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上海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科技园区的功能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集聚科技精英与企业的历程。上海现有8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通道。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7项,园区内各类研发机构24家。科技园协助公司积极申报各类基金,公司已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项发明、专利2项。

第一节 上海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

大学科技园区的功能是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7年,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就要求在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附近各建一个孵化器,促进高科技企业逐步向著名大学周边延伸。上海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集聚科技精英与企业的历程。

一、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科技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高校和产业界之间必须打破相互封闭的格局,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合作,鼓励企业在高校建立研究机构,或者高校到企业联合办技术开发中心。教育部、科技部于1999年启动并组织实施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计划,在首批22个大学科技园中,有上海的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和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科技园。

2002年5月,全国大学科技园工作指导委员会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方式试行办法》,组织专家对2002年度申请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单位进行了认真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科技部、教育部决定同意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2003年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现有8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科技园树立“整合资源、创新企业、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理念,并指导建设大学科技园学科交叉与系统整合的平台,使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成为连接大学与市场的过渡区;盘活大学周边11幢闲置的楼房,使用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收各方面的资金和人才,激活社会存量资产,加快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速度,形成了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科研人员的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持续保持创新活力的发展格局。该科技园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在“上海交大慧谷”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技密集区和高科技企业集聚地,其运行情况得到了教育部和科技部的肯定。2000年10月,韩国SK集团和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共建交大SK创业孵化中心。大学科技园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通道。

二、集聚科技精英 创设高科技企业

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区入驻的高科技企业,包括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光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学院、上海复旦水务工程有限公司等快速发展壮大的科技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到2003年6月,在孵企业522家,毕业企业66家,依托单位全时R&D人员1 418人。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3家,占在孵企业的4.4%;在孵企业累计申请专利925项,累计被批准专利257项,在孵企业平均申请专利数为1.772项,平均被批准专利数为0.492项。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7项,园区内各类研发机构24家。

同济大学科技园注册企业达600余家,在孵企业50家,毕业企业8家,研发机构8家,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利润2亿多元,上缴税收5 000多万元;创造就业岗位数千个,打造出同济科技、同济环保、同济同捷、科投同济、芯豪微电子、燃料电池、同济启明星等一大批高科技骨干企业,加速了同济优势科技领域的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上海大学科技园的基本任务是孵化学校科研成果,主动寻找市场前景好的科研项目,从源头开始进行孵化,加速产业化,培育品牌企业。上海新源变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大学自动化学科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园区内建立的高科技公司,2003年科技园在孵小扶强的思想指导下,打造品牌企业。公司的“变频空调控制器”项目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百佳”项目,公司连续两年被评为上海市闸北区的“十佳”科技企业,公司董事长被评为上海市科技企业领军人物。科技园协助公司积极申报各类基金,公司已获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项发明、专利2项。为使企业能持续发展,科技园协助企业从海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产品技术,并积极参与国企重组。

2003年,东华大学国家科技园入驻企业有160余家,入驻率为100%,园区销售额达10亿元。园区已引进上百家国内外企业集团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如恒逸集团、海天集团、浙江永利、展望集团等国内外著名的企业,他们以各种形式入驻科技园,东华大学则以专业技术支持与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并取得优势互补。这对改变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结构松散的状况,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综合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