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转型时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高校转型时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满足和适应新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新需要,一些教学型的地方高校,纷纷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具有怎样的大学理念与办学理念?教学研究型大学应怎样建设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教学性大学有哪些不同?学科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学校转型的基本途径。

高校转型时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逐步落实,为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为满足和适应新时期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新需要,一些教学型的地方高校,纷纷提出了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

一、转型的背景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地方师范类本科院校百余所,它们不仅是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更是地方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在国家,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部分地方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重点师范大学,办学实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基本具备了现代大学的属性和功能,拥有以基础学科为主干,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具有了一支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队伍;取得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定的学科特色;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基础教育的人才。

走在地方师范大学发展前列的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大学已步入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大学序列,一批地方师范大学也已步入教学研究型大学序列,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目前国家和地方积极支持高等教育,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形势下,部分教学型师范大学受先进的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成就的鼓舞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纷纷提出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层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

二、学科建设在学校转型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科是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三类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的办学载体,是有生命力的科学范式,是大学进行知识创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载体①。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主线,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学科建设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校转型是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学校价值取向和基本行为取向、发展战略选择和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观念等转型的系统工程。在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学科建设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学科建设的内涵包括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学科方向的凝练、学术队伍的汇聚、科学研究的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平台的构建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等系列建设活动,它是大学本质属性的基本体现。所以,分析和寻找转型之路应该是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核心来进行,转型的实施也要通过学科建设来实现。

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特色和优势是通过学科建设而实现的。学校的宏观发展目标主要指学校类型和办学层次的定位。而学校类型的归属和办学的层次是由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科建设的状况决定的。只有加强学科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才会提升,学校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指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办学风格、办学模式②。而特色和优势学科正是学校特色的标志。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学校办学特色培育的过程。一所高校只有加强学科建设,依据自身的办学传统和学科优势,不断地强化其学科独有的科研特色、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才可能逐步形成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和影响力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培育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推动转型的主要策略和任务

(一)统一思想,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转型的重要抓手

学校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指导思想不动摇,将学科建设作为学校转型的重要抓手。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发展学术的一种工具、手段③,是教育系统区别于其他系统特有的基本结构,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优势和学术水平。大学所有的功能、属性都与学科有关。学科建设是学校的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教学研究型大学必定要拥有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在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如果不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如果不在学科建设上有所建树,学校将难以实现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就不可能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任务,凝练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汇集素质精良的学科队伍,构筑设备先进、配套完善的学科基地,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建设的大发展,以此推进学校的成功转型。

(二)明确目标,弄清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真正内涵

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不仅仅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首先应该要明确发展目标,理清这样一些概念和思想: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边界条件是什么?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具有怎样的大学理念与办学理念?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行为取向是什么?呼唤怎样的学术科研评价体系?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选择?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管理模式是什么?如何界定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学生权力与其他权力的边界?教学研究型大学应怎样建设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院和专业应该怎样设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模式与教学性大学有哪些不同?事实上,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恐怕不可能有简单确切的答案,它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多的讨论,更深的智慧,才能获致较妥善的解决④。

(三)科学规划,构建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实现学校转型的基本途径。通过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来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硕士一级学科点和专业学位类型数量的增加,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以提高大学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学校如何科学有效地抓学科建设呢?首要是做好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厘清学科建设发展思路,构建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以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为例,我们分析了学校发展的优势、机遇、困难与挑战。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扶优扶强、重点突破、形成特色”的学科建设总原则,根据学校将“建设成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以及学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思路,我们将学校的学科建设总体目标确定为围绕着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战线,形成人文社会科学、理学、教育学“三足鼎立”的学科群格局,优化学科结构,全面提升学校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和研究生教育结构,形成“面向社会、结构合理、方向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到2015年,学校整体实力和相关学科指标达到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水平。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要实现突破性进展,相关指标符合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要求,整体水平处于市内乃至西部地区领先水平,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全部领先水平;加强建设的传统学科要异峰突起,争取成为市级重点学科,相关指标基本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要求;扶植发展的学科要努力跨越,争取接近市级重点学科水平;拓展、培育新学科增长点取得较大进展;在校研究生总规模达到在校本科生规模的15%,培养质量和就业率处于西部同类高校前列。到2020年,学校学科体系更加完善,所有学科的水平都有更大提高,其中2~3个学科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争取1~2个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一个战略规划的成功实施与实现,战略措施是关键。为使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性,我们围绕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制定了学科建设的行动计划:“三大计划”“两大工程”(攻坚攀登计划、实力提升计划、拓展培育计划,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组织实施。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规划为转型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四)面向地方,培育特色和优势学科

大学个性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⑤。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每个学科领域都居于领先水平,而是各有个性、特色和优势。学科特色主要是指高校自身学科的某一研究方向、研究领域有特点,是其他高校同类学科所缺少的。就一般学科而言,要在学科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必须培育学科特色。学科优势是指学校某一学科在学科竞争中人才、设施和科研等在整体上处于优势地位或在某些增长点上有相对的优势⑥。大力发展学科特色,提升学科优势是学校转型中学科建设的重点,也是高校能否在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

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是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不是很高,学科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像研究型大学已经形成了学科“高原”和较高的学科平台,有能力承担知识创新和开展基础研究工作。教学研究型大学则必须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育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使这些优势特色学科在行业内或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些甚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正是这些特色学科使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特色,既是一个学科的“立足之根”,又是一个学科的“竞争之本”,在经费、人才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明确特色,强化优势,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才有可能在某些学科上异军突起,达到一流水平,形成自己的学科“高峰”。才可能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学科发展新局面。

对转型中地方大学而言,如何打造“特色大学”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首先,必须找准定位,准确地制定发展战略。这就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所处市场“位势”,分析面临的发展机遇,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如区位优势、制度优势、环境优势。其次是确立特色。不论是从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考虑,还是从自身的发展内动力考虑,都必须确定自身的服务区和市场区,也就是说必须找到“地方特色”,强调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努力达到与地方经济的紧密共生。

(五)转变观念,不断强化科研工作的核心地位

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最大区别是,强调科学研究、知识应用和社会服务。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都拥有较为突出的科学研究业绩,以丰富的科研业绩来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提升其学术声望,实现学科高地的占领。

在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突出和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工作在学校上层次和上水平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学科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更是转型的重点。

在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构建中,学校要从以教学为中心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要不断提升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使其达到与教学工作的同等重要的地位。科学研究工作由教学导向的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转型;科研工作要以争取国家科研项目和推出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目标,以承担地方重大、重要科研任务、服务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加强与企业科研合作,进一步加快科研平台(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学校科研发展的龙头。通过科研任务来整合科研资源,集聚科研力量,锻炼与培养教师队伍,通过科学研究来保证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实现知识创新与服务社会。

(六)以人为本,造就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科队伍的建设。学科队伍既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学科建设成就的一个显著标志。因此,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既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学校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推进学校转型的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支与教学研究型大学价值取向相适应的学科队伍。正如梅贻琦校长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研究型大学是以学术大师为支撑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建设也需要高水平的教授和知名学者。一个著名学者、领军人物可能就是一个团队,可能就是一个博士点,可能就是一个重点研究基地。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根据教学研究大学的学科建设的目标,围绕着学科发展方向,汇集学科队伍。学校的人才工作要以学科领军和拔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重点,以构建高水平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学科团队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改善工作与生活条件,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的相关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环境,充分调动广大学术骨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

层次完整、规模较大的研究生教育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要逐步实现由本科教育为主向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的转变。因此,做强做大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学校转型中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转变学校的办学观念,要把研究生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学校的经费预算和教育资源配置的统筹计划中,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积极、主动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新形势,一方面要努力扩大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数量和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坚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向,制订和完善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体系,强化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通过学术实践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快专业学位的发展步伐,不断调整研究生培养的类型和学科结构,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规模和比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转型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只有从长期远景出发,从学校自身历史与传统出发,从区域特点和自身比较优势出发,积极借鉴国内外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经验,坚定不移地以学科建设作为抓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中解决问题,才能走出教学研究型成功转型之路。

(作者:郭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