空隙,吃饭时把骨头往缝隙里一扔,楼下的猪和狗就立即扑上来抢吃,不用扫地,也会不浪费食物的任何部分,只是满寨子都弥漫着牲畜粪便的味道,卫生情况接近恐怖。

时间对老挝人来说似乎就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了,甚至在有些村子一个小时是按100分钟来算的。有时候说是9点开车,要一直等到11点才出发,而且没有人解释也没有人着急。幸好我也是个慢性子,也不赶集似的游玩,晃悠晃悠的还挺合这里的节拍。据说万象国际机场的内陆飞机也经常无理由的晚点,一个在当地做修路工程的华人告诉我,如果老挝人请你去参加商务聚餐,千万别准时到达,因为主人往往都还没出现,最好迟一小时就刚刚好,看来他们对日常事务时间安排的一般理解似乎和泉州的婚宴相当。

根据小册子提示,老挝85%的居民信奉佛教,那里似乎有很多的“Dos and don’ts”(例如忌讳用手摸儿童的头),无形中让我的旅游束手束脚的,加上那里懂英文的人也似乎不多,一个人走起来更不敢太放肆,小心翼翼的怕触犯了什么禁忌,或者哪个环节出错。然而,走过菲律宾,走过新马泰,走过越南,“混”得有理的菲律宾人的吉他弹唱会带给你沉醉,楼房高耸的新加坡令你震撼,泰国古老的佛教与海岛风情让人着迷……在东南亚旅行的版图上,老挝属于总是被人忽略的国度。这里能看的景点不多,但游人少民风就相对淳朴,适合舒服地休整。也许当你厌倦了人潮蜂拥的新马泰,也许你正想寻找一块新奇而古老,神秘又多姿的东南亚土地,那不妨另辟奚径踏上老挝之旅,这里也有很多结伴来的欧美人或日本的背包族,有人大声谈笑,但多数是安静的,即使有人在说在笑也不觉得吵,如同美国民谣Blowing in the Wind所唱的那样,声音也都“飘散在空中”了。作为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赐予人的是无尽的恬静与和谐,如同一个含蓄的美女,她的美往往来得不动声色,却能够走入你的心里。

三 丛林中的吴哥文明

曾经看过国家地理频道的一个关于柬埔寨的记录片,一直对这里心向神往,所以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这次旅游的重点,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和古代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更是我一直想亲眼目睹一下的地方。勤劳智慧的古代高棉人民创造了人类的高度文明,大约在公元九世纪到公元十五世纪,柬埔寨进入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时代。吴哥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整个东南亚。另外,非常热情和纯朴的柬埔寨人,也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还没到柬埔寨边境,远远就能看到代表柬埔寨的宫殿,金黄色的屋顶,跟越南、老挝的大不一样。过关出了边境,一到柬埔寨,我就发现这里的贫富差距比越南严重得多,车在乡间的小路上开,一路上不断地可以看见有些房子金灿灿的屋顶,应该是富人住的地方吧,和泰国有点相象,也可以看到一些破烂不堪的烂房子,估计是贫民栖息的窝,可见有些当地居民的生活还是非常贫困的,这是我在东南亚穿行时感觉到的最穷之所在,这种鲜明的贫富差距造成的对比有点令人不舒服。

到了金边市区,经过中央市场,车子还没停稳呢,好多人呼啦啦地围了上来,不断敲打着巴士窗户,还举着手里的牌子,说可以带我们去优质而廉价的旅馆,从巴士上下来的人都无一幸免地被围得严严实实的,二十来个人一人说一句都够把你搞晕了,大家都在不停地说着。我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很老实的人,说好一块钱带我去Lake Side Guest House,看不满意的话继续给我找,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于是乎,一家位于湖边,可以看到无敌日落美景的旅馆便出现在我的面前,房间该有的都有了,也很干净,近水平台足够大,延伸至湖水中,还真不错,一下就搞定了。

接着直奔杀人场(The killing field),想不到这条路还真是不好走,灰很多,于是全副武装地第一次戴上了面罩,把帽子拉到最低,没想到还是被漫天灰尘给震撼了,不是一般的灰多,没有去过现场无法想象,到处都在修路,到处都是坑,到处都是黄土。杀人场位于金边南郊,距离市区15公里,曾经是红色高棉的集中营。1975年,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攻克金边夺得政权,此后三年间,柬埔寨失去了她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且多是知识分子。死在这里的多是来自S-21监狱的犯人,包括男女老少和婴儿,到目前为止在杀人场挖出的尸体就有9000多具,所以此处又称“万人塚”。1988年,高棉政府在此建了一座佛塔,用来安放从坟塚里挖掘出来的头骨,借以追思纪念无辜的亡魂。鉴于此,我们是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参观的,但真正看的时候,还是被里面的景象给惊呆了,万人坑和头骨,直令人头皮发麻。由于第二天行程很满,于是草草回来,早早睡下,这才知道楼下隔壁居然有个卡拉OK点,那些有钱的高棉人吃饱饭了就在那里高吼,到早上鸡都醒了他们还没吼玩。于是,越是将近凌晨声音就越响,有唱歌的,有鸡叫,偶尔还有几只狗在打架。还好我刚好也想听听,而且也比较好睡,不然还真有得受的。

因为吴哥窟的关系,现在柬埔寨的旅游业非常发达,到处是正在兴建中的四,五星级旅馆。在那里游览的路线大概是:从吴哥寺(Angkor Wat)看日出开始,往北到吴哥通城(Angkor Thom),包括南门(South Gate)、巴戎寺(Bayon),巴方寺(Baphoun)、空中宫殿(Phimeanakas)、癞王坛(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大象坛(Terrace of Elephants)等,下午前往茶胶寺(Ta Keo)、塔布笼寺(Ta Prohm)和班黛喀蒂(Banteay Kdei)。

到了吴哥寺,看到藏经阁后面的水池有很多人,据说这是最佳的日出取景点,水池旁人很多,还有好多小孩在卖“咖啡座位”,无非就是可以坐在水池旁边的位子罢了。吴哥寺,几乎是各种吴哥游览指南上提示的经典首选。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13世纪后期,变成佛教寺庙。它由东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两翼),正门、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构成。除西门外,另三面是假门,佛法认为人死后登西方极乐,因此敞开西门让灵魂得以升天。

石壁浮雕的主题故事依据中大门往右逆时针顺序依次是:库鲁歇特决战(Battle of Kurukshetra),描述战争对垒的场景;Suryavarman二世的军队(Army of King SuryavarmanⅡ),皇帝骑着大象、头戴皇冠,手持斧头带领他的军队(军队、姬嫔、将臣、骑兵、步兵、暹罗雇佣兵,骑着神鸟毗湿奴)在丛林中行军;阎摩审判(Judgement by Yama),描绘37层天堂的享乐和32层地狱的惩罚;搅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浮雕中最著名的故事,叙述了天神和阿修罗联合制造长生不死仙丹的印度传说,并由此制造了曼妙美丽的天女(Apsara);大象门(The Elephant Gate)没有阶梯,国王或其他人直接从大象背部下到门前高台上;毗湿奴战胜群魔(Vishnu Conquers the Demons),骑着神鸟伽鲁达的毗湿奴与群魔遭遇并击退来者;克里希纳与魔鬼(Krishna and Demon King)描述克里希纳围城捕获魔王,最后还为魔王求情;神魔之战(Battle of the Gods and Domens)刻画诸神骑着自己的坐骑与恶魔对垒;兰卡之战(Battle of Lanka)则描绘印度教民间传说中的罗摩国王协同他的神猴军队与十个头的恶魔罗波那进行战斗的情景……

主殿,就是那五座尖塔,建筑在三层台阶上。通往那的,是著名的“天堂梯”——因为它看上去几乎与地面垂直(75-80度角),每级阶面只有约15厘米,磨损得厉害,而且没有扶手(其实向西的石阶有细细的扶手,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爱情梯,一个游客由于爱妻在这里发生意外,悲痛之余捐献修了这样的扶手以纪念妻子),也没有缓冲层。我手脚并用,深吸一口气,像壁虎一般,紧紧地抓着突出的石块,爬了上去。来到“众神汇集的地方”,俯瞰大地,那种感觉,真的很陶醉。清晨7点左右这里的人很少,一定要上去,享受晨风吹拂的Angkor Wat难得的静谧。

吴哥通城又称“大吴哥”,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修。在这个通王城里,在越来越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我依次游览了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宫殿、癞王坛、战象坛等著名建筑。巴戎寺建于十二世纪后期,位于吴哥王城的中央。巴戎寺的塔共计49座,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这49座佛塔顶部分为四面,每个面都刻有一个巨大的佛像,共计196座之多。每个佛塔顶部的四面,分别刻着巨大的佛脸,高颧、厚唇、宽鼻、嘴角微微上翘,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里,浮现着变化多端的神情与微笑,有端庄的,有牵强的,有快乐的,有苦涩的,有活泼的,有含蓄的。四面头像,有说是代表佛教的慈悲喜舍,又有人说是四个国王的象征。欣赏巴戎寺的浮雕应从东入口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观赏,还有一面回廊有很多关于神话、战争和生活的雕刻……巴方寺就是人们常说的十二生肖塔,因为此寺台基上第一层的南门有仙女雕像和各种动物雕像,类似中国的十二生肖。第二层的西边有一个卧佛,第三层顶部已经坍塌,正在重建中。此塔在卡门时代(2002年)就已经在全面维修中,到现在还是全部围起来未曾开放。

空中宫殿为皇城中之圣庙,是吴哥城里最高的建筑,整个建筑构筑于高台之上,陡峭的台阶,真怀疑当时国王能天天上来,不过登顶的视野确实很好。传说曾经冠冕一个金塔,塔上藏着一蛇精,晚上变成一个女人。国王必须每天晚上与她同睡,否则国王或他的王国就会有灾难。癞王坛是一个7米高的平台,平台顶端有一个全裸的没有性别的塑像,经我初步感觉估算,推测应该是“皇家火葬场”。战象坛比较具有观赏性,高于地面的高台面有很多大象的浮雕,前面是小水塘,四角有精致的象雕,还有神鸟伽鲁达,倒映在水中挺特别的。大象坛上面就是《花样年华》梁朝伟埋藏秘密的地方。过去这里也经常举行庆典仪式,同时也是国王的阅礼台,想想国王站在这里,步兵、马车和战象队伍列队等候检阅,那感觉似乎是有点爽,呵。

下午3点左右到达塔布笼寺,这是1186年,JayavarmanⅦ为纪念母亲而建造,如今寺庙几乎被原始森林所“吞没”,因了电影《古墓丽影》在此拍摄,此处是旅行团的必游之地,最好在上午早些时候去看,估计游览人会比较少,不过在午后阳光甚至有点夕阳的照射下,这些树和塔才有比较温暖的色彩。这里有东西两个门,可以东门进西门出而不走回头路,值得细细游览。在一处所谓的“千年树精——树包塔”,看到树根像个巨大的八爪鱼,Rt Hon M Macdonald在《吴哥和高棉》中形容说:“树与塔是摔跤赛中的两名石化的对手,两者互相抓握对方,只是这场比赛不是用分钟而是以世纪来计时”,当你看到粗壮的大板根树缠绕着寺庙的围墙和岩柱,直至土崩瓦裂,或是树与塔缠绵共舞,生命的力量和坚持显现在漫漫的时间长河,怎能不赞叹自然的神奇!

吴哥窟是吴哥建筑群中建筑艺术最为杰出、保护修缮得最为完整的历史遗迹,被誉为东方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和石刻浮雕的杰出典型。吴哥窟寺院全部用砂岩石垒成,整个寺院的建筑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已经成为了吴哥遗迹乃至整个国家的象征而出现在柬埔寨王国的国旗上,能亲自来看看,真是不虚此行。回到宾馆,最后忍受一下高棉人民的“卡拉乱吼”,联想到刚抵达这里时的那种名副其实的“风尘仆仆”之感觉,忽然记起不知道在哪里所看到的一个网络段子,“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也许编这个顺口溜的人来这里看看,会有更多的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