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励型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激励型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提高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兴趣出发,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通过课堂实践分析了激励型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总结激励学习兴趣要点的教学经验,从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激励型教学方法”的教育理念是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探索中学习,体现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新思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玉文

[摘 要] 基础理论课程在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占重要地位,是专业的基础。但目前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自然地理学为例,分析了如何应用激励型教学方法改善目前教学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激励型教学方法;基础理论课程;自然地理学;高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主要学习资源环境与城镇规划、土地管理、环境检测以及地理地质等相关类知识的交叉学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下简称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占重要地位,是专业的基础。目前基础理论课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激励不够、教学效果差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引入激励型教学方法,并对其如何改善目前教学现状、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理论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较大比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课程固有的理论性强、实效性弱、应用性差等特点,使得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授课形式比较单一

理论课程一般都是经过多年的总结和锤炼的,教学大纲中基本是纯理论授课,不会有实训、实验;教师授课基本采用在固定教室、“师讲生听”的形式。授课形式的单一将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效果差和学习效率等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

2.学习兴趣低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功利思想,使得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兴趣极低。理论课程看不到实效,看不到短期的应用,常常被学生认为是没有用的。同时,课堂式的教学也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

3.授课效果差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低,在授课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因而授课效果差。课堂上出现“知识过耳不过脑”的情况,课下出现“课本束之高阁”的情况。

因此,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学习有待进一步改革,采用更多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然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对于老师,它是比较“难上”的一门课程,如何讲好它,是授课老师面临的挑战;对于学生,它既是重要基础课程,又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学好它,也是学生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是源于课程本身的教学特征,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在教的方面,大都还采用传统的“师讲生听”模式和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主要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信息传递途径是单向性的,由教师推向学生,致使课堂教学单调乏味、死板沉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好坏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推动力”。传统的讲授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不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在学的方面,第一,学习兴趣低。由于自然地理学属理论课程,其固有的理论性强、实效性差等特点,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出现如经常逃课,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第二,学习态度不积极。在自然地理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这种以教师的教取代学生学的教学形式,致使学生只满足于理解、记忆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把精力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上,习惯被动式学习。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书籍,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社会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致使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思考不提问。这些问题不利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础理论课程是专业的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针对我校(浙江财经大学)基础理论课程的讲与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教授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从提高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兴趣出发,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通过课堂实践分析了激励型教学方法在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总结激励学习兴趣要点的教学经验,从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

三、激励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激励型教学方法”的教育理念是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探索中学习,体现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新思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多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针对目前基础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其他有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激励为主、以学生为本的“激励型教学法”引入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激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理论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激励型教学方法应用的经验,现将其与大家分享,以期能抛砖引玉。

1.情感激励法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积极的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教师的情感会有意无意地以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教师,那么这种认同感会迁移到所教的课程上,会对课程产生认同,学习兴趣也会相应提高。具体做法如下:(1)在课堂上注重情感交流。自然地理学是大一第一学期的课程,学生刚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对高校生活和学习处于认识阶段。利用这一特征,在课堂上(特别是第一堂课)带有趣味性的介绍教师和本门课程,充分介绍展示教师及课程,让学生开始有了解教师和探索课程的兴趣。平时课堂上在保证课程教授完成的情况下,给大家留出3—5分钟左右的相互了解交流时间,从而逐渐让学生对教师和课程产生一定的认同感。(2)在课下注重情感沟通。现代大学生个性较强,个性需求多样,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因此,教师在课下经常去班级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特点,从而实施大众特征统一化、个性特殊化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提问激励法

问题往往是人思维活动的起点,提问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进课堂集中听课,激励学生思考探索知识。具体做法:(1)教师使用提问法导入课程新内容,一开始就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教学氛围。比如在讲解天气系统的内容时,问学生当天为什么会出现相应天气情况,启发学生思索,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样听课时候会更容易进入讲解的内容。(2)在课堂上合理设计问题,更是能适时地吸引学生的听课集中力。由于提问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提问方式,第一是记忆型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而不需要深入地思考。比如当堂要运用之前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时,就设置此类问题,让大家回忆起之前的知识点。第二是了解型提问,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感知的能力,为其深入理解打下基础。又如当堂讲解了重点内容之后,设置此类问题,加强大家对所学内容的感知。第三是运用型提问,是以心理学中迁徙的理论为依据,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去,从而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

3.引导联系激励法

知识是有系统性的,特别是自然地理学课程。让学生有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很重要的教学任务。知识是有前后连贯性的,前面的是后面的基础,然而这种联系往往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隐性的。通过教师的引导联系,将知识变为有趣话题,或将知识点隐性联系变为显性的。具体做法:(1)将课堂内的知识点同网络上热点话题相联系,更能提起大家的兴趣,以达到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比如气候变化时,将其变为全球(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方面的话题。(2)将知识点之间联系串起来,使学生更能深入理解知识体系。比如讲解海洋洋流模式时,将其与大气环流中行星风系联系起来,学生更能深入理解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内容。

4.竞争激励法

竞争激励是向学生灌输竞争意识,宣传优胜劣汰的道理,使学生产生危机感,从而驱动学生的内动力,将“要我怎样”变为“我要怎样”。竞赛激励改变传统的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环节的界限。学生在广阔的课外学习空间中进行课程内容的竞赛、评价、评奖,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做到迅速掌握课堂知识并应用迁移知识,实现增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自然地理学课程中,以小组(4—5人)为单位设置自然风景摄影有奖竞赛。竞赛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外采风,即锻炼大家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又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第二部分是课堂演讲比赛,将摄影与自然地理学知识结合起来,即锻炼了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加深了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讨论

激励型教学方法应用在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能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笔者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班级(09规划班、10规划班)和应用激励型教学方法班级(11规划班、12规划班)的学生调查,发现90%的同学认为效果最好的三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提问和讨论及有奖实践竞赛。应用激励型教学方法班级70%以上的同学表示这些教学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以后的理论课程学习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80%以上的同学表示提高了学习效果,满意度较高。相反,传统教学方法班级50%以上同学对知识点印象不深,教学效果和学习满意度都较差。

但同时发现激励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激励方法应用是在学生愿意学习专业知识的大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没有这一大前提,效果就不明显;不是每种激励方法都能对全体同学起作用,比如课堂提问激励方法一般只能对大部分同学起正作用,一小部分反而起到负面作用,甚至引发起连锁反应,使整个学习过程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激励型方法在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普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纪艳彬,刘二亮.高校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 (2):25-27.

[2]李冬梅.激励理论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0(31):186-188.

[3]罗玲.“激励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39-140.

[4]张熙,唐群,陈丽,等.竞争激励法在病理教学中的优化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10-124.

[5]边境,茅海军,庄红.基于竞赛激励的创新学习平台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0(6):28-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