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艺术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适度性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齐答造成假象,反馈信息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课堂教学一般不宜采用齐答式提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如此,更不要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艺术黯然失色。

第一节 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教师讲课离不开提问。人们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它不仅要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同时还应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这就是教学艺术的魅力。

课堂中的提问,也必须是讲究艺术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思维交流过程,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如何,需要通过一定方式了解。课堂提问即是方式之一。课堂提问不仅作为教学方法,还被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手段。提问过程即信息反馈过程,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信息,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利用提问反馈,收不到信息,或提问不当,信息反馈受阻,则将影响教学效益。因此,要取得好的,受到学生欢迎的教学效果,就不得不讲究提问艺术。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应该怎样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呢?

一、提问内容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目的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提问是为教学要求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偏离轨道、浪费时间。备课时就要描述出提问的明确目标:为引出新课、为前后联系、为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为引起学生兴趣、为引起学生争论为促使学生思维、为总结归纳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标模糊的提问,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能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产生直接的效果。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提问有启发性,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3.逻辑性原则:逻辑性是指提出的问题和教材之间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提问要按照教材知识结构的内在顺序和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设置问题,环环相扣;解决问题,层层剥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提问时不注意逻辑顺序,深一脚,浅一脚,重一脚,轻一脚,会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问讲逻辑性,是认知规律及教学的系统性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4.针对性原则:一方面,提问的时候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键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时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5.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不贪大求全。要防止浅——缺乏引力,索然无味;偏——抓不住重点,纠缠枝节;深——高不可攀,“听”而生畏;空——内容空泛,无从下手。提问适度,就是要掌握好难易间的“度”。太易,脱口而答,无法引起思考,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太难,难以下手,造成心理压力,效果适得其反。提问适度,是量力性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

二、在提问对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忌偏向学生。很多教师只喜欢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不愿意向成绩中差的学生提问——既担心答不出影响教学进度,又害怕他们不愿意答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对教师是否提问特别敏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对教师提问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很有意见,他们强烈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使提问艺术失去魅力。

2.忌惩罚学生。有的教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问,就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甚至惩罚株连全班。惩罚忽视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领域,破坏了和谐的教学气氛,造成了师生对立,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最反感惩罚式提问。惩罚使提问艺术变形变味。

3.忌挖苦学生。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感。对成绩差的学生,适宜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学生一时答不出,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不着急,再想想”、“暂时答不出,没关系,坐下再想想”等亲切话语去抚慰学生心灵。讥讽是提问艺术的大敌。

4.忌齐答问题。看来学生适应,但不是积极的适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反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坏习惯。齐答造成假象,反馈信息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课堂教学一般不宜采用齐答式提问,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尤其如此,更不要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艺术黯然失色。

三、在提问时间上注意的问题

1.注意层次性。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可以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注意停顿,留出一定的时间。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注重以全局为重。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哪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不要想问便问,随便提问。提问的随意性破坏了整体性,影响提问的效果。

四、在提问及其答问的指导方式上,要争取实现两个转化

1.提问点名回答——提问举手回答。“点名”变“举手”,其意义在于发生了“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要实现这个飞跃是不易的,年级越高难度越大。一旦实现,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风就将形成。要实现它,教师除了实践前面所述的提问艺术的各点并受到学生的信赖外,还必须对学生答问做大量的、坚持不懈的组织引导工作。

2.提问后个别思考回答——提问后讨论回答。讨论,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其认识过程逐步深化。讨论必有争论。争论中掌握的知识更容易记牢,经久不忘。教师提问要学会“煽风点火”,争论中要善于“火上加油”,增大学生大胆设想,质疑问难,既不人云亦云,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实现这个转化,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