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提问举例

课堂提问举例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善于巧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拨。要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点拨和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知结构。

第五节 课堂提问举例

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也是谈话法、讨论法、引探式等教学法的基础。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提问艺术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师生间不断地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中,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深入研究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功能,实施的方法和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自然地实施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一)激励和诱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1.激发思维

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悬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教师先演示这样几个小实验:(1)将木块沉入水中木块上浮;(2)将铁块浸入水中,铁块下沉;(3)将石蜡浸入酒糟和水的混合液(事先配制好)中石蜡悬浮;(4)将小铁片和铁盒放到水面上,铁片下沉,而铁盒漂浮。让学生议论一番后提问:“物体浮沉的条件是什么?”对这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追根究底查原因时,学生却感到茫然了,因而产生了悬疑,激励了求知的欲望。

2.点拨思维

学生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善于巧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就要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的原因,给予问题情境,就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例如:“设疑式”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的认识深化;“比喻式”能诱发学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求同式”能引导学生从相异的物理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伏笔式”能铺路架桥,暗示出物理事物的途径或方向,为研究新理论打下伏笔。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紧扣课堂主题思想,富有层次性、逻辑性的原则

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思想,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成一个个递进式的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例如:教学中可以先设问,诱导学生准确理解物理意义;再反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正确的方向;最后又进行追问、深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提高。物理习题课中的提问,更要善于沿着一条思路,培养学生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达到引思路、教方法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善于不失时机地安排提问。要抓住知识的疑难点发问,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要抓住知识的模糊点提问、点拨和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更全面、更辩证的认知结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迫使学生思维,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

(三)问题精练,明确的原则

教师提问时言语要简练,题意表达要明确。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好提问内容,对提问的内容能不能产生疑问?能在哪些方面产生疑问?有哪些答法?都要考虑好,切不可灵机一动,信口设问,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原设计,要根据从学生中反馈来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量力性原则

在课堂上,教师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思索后能够回答,即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高度上,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选择提问对象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水平不同,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则

教师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问时态度要亲切慈祥,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和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错者要鼓励,有创见者要赞扬,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气和鼓励的言词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绝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褒扬,这是教师的法宝。当然,这法宝要用好,要由衷、真诚,要恰如其分。

三、课堂提问的方法

(一)直问和曲问

直问就是教师直接地提问,问的主旨在直接的答案。直接提出问题,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可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例如:上《受迫振动共振》一课时的设问:“共振的条件是什么?”就是直问。曲问是一种迂回的问法,问在此而意在彼。例如:对公式E=F/q,许多学生认为E∝F,这时可发问:“R=U/I应怎样理解呢?”像这种针对学生的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及时制造矛盾为突破口切入的提问,会使学生幡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达到纲举目张的功效。又如:对密度的概念,学生知道“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铁、铜和铝的密度分别为7.8×103,8.9×103和2.7×103,单位是千克/米3。如果采用曲问的方法提问:1.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比是多少?2.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的体积比是多少?3.1立方厘米的铁块与多少立方厘米的铝块质量相等?4.1克质量的铁块与多少质量的铝块体积相等?如果学生对于密度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透彻是答不出来的。长此以往,就会诱使学生思考、琢磨,从而将知识消化、巩固。授课中这两种问法都是常用的,直问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曲问曲径通幽,发人深省,运用得好,都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

(二)宽问和窄问

这里所说的宽问指的是概括地进行提问,窄问即具体地问。教学《自感现象》时,可先设问:“如果线圈所包围的面积内的变化磁场不是外磁场,而是通电线圈本身的电流产生的磁场,那么线圈内有无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呢?”这就是宽问。在引导学生利用电磁感应知识对此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后,再用窄问的方法设问:“若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增大或减小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方向怎样呢?”促使学生弄清楚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某种具体变化过程中两者的因果关系。可见,宽问居高临下,窄问具体而生动,各有各的用处,究竟怎么用,要由讲课的内容和提问的目的来决定。

(三)单问和重问

单问,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仅对一个问题进行提问,然后释疑。一堂课往往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单问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单问既能形成线索,又会显出层次。例如:把一枚硬币轻轻放置在水面上,竟然没有下沉,学生无不惊奇,这时教师可紧接着提问:“硬币怎么会静止在水面上呢?”这样的单问能比较好地诱导学生学习表面张力的知识。“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产生电流吗?”这样的单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重问指连续地问,即在短时间内多次提问。重问可先用窄问搭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这是归纳重问法,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重问也可先用宽问领路,然后将其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窄问,这叫演绎重问,主要用来培养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远距离输电》时,由于教材写得详细、通俗,便于学生自学,因而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用宽问的形式设问:“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在输电过程中主要考虑什么问题?”而后用窄问的形式步步紧逼:“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明输电过程中,为什么会有电能损失?”“从理论上分析应怎样减少电能损失?”“怎样才能减少电阻?”“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才适用?”“减少电流应怎样做?”“应怎样升高电压呢?”“用户需要较低电压,应怎么办?”“你能画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简图吗?”可见,单问具有稳扎稳打的效果,重问则有步步逼进的气势,在讲课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另外,提问的方法还有明问和暗问、虚问和实问、正问和反问等等,但这些问法,并非完全独立,在授课中往往根据具体情况、对象,相互渗透,灵活运用。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热情总是与其期望心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一旦产生了某种期望,就会对与之相关的问题发生兴趣,才能表现出强烈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