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政府职能,统筹规划

加强政府职能,统筹规划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周边环境,对住宿生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为青少年学生创造健康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是学校、家长、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寄宿制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清理整顿寄宿制校园周边环境是一项复杂工作,在清理整顿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校园周边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门口,是小摊点聚集的场所。其中小吃、零食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已经构成了威胁。

第十章 寄宿制学校周边环境建设

第一节 寄宿制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一、校园周边环境的界定

人们通常所称的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这里讲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生活环境,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法学的角度对环境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校园周边环境是指在校园周边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具有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特点,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周边的基础设施,如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生活设施等;精神环境是指当地文化、历史遗迹、民俗民情等。一所校园融于哪种环境当中,通常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校风、学风,也影响着这所学校的发展。

历史的发展打破了封闭的校园,这使得学校与社会、社区、家庭的关系日臻密切,彼此之间的影响日趋广泛。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周边环境,对住宿生的影响尤为突出。校园周边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健康成长,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二、寄宿制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整洁的街道,规范的商业行为,祥和的社区氛围,历史文化的传承,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社会风气,完好的公共服务设施,优美的人文环境等,不仅能够为学校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而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明行为得到规范,优良品质得到培养,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与此相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个体经营者发现了蕴含在校园内外的无限商机,把目光盯在了学生身上,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住宿学生身上。这些学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虽然他们没有收入,但是由于长辈的疼爱,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由此校园内外各种经营行为应运而生,如学生食堂由学校专门管理变为个人承包经营,校园周围开设商店、网吧、餐馆、放映厅、饮食店、小食品零售摊点,甚至一些个体流动饭车也到校园周边经营。嘈杂的环境、简陋的条件,没有安全保证的食品、没有安全保障的场所,这一切为学校添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网吧的出现,使学生沉溺网络、接受黄赌毒等不健康思想的诱惑机会增加了;加之不法商贩私搭乱建、违章经营、欺行霸市的情况屡禁不绝,引发了许多治安案件,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良好的育人环境被恣意破坏,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为青少年学生创造健康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是学校、家长、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寄宿制学校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 对寄宿制学校周边环境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一、寄宿制学校周边环境的现状

清理整顿寄宿制校园周边环境是一项复杂工作,在清理整顿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一是取证难,校园周边的小商贩经常和管理人员搞“游击战”,一方面相关的现场检查文书制作起来有困难,另一方面,如果硬性扣查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会给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二是校外摊点经营者向校方推脱责任,将过失推卸到食品供应商甚至学生身上,完全将自己撇清。三是在查处违章违法经营过程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人们的同情总是倾向于商贩而不是正义执法的管理者。四是校外的一些摊点经营者多为下岗职工或无土地的农民,他们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采取联名上访,给工作造成很大阻力。五是查处难度大。因此虽然对寄宿制校园周边环境的清理整顿工作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效果却不理想。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利益驱动,不惜违法经营;二是由于工商部门职权所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三是无照经营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给查处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①社会闲散青少年频繁活动于校园或校园周边,并以学生为对象,经常拦路索要钱物,寻衅滋事,甚至直接伤害学生,极大地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学习。据调查这些经常活动在校园周边的社会闲散青少年,多与学校或学校所处的环境存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的是学校辍学的学生,有的是毕业后暂时无业可谋的学生,有的是家住校园周边的青少年,还有的是在校学生的亲朋好友等。

②社会闲散青少年通过与在校学生的往来,逐渐发展为小集团、小团伙,这些非法组织的特点是:有较为固定的成员,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有一定宗旨,并凭借团伙实力,采取威逼利诱,结伙斗殴,收会费、保护费等方法,谋求小团伙在校园的势力范围。这个问题目前已在个别学校出现,虽然尚未形成气候,但对学生的影响,对学校风气的影响,对学校秩序的影响却十分严重,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③学校周边的娱乐服务场所聚集,这些场所基本上是以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他们利用学生好玩好奇又缺乏足够自控力的特点,千方百计,甚至不惜采用违规、违法的手段来吸引学生顾客,严重影响和分散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

目前在众多娱乐服务场所中,网吧首当其冲,它特点突出,危害性极大:首先是数量多,网吧集中于校园周边,或是学生上学的必经之路。据有关部门统计,每个网吧每天要吸引10名左右学生。其次学生上网的内容不受限制,主要涉及聊天、打游戏,聊天内容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其中不健康聊天内容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三是学生上网时间不受限制,受利益驱动,网吧的经营者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本不限制上网时间,只要交钱,就任你玩,有的老板甚至向上网的学生提供食宿服务,客观上助长和纵容学生沉溺网络,放弃学业。

④小摊点隐患重重。校园周边特别是寄宿制学校门口,是小摊点聚集的场所。这些摊点经营者,抓住住宿学生的特点,特意经营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吃、零食、玩具、学习用具等。其中小吃、零食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已经构成了威胁。更重要的是这些小摊点的存在,客观上为社会青年在校园周边活动提供了掩护,同时也给社会青年和在校学生发生接触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这些小摊点的客观存在,使学生过早耳闻目睹了无序和散乱的状况,接触到了社会不健康的一面,污染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负面作用,间接冲淡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⑤校园门口的交通安全隐患突出。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辆日益增多,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尤其是校园门口,在学生上学、放学回家的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开学、放假以及双休日回家等几个节点上,经常会出现家长接送车辆、社会车辆与成百上千一涌而出的学生交错而行的混乱场面,让人不能不为学生的安全捏把冷汗。尽管驾驶员和学生都尽量小心避免发生事故,但碰碰刮刮,甚至造成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此外,接送学生的校车安全也是学校、家长担忧的又一个焦点。

二、抓共建机制 促综合治理

寄宿制校园周边环境,可以说是个综合治理工程。就政府部门而言,应首先加强政策法规宣传,让非法经营者了解清理整顿的目的、意义、措施;然后找准突破口,树立工商部门的权威,与监管人员联合执法,严防死守,轮流值班,彻查校园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做到及时准确取证。就学校而言,应联合家长共同为学生建筑安全卫生的周边环境。就学生而言,应该自觉抵制校园周边不健康的环境因素。

(一)寄宿制学校管理应扩大积极影响,消减负面影响,在具体的管理上,应在以下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管理

①寄宿制学校和家长都应更多地负起对学生的监护责任,多一点时间去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交及思想活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评价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绝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独自面对现实社会。

②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应建立交流渠道,加强沟通和配合。寄宿学校的教师课余时间应多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让家长及时掌握和了解寄宿学生在校的表现和一些校园信息,同时双方可以共同探讨一些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上进。

③学校要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加强素质教育,以德治学,彻底放弃以分数取人的老眼光,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及学生之间的内聚力。

④学校要多与地方交通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安排一定的课时邀请交警到学校给学生传授、讲解交通法规和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⑤学校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和地方政法部门的协作,结合本校治安情况,结合本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例如通过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法律知识教育,传授利用合法途径应对外来侵扰的实用方法,让学生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做什么事是违法,做什么事是犯罪等。

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事,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熟视无睹。工商部门、城管部门、卫生部门等要对商业网点作出合理的规划,并严格审批和检查,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的小商贩,杜绝卫生隐患,净化周边环境。公安机关应与学校建立热线联系,保证信息畅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安全感,为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⑦对多次寻衅滋事,结伙斗殴,扰乱教学秩序的社会青少年,要及时依法进行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在校内外公示,打击校园不正之风的嚣张气焰,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与属地派出所建立联系,在学校建立警务室,聘请有经验的警员定期到学校执勤,加强门卫力量,保证校内外秩序。

⑧有条件的学校对现有的教学计算机进行改造,建立置于学校管理之下的非营利性电子阅览室,向学生开放,同时由有关部门加强周边营利性网吧的管理,既满足学生上网的需求,又保证学生健康上网。

⑨要重视校外教育,在提倡让学生走出去,参与服务、参与管理、体验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的同时,也要提倡请进来,让人们体验学校生活,参与学校管理,如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建立校园警务室、交警协调办公室、聘请管片派出所干警为法治校长等,为建设安宁、安全、卫生的校园周边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各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在寄宿制学校周边划出一定区域作为校园管理区。在管理区内创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活动场所,积极组织他们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管理区的各种社会活动制订管理办法,实行综合治理,同时也为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提供依据。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外,作为学生本人,也要加强自我教育,做到十戒。即戒娇:要积极参加集体劳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敢于正视困难,提高抗击打能力;戒奢:树立艰苦朴素的思想,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戒惰:胸怀大志,积极向上,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戒骄:在学习中要虚心好学,勤学多问,与同学共同进步;戒贪:树立学生的消费观,抵制畸形消费;戒散:制订学习、生活规划,树立纪律、法制观念,规范行为习惯;戒假:珍惜荣誉,不爱慕虚荣,诚实守信;戒妒:树立信心,主动交流,抒发感情;戒黄:学习青春期知识,接受性道德教育;戒毒: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禁毒意识。

寄宿制学校周边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治安问题相比,从犯罪学角度看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果都是轻微的,但由于它所侵犯的客体是教学秩序和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因此,它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校园治安问题,都可能影响和歪曲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在不知不觉中毁掉学生的一生。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父母永远的牵挂和寄托,是国家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学校理应成为孩子的乐园和庇护所。学生进入校园应如同回家一样温暖和安全。中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旺的大事,为了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为了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政府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委会、农村居委会等各方共同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做好各项预防工作,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平安幸福的美好校园,让他们尽情地沐浴阳光、获取知识、茁壮成长,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栋梁。

(二)齐抓综合治理,共建长效机制

1.借鉴地方政府在加强综合治理方面的工作经验

寄宿制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该学校所在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治安秩序、政治稳定的“气象表”。实际上,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建设和教学质量,直接反映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时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社会、学校齐抓共管十分重要。

2.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实现层层抓,人人管,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①学校形成层层抓安全,人人保平安。建立以校园安保人员为主力军,各部门参与管理的机制。建立以总务处确保饮食卫生、车辆交通安全的有效机制;完善学生工作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安全、日常行为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安全保卫工作和进行日常法规校纪宣传的作用;建立以离退休职工为主体的群防群治机制。

②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寄宿制学校,更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使广大寄宿学生处在一个高雅、奋进、向上、活跃的文化氛围中。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先进班级”“文明班级”等评比活动,并予以精神和物资的鼓励。

③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强化教育的有效性。一方面,建立完善学生公寓楼幢(层)和寝室的管理工作,卫生、安全到人、到室;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开展“我爱我家”“优良环境与学生成才”“从小事做起与承担历史责任”等活动;开展“文明楼幢”“优秀寝室”“文明寝室”“文明教室”“优秀住宿生”等评比活动。

思考题:

1.问题的解决政府做了哪些工作?

2.学校要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案例]

齐抓共管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以四川省某寄宿制学校成功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例,分析综合治理的手段以及其必要性:

(1)组建联合机构,地方政府与学校共同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学校可以组织专职人员参与联合执法工作,维护周边治安、交通秩序;并每个月都坚持与地方政府、公安部门、周边村社负责人的定期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坚持通报情况,分析情况、研究工作对策和预案;共商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大计,加强齐抓共管,力争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有的放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贯彻《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对校园网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会同地方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分别对校园内和周边计算机技能学习室和网吧进行普查、整治,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拟建立综合类校园计算机中心,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满足广大学生上机学习及技能培训的要求。与公安机关和地方政府配合,分别对校园周边经营店铺、摊点的治安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强行拆除乱搭乱建的违规建筑,处理占道经营的业主,进一步落实治安责任及“门前三包”卫生责任。针对学生在外租房现象突出,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问题,加大对学生外租房和房主租赁整治力度,建立和完善教育及管理制度,预防重大责任事故发生。针对校园内外交通秩序较乱、隐患多现状,与公安、交警密切配合整治,清理校门外无证“摩的”车辆30多辆,在校内建规范交通标志牌40个,建减速坎装置二十多处等,师生员工对治理绩效表示满意。

(3)联合执法,打击不法活动。学校保卫处主动加强同市公安局、国安支队、各公安分局、交警支队、驻地派出所的联系和综合治理工作经验的交流,地方公安机关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也十分重视。他们经常到学校指导工作,为学校处理违纪违法事件,提供技术支援和法律援助;经常到学校周边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了闻即出。今年六月,为了解决个别“钉子户”煽动部分村民阻挠学校新区基建入场施工问题,市公安局出警近三百人次,冒着大雨帮助地方政府和学校做好疏通、稳定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4)优势互补,携手共进。根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学校选派干部参加市公安干警的培训学习;同时,请公安局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经验的同志到学校参与对校卫队员和义务消防队员的上岗培训工作,为他们讲授交通管理法规和消防知识,为了帮助公安干警提高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工学矛盾,学校开设了公安干警高教自学法学专业本科班、微机应用培训班,组织骨干教师利用节假日为他们授课。

案例分析:四川某地的做法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案例,受益匪浅。政府的做法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不仅从认识上走在了前面,同时不遗余力地大力落实。所在学校也抓住契机顺势而上,校园周边环境哪有治理不好之理!看来一地一事的问题,首先要看政府是否从思想上重视,其次有没有真正落实的决心,再有就是有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其得以顺利实施。

第三节 加强政府职能,统筹规划

一、政府部门对寄宿制学校的特殊制度管理

(1)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首先要开齐开足开好全部课程;然后要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离异家庭子女和留守学生,全面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寄宿制中小学校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纪律、安全、卫生、总务保障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门卫、巡逻等制度,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法律常识普及教育,坚决抵制黄、赌、毒对校园的侵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食品卫生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合理卫生的膳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2)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有关规定,寄宿制学校一般实行“六三”学制,有条件的寄宿制中小学校可实行九年制。寄宿制中小学校招生以农村、边远山区的学生为主要生源对象,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研究制订具体招生办法。

(3)寄宿制中小学校执行国家的课程方案,并按照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课程指导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学校授课时数和节假日,由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确定,未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不得随意更改授课时数,不得随意停课或放假。

(4)大力推行寄宿制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促进寄宿制中小学跨越式发展。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大力支持寄宿制中小学信息网络和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的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积极推进寄宿制中小学教育设施现代化进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5)寄宿制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学生食宿在校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6)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本地教育资源,组织优秀校长和教师到相对薄弱的寄宿制中小学工作。采取校长、教师校际轮换以及学校联办,名校带薄弱寄宿制中小学等多种形式,整体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和支持公办民办寄宿制学校共同发展。公办民办寄宿制中小学的学生均可享受助学金,贫困家庭学生还可酌情减免杂费、书本费及享受相应的补助。民办寄宿制学校可聘用公办学校教师。

(7)寄宿制中小学要加强经费的预算管理,量入为出,切实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按照国家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认真管好学校的各项经费。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监督和检查寄宿制中小学对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要指导和帮助寄宿制中小学广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加强对寄宿制中小学农场、林场、果园等的管理,因地制宜地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提供条件,帮助改善师生生活。

(8)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寄宿制中小学安全、卫生工作的领导,逐级建立健全安全、卫生管理责任制,确保师生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制订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切实做好“三防”:防火、防电、防中毒;做到“四个不”: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校、校不漏房、不留死角。

(9)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工作评估制度,定期对寄宿制中小学进行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对不重视学校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不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且管理不善,没有制订相应措施的寄宿制中小学,要给予批评,限期整改。对因失职、渎职造成学校财产损失和师生伤亡的,要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寄宿制中小学教师的评优、晋级、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并根据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成效对相应管理人员进行奖罚。

二、政府部门对寄宿制学校规划及建设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义务教育发展规划,需要在人民政府领导下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的管理,指导寄宿制中小学的规划、教学、助学和督导评估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职责是:

(1)统筹规划本地义务教育的发展,综合当地基础教育的整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逐步调整寄宿制中小学的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保证边远山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并切实做好减少辍学工作。

(2)按照统一规划,结合本区域地理、气候、交通条件,做好当地寄宿制中小学新建校舍的基建规划、管理和监理工作,确保基建质量;建立定期的危房勘查、鉴定工作制度,建立危房改造的经费保障机制。合理安排、管理和使用好寄宿制中小学的专项资金。

(3)按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结合寄宿制中小学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合理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并设立生活指导教师、管理教师等专门工作岗位,解决增编人员工资和补贴做好寄宿制中小学校校长和教职工的选拔、聘任、交流、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4)加强学校综合治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好本区域寄宿制中小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