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办学特色

与办学特色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校的这种组织属性与民办高校自身作为教育组织的内在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这种跨属性或多属性状态增加了各级政府对民办高校进行属性识别和予以公共财政支持的难度,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形成。对民办高校开展属性识别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第一节 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特性)与办学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即秉持公益性办学的民办高校,其公共性或非营利性因为得不到明确的认定而无法得到公共财政的资助,处境艰难;某些在办学中具有显著的营利目的与行为的民办高校也凭借其营利性属性认定的缺乏,逃避相关法规的约束,甚至享受国家对办学“税不进校”所带来的种种政策优惠,并设法套取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牟取巨额利润,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秩序和公平。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的要求,我国在浙、沪等地开展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试点工作,上述问题的存在对落实和实施纲要精神、科学界定与识别民办高校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属性、采取机制予以调控提出了挑战,将直接影响不同属性类型民办高校的办学积极性、准确定位、办学特色的形成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及其形成机理

民办高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既是教育组织、学术组织(在我国正处于形成中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而且某些民办高校还类似于营利组织。在总体上,民办高校兼具教育属性(教书育人之教育性)、学术属性(专业性)、民间属性、公共属性、产业属性等多重属性。其中,教育属性、学术属性是民办高校的内在属性,公共属性、产业属性为民办高校的外显属性,民间属性作为民办高校内在属性和外显属性的介质反映民办高校的本真属性。民办高校属性的多元化也造成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和高度挑战性以及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障碍。一般而言,教育属性、学术属性、公共属性对应非营利性,产业属性表现为营利性,民间属性反映营利和非营利双重属性。对于民办高校复杂的组织属性,可以从民办高校的本质内涵、现代高校市场化、民办高校所有权结构与内部组织结构、行政与市场约束等层面去分析其形成原因和机理。

对于民办高校的内涵有多种解释,但是不管怎样界定,最关键的两条是:民办高校是由非政府机构或私人法人投资、捐资兴办并独立经营管理的民间组织;民办高校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组织。在这里,有投资、捐资两种资本筹集运作形式和多种投资主体。从投资的角度看,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非政府组织或私人法人,可能是市场组织如企业,也可能是非营利的民间社团或自然人。不同的投资主体有其特定的投资办学目的,或为谋取利润和办学收益,或为社会公益——为政府分忧、为民解愁。资本的性质和筹集方式决定了民办高校的办学目标导向与组织属性,在投资主体控制下的民办高校存在着营利性、公益性、营利与公益混合性高校等多种类型。从捐资的角度而言,如果办学的资金来源于慈善捐款,慈善组织和个人作为民办高校的创办者,其办学的目的纯粹为了培育英才,造福桑梓,则很显然,慈善资金主导下的民办高校属于慈善公益性民办高校。

实际上,在我国许多地区,民办高校在创办之初多为“三无”学校,通过借钱、借房、借师资办校,边招生边办学边发展,办学的初始资金来源主要是教育消费资金(学费)和集资,与完全商业性资金的高营利性不同,这类资金具有很强的补偿性,补充办学资金的不足和偿还办学成本,以学养学,自给自足,维持发展。这也决定了民办高校办学目的与行为是为了满足民办高等教育消费者的个人需求,由此形成了消费补偿性民办高校。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各种类型的资金都是基于会计层面的直接成本考虑,即排除了以政府间接投入为主的社会机会成本所体现的资金,如教育行业的税费减免、低准入标准的机会赋予等,受到这类隐形资金的影响,民办高校必然具有一定(即间接)的官惠性。

可以发现,民办高校除了拥有营利性、非营利性、营利与非营利之混合性的三重属性外,还兼具消费补偿性、间接官惠性等多元属性。民办高校的这种组织属性与民办高校自身作为教育组织的内在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就服务性质而言,民办高校提供的教育属于私人品和公共品的混合服务,既具有一定的私人收益,也具有较显著的外溢性,在没有公共财政资金资助的条件下,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较私人收益率高,对社会的贡献程度较大,充分反映了民办高等教育服务和民办高校组织的公共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稳定的公共财政支持和强有力的慈善组织的长期投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办学之初的办学目的是多么的崇高,各种类型与属性的民办高校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借鉴市场法则办学的道路,出现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状态,这既是生存的必需,也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与市场平台下,民办高校游离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含公益性)办学之间,趋利避害,根据自身发展的要求做出合理的选择,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跨属性或多属性状态增加了各级政府对民办高校进行属性识别和予以公共财政支持的难度,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准确定位和特色形成。如果说民办高校从非营利属性向营利属性转变是一个内在的生存要求,也是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过程,那么,促进民办高校从营利性向非营利性办学的转变则可能是社会的呼吁与政府倡导等外部驱动,实现起来极为复杂和艰难,办学理念的转变、利益的放弃、办学品质的升华,外部政策的积极作用和社会环境及舆论的积极支持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与公办高校作为政府委托代理的教育组织并具有一定的行政属性相比较,民办高校的组织优势在于相对独立,行政化色彩较为淡薄,没有复杂臃肿、效率低下的科层官僚式结构,管理机构精减,自主办学,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政府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密切的行政关系。由于没有直接的行政干预,民办高校的所有权结构和内部管理体制就体现了民间组织的特色,学校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对分开,控制权和收益权分开,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机构和人员具有较为明显的市场经营意识和能力,强调工作的绩效,完全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设置专业,调整学科,配置资源。但是,民办高校直接面向市场办学的机制优势也挑战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价值,使得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可能发生变化,作为非营利组织的民办高校办学功利性就更加突出,甚至可能诱导投资办学者非法猎取办学的高额红利,影响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对民办高校开展属性识别的目的就是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引导民办高校准确定位、分类理性发展。

相对而言,民办高校没有政府直接的行政干预,但是在不同的行政体制下,民办高校的组织属性存在差异。在集权体制下,国有经济力量强大,民办高校的经济基础和生存空间可能缩小,对公共财政资金的需求程度提高,因此为了生存与发展,常常以提高公共性、降低营利性换取政府的资金援助。分权行政体制对民办高校属性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主导下的多元分化,大量财富聚集于私营部门,并以缴纳高额税收支持公共部门的发展,从而实现营利性高校和非营利性高校共同发展,这方面以美国私立高校的发展较为典型,二分法(营利性高校和非营利性高校)的私立高校管理政策适合美国分权制的高等教育发展需求。在世界范围内,大众模式的私立高校大多具有明显的营利办学动机,精英模式的私立高校一般在公益性办学的目标上极为突出,对办学质量的无限追求与达成必然要求充裕的教育投入,从而削弱了民办高校的市场行为、营利导向与能力。

历史发展的实践表明,民办高校的多元属性是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民办高校的教育属性、学术属性是民办高校作为教育组织和学术组织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民办高校的公共属性、产业属性则是民办高校作为现代民间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不断选择的结果,或偏向公益办学,或倾向营利办学。民办(私立)高校属性是否具有市场化或行政化(营利与公益)趋向,外部因素如行政体制、经济规模与结构形式等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

二、办学特色的表征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创建误区

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认识并非统一。有的学者将办学特色理解为学校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稳定的个性风貌,有的学者则强调它是学校整体个性的体现。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一书中说,“在任何情况下,一个系统的特色总是围绕它的任务而形成的。”(1)显然,对办学特色的理解,既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又可以从中观乃至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其外延相当宽泛。但实际上,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来看问题,这一概念本身在质的规定性上并不存在差异,而只是存在具体形态上的差异。其核心要素,即办学特色的本质所在是: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的个性风貌。

1.办学特色的表征

一般来说,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性、稳定性、传承性、整体性等四个方面。

第一,独特性。特色是一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参照物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特色。一所大学办学特色的参照物应该是其他大学。每一所大学都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作为独立活动的实体,应该有与其他同类学校相同的基础,但也应有自己的个性。总的来讲,教育是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实现的过程。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多层次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大学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教育观点及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同时,由于各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差异、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以及受教育者对教育的特殊需要,也必然使各地区的各个高校在寻找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优方式和最佳途径时,形成风格各异的办学特色。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的学校,这种个性往往带有权变性的创造意识。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教学内容与培养模式、独特的定位与发展策略都是校长及学校员工创造性工作的成果。这些成果渗透到学校办学育人过程中,表现为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突出超群的地方,别校没有做到或没有想到的而本校率先做到了,或者别的学校虽然做到了,但本校比他校做得更好。

办学特色独特性的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办学特色。可以说“创新”是“特色”的核心,没有“创新”的“特色”是没有灵魂和活力的。从这一角度说,它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着眼于大学的发展前景和战略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外部办学环境的改变,大学的办学特色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2)

第二,稳定性。办学特色是大学在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甚至可能对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形成办学特色者必能经受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对其他同质型高校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它不是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的标签,也不是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它既不因更换一任领导、变更一个花样而消失,也不因专业教师或优秀教师的调动而轻易变更,而是要有长远规划和短期安排,形成良好的传统。但办学特色的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而非静止不动的,可以说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统一性。“动”指的是不断将特色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样特色才会更加鲜明、更加优质。不稳定形成不了特色,只静不动发展不了特色。

第三,传承性。办学特色本身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但它的具体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时代的变迁,原有的特质可能会因不合时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而被淘汰,有的则因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需要而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和内容。“特色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废旧布新的过程。”(3)其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已经具有的办学特色是在传承和创新原有特质的基础上积淀而来的;另一方面,它还将在此特质上继续传承和创造新的特色。传承性贯穿在整个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后一个时期的办学特色和前一个时期的在内容上有所交叉,是承前启后的关系,但比原有特色更加清晰、具体和符合时代精神。

第四,整体性。办学特色虽然大多是指一所大学在办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一、两个方面的独特之处,但它的内涵却能辐射和渗透到该校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办学理念,又包括办学实践;既包括教学科研活动,又包括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既包括可感知的显性的物化载体,又包括抽象的隐性的精神风貌。在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中,成绩是一方面,但更应注重的是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朝宽广、优质的方向发展。如果一所学校仅在某一特色项目上成绩优异,出了几个尖子,而总体办学水平差、质量不高,便不能称之为“特色”。整体性是特色的一个基础。要形成办学特色,一定要在找准突破口后,以点带面,形成整体优势。

2.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的误区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历史不长,创建办学特色不可急于求成,好大喜功,以为能创建一项或两项办学特色就算成功。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办学特色的内涵,避免误入歧途。民办高校创建办学特色,当前可能出现以下几种错误认识,应该引起重视。

(1)办学求大求全,视规模为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适度扩大规模,以生养校,寻求更快更大的发展,本也无可非议,但是绝对不可盲目贪多,刻意求大,追求学科专业齐全。世界一流大学中没有哪一所是因为规模大、学科门类多而著名的,质量高才是其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美国大学排名在前一二十名的一流大学多为规模较小的私立大学,这些院校规模不大,却办得很有特色。目前,国内高校大多不顾自身发展条件盲目扩张,结果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生源分散,难以形成整体优势,无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质量难保,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机会。

(2)将新设“对口专业”视为办学特色。

把高等教育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求这一原则片面理解为专业分化,似乎社会上短期内有某个行业急需技术型人才,高校就要相应地设置某个专业,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上岗工作,还美其名曰“专业对口”。由于民办大学拥有高度办学自主权,操作起来更是如鱼得水,提出申办一些越来越细的专业设置,对外宣传“入学即签订劳动就业合同,毕业就上岗”,还称之为办学特色。这样做的结果是专业重复越来越多,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综合能力低、社会适应性差,不能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为此,民办高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对口”转变为“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经济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拓宽专业面,培养基础宽厚、知识面宽泛、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

(3)视办学定位为办学特色。

学校定位主要是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培养人才的层次和类型以及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办学定位必须科学准确,要体现自己的特色,要有个性,但同类学校肯定也有共性。准确的办学定位是民办高校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与办学特色的形成紧密相关,但学校办学定位不能等同于办学特色。有的民办高校在总结自己的办学特色时说:我们和普通高职不一样,他们培养的是技师型人才,我们培养的是本科加技能型人才。其实,这应该算作培养人才的定位而非办学特色,二者有关系却并不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