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系“夕阳红”

情系“夕阳红”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走访了江西省婺源县部分农村地区,调查了解当地的养老状况,并访问了婺源县民政局、清华镇等主要负责干部。为了充分了解婺源县农村养老的现状,调查活动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展开。婺源县农业人口28.8万人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11.98%,因此婺源县农村人口老龄化已日益凸显其严重性。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婺源县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婺源县农村失地问题日益严重。

情系“夕阳红”——对江西省婺源县农村养老模式比较的调查研究

07社会工作 程远鹏 指导老师 社科部倪锋教授

一、引言

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养老问题,而在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到本世纪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人,超过全国人口的11%,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这些确凿的数据深刻地揭示了人口老龄化这股银发浪潮正日益逼近我们。而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难题。

笔者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走访了江西省婺源县部分农村地区,调查了解当地的养老状况,并访问了婺源县民政局、清华镇等主要负责干部。同时借助发放调查问卷、入户走访、收集数据和材料,结合调查资料和反馈信息,使得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婺源县地处赣东北,是一颗镶嵌在赣、浙、晥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美称,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县域面积2 947.51平方千米,下辖十镇六乡,总人口3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5%,农村总户数为73 970户,户均人口3.89人。2008年县财政收入2.7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 046元。

二、研究的背景、意义与主要方式

1.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村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生产结构得到明显的调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是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中国农业高速发展之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老年人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高与政策法规无法满足其需求的矛盾严重化加剧。因此将农村养老问题置于农村改革中心位置,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

2.研究的意义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努力使全体人民老有所养,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别很大,农村老年人如何养老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只有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可靠的养老安全体系。因此,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成为稳定农村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这既是建立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3.研究的主要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婺源县农村养老的现状,调查活动以抽样调查的形式展开。主要方式包括文献法、实地访谈等。具体采取了入户走访、重点对象细访、调查问卷,以访问村干部、查阅其提供的相关资料为补充的形式进行调查。

三、实地调查描述

婺源县农业人口28.8万人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11.98%,因此婺源县农村人口老龄化已日益凸显其严重性。那么婺源县农村养老基本现状究竟是怎样的呢?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大致有四种基本方式:(1)家庭养老。这是我国农村最主要、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它具有其他养老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其他方式取代,仍然是主流养老方式。(2)集体养老。它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其主要形式在婺源县表现为“五保户”制度和养老院制度,但是由于其覆盖面极其狭小,只是占农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并不能成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主要形式。(3)养老保险。由于这种方式本身受到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及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同样面临很大的挑战。婺源县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还不到10%是一个很好的证明。(4)储蓄养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婺源县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需要时用。但这种养老方式采用的人也不多。

笔者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得出,婺源县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虽然有所提高,养老状况有较大改善,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1)婺源县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总水平低,部分老人的生活艰难。婺源县农业相对落后,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也就了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供养问题。(2)婺源县农村“留守老人”比例高,给居家养老带来诸多困难。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婺源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老人日益增多。笔者在婺源县的一个自然村调查发现,该村区老年人口占全村的1/4,并且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也只在春节回家一趟,这给当地农村留守老人,尤其是高龄、病残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带来了不便与困难。(3)婺源县“留守老人”抚养教育孙辈责任重。子女外出务工,将未成年孩子留给在家老人照看。不仅造成代沟问题,而且也使得教育小孩和维护小孩人身安全的责任重大。例如,笔者所在家乡婺源县溪头乡一位76岁的汪姓老人,两儿子常年在外,而他们都把孩子留在家中,有一孩子不听话,学习成绩差,逃学一个月家里都没察觉。最后学校老师找上门来要人,汪爷爷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孙子没去学校!”令前来的老师哭笑不得,赶快协同去找人。(4)婺源县农村部分老年人医疗缺乏一定保障,常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贪的家庭出现。(5)农村集体经济负债重,对老年人的助养心有余而力不足。笔者在婺源县调查了近十个行政村,没有发现一个村委会建立两基制度(养老基金、养老基地),这说明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要靠集体经济助养特困老人难度相当大。另外,婺源县大部分农村缺少老年人活动场所,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单调,主要活动以聊天、看电视为主。(6)婺源县农村失地问题日益严重。由于近些年来交通、居住建设占用了相当一部分土地,加上不合理的开发,使得婺源农村的一部分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传统的家庭土地养老模式逐渐地淡化,因此怎样保障失地农民,尤其是失地的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摆在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四、问卷及结果陈述

笔者针对收集上来的数据,初步掌握了婺源县农村养老的基本状况,但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判断,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希望借助问卷弥补不足,充实前面所了解的调查内容。本次问卷调查的抽样框是婺源县临近的清华镇,具体原因是该镇经济水平在婺源县排名靠中,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次问卷总发放量为100份(随机迭取100户,每户一份),收回92份。实际有效问卷86份(其中6份未完成问卷)。问卷总回收率92%,问卷有效率为86%。超过《社会统计学》中规定有效回收的70%界限,因此从问卷回收率来看,此次问卷调查是有效的。

笔者根据收集上来的调查数据,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选择意愿比例在下面作简要的分析。

首先,笔者把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放在目前农民最担心的今后的养老问题。在问及农民如何安排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养老时。有49.6%的农民选择“靠儿女”,47.3%的农民选择“靠自己”,选择“靠政府和敬老院”的只有3.1%。这说明家庭养老已在农村逐渐动摇,同时对政府的供养也缺乏一定的信心。

接下来笔者问到“您是否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结果有38.5%的人选择“从没听说过”,有51.8%的人选择“没有”,只有9.7%的人选择“参加”。这一方面表明农民群众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关心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宣传不足。

为了了解当地家庭养老主要是哪种方式,笔者做了四个备选答案。结果选择“同堂式”(即三代或四代同堂居住)的占25.23%,选择“供奉式”(即老人独居,子女定期向老人支付货币和粮食)的占28.67%,选择“空巢式”(即子女长期不在家)的占37.56%,选择“寡居式”(即自力更生,靠自己养老)的占8.54%。我们从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外出务工的增加,空巢式养老日益上升,这不仅造成老人物质上的紧张,同时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五、小结与反思

1.婺源县农村四种主要养老方式的对比

img16

img17

2.积极建立新型养老机制势在必行

根据婺源县农村养老状况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局面在农村逐渐被打破,社会化养老是大势所趋,要加快建立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中心的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笔者将它总结为“一个中心,五个要点”。五个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二是老年生活照料体系,三是老年医疗保健体系,四是老年生活救济体系,五是老年精神生活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从点到面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利于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六、建议和对策

由上面的小结和反思,笔者得出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应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为此,要紧抓这个重点,还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目前婺源县年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均低于上饶市平均水平,因此加快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同样,对村集体而言,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对解决村民养老方面办法就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村民来说,富裕了,就有了经济赡养能力,在赡养和孝敬老人时就会更加尽心。因此,用好用足国家的惠农政策,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政府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第一要务。要加大力度,深化“多予少取放活”惠农政策,对农村尽最大限度地予以政策、资金倾斜和提供技术、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2.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村居民的自觉养老意识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在年轻时曾养育过我们,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在他们年老的时候应该受到尊敬和照顾。我们还要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

3.立法保障老年人的权利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外,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还要依靠制度建设。据笔者了解,我国到目前没有一部单独的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保险法、民法通则等之中,这种分散的规定方法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因此,应制定单独的养老法,把家庭与社会的养老义务都明确化、制度化,让养老有法可依。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险机制由于自身及婺源县经济落后等原因使得参保率极低,因此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加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参保率,使社会养老保险成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渠道。无独有偶,笔者在婺源县实地调查时获悉,国务院出台了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2009年将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首次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这意味着,到了60岁的老人,只要家里该参保的子女都参保了,自己不用缴费,就有可能拿到每月至少55块钱的养老金。这有助于解决农村老龄化难题,社会养老保险将翻出它的历史新篇章!

(2)深化农村低保工作。低保保障了多数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但由于受低保资金和人数的限制,农村低保工作仍然还有部分贫困老年人漏保现象。笔者建议,政府应尽快建立“低保条例”,把低保对象、范围、条件等规定得更明确,更公平,更具有操作性。要更加注重高龄老人(90岁以上)、“病”“残”老人、退休村干部、退伍军人中的老年人,优先将这些特困群体纳入低保范围。

(3)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取得了良好成效。要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及时总结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完善。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制度。

最后笔者衷心希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能在婺源县尽快开展,让全天下老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

(注:本文获2009年度学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