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企业对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晓琼

摘 要:本文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对顶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和各系主任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就高职学院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高职顶岗实习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教学环节。为了进一步搞好此项工作,深入研究高职教育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我们采取了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对我院2009届(2006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第一,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第二,对接受顶岗实习的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第三,对各系就顶岗实习的管理进行的调查研究;第四,对2008(2005级)、2009(2006级)两届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安排进行的调查研究。通过这四项研究,我们基本掌握了我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学院在进行教学管理决策时能够充分的参考,以改进学院对顶岗实习的管理乃至整个教学的管理,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从而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偏差,从调查数据显示,还有7.4%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没有必要”,4.5%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对高职学生“可有可无”,这两项合计占了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9%。虽然从数字上看是少数,但是,这个倾向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一方面这部分学生因为有这种认识,所以,对顶岗实习这个教学环节本身就会产生消极、被动的态度因而影响或干扰正常的顶岗实习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会给其他同学的顶岗实习造成不良影响,给接收我们顶岗实习的企业带去管理上的麻烦,从而影响顶岗实习的质量和企业对接受我院顶岗实习的态度。

2.企业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企业对接受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据调查数据显示,有27%的企业接受顶岗实习是因为有“用工需求”,39%的企业认为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是“企业的预用工”。因为有这种认识,所以这些企业就难以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角度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责任感去指导和管理实习生,只是把实习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力来缓解企业人手的不足,这样势必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使高职学院顶岗实习的目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给学生也产生企业对他们缺少人文关怀和指导、只把他们当廉价劳动力的误解,以致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还产生其他一些思想问题。

(二)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的安排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调控,表现在:

第一,学生实习安排散。一是形式散。形式散表现在放敞养,缺乏组织,随意让学生出去,没有基本的程序要求,有相当部分学生因为这种自由而不愿参加学院组织的集中顶岗实习。据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参与学院组织的顶岗实习只有54.5%的学生选择“自愿参加”,33.9%的学生是“服从”,7.4%的学生是“勉强愿意参加”,4.2%的学生是“很不愿意参加”。二是管理散。一方面管理机制不健全,各系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有的以学生系列管理为主,有的系以教学系列为主,有的系还游离于二者之间;另一方面管理不到位,有的系把学生放出校门后,完全失去了与学生的联系,导致有的系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对部分学生的情况毫无知晓,不清楚学生在哪里实习、什么实习岗位、联系方式,更谈不上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掌握和对实习的指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各系提供的学生实习情况的统计表中部分情况严重失真,如数据统计不准、实习单位不一致、实习时间不一致等情况。三是思想散。学生一出去实习了,好像学校就管不了了,所以联系方式也变了,出去后干什么也不让系上知道,以至于学生出去后有个别的还陷入了传销等非法组织。各系的“远程监管”实施毫无力度,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从有效解决,学生实习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第二,组织调控上不力。一是没有宏观调控的意识,如何整体设计我们的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合适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到适合的企业和岗位;二是缺乏专门的调控人员,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系有专门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人员。

2.顶岗实习的指导、检查还没有完全跟上。表现在:

第一,学院对顶岗实习的指导、检查力度不够。一是指导教师的安排不到位。从我们对系领导的调查中显示,对集中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有4个系选择“派了指导教师”指导,有4个系选择“派了部分指导教师”指导,当然分散实习学生的指导就更难以到位;二是现场指导少。从调查数据显示,在具体的指导形式上只有13%的学生得到学校老师的现场指导,其余的都是采取的电话、网络或其他方式,而这些方式又主要是班主任在进行联系,而非专业指导。在指导联系的频率上,每周两次的只占15%,每周一次占36.5%,每月一次的19.3%,很少的占29.%。三是巡视检查不到位。从对系上的调查数据显示,有两个系的领导对全部集中实习点进行了巡视、检查,有1个系领导对多数实习点进行了巡视、检查;有1个系对小部分实习点进行了巡视、检查,有两个系只就就近实习点进行了巡视、检查;还有1个系根本就没有进行巡视和检查。这些数据显示,各系部对顶岗实习的指导、巡视检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客观上有教师缺乏、工作忙等原因,但主观重视不够也是显然的。

第二,企业的指导教师也没有完全到位。从来自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的学生没有安排指导教师,从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调查数据则显示有17%的学生认为企业没有派专人指导他们,还有9%的学生不清楚企业是否派专人指导他们。这个结果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没有给学生明确派了指导教师,或是部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较少,致使学生认为企业没有给他们安排指导教师;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关心企业是否派有指导教师或没有在企业认真实习,以致认为企业没有派指导教师。

第三,学生对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还不高。从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企业指导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只占33.3%,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占了15.1%;对学校指导的满意度非常满意的占35.3%,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占了22.7%。

3.顶岗实习的管理还不健全。表现在:

第一,院系两级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从学院层面上看,虽然有产学合作办公室的牌子,但是多个部门负责产学合作,职责不明确,同时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没有投入相应的管理成本,如人员和经费,致使学院层面上无法协调和监控顶岗实习工作。从系级层面上,虽然实行了二级目标管理,但是,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员和经费,据对各系顶岗实习管理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个系选择有顶岗实习的专项经费,6个系选择没有顶岗实习的专项经费,有1个系选择有很少的经费。使顶岗实习的管理流于形式和表层,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再进行决策和管理,使管理不能很好地与顶岗实习工作相适应。

第二,管理的制度规范还有待完善。关于顶岗实习,学院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涉及人员、经费等问题都没有纳入,使我们的管理制度本身就不完善和欠规范,在实际的运行中也难以指导和规范顶岗实习工作。

第三,顶岗实习的合作没有完全依法进行规范。一方面表现在顶岗实习的协议的签订不完整:一是学校与企业没完全签订学生顶岗实习的协议,据调查显示,还有31%的企业没有与学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二是相当部分学生与企业也没有签订顶岗实习协议,调查数据还显示有28%的企业没有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协议,这使顶岗实习工作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因此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各自的职责也就没有得到强制和规范,致使校企合作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等现象。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1.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较少。从对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校教师沟通的次数“很多”的占24%,“一般”的占46%,“很少”和“没有”分别占了22%和7%。这说明我们不太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事实上顶岗实习环节是高职学院应该充分与企业沟通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的沟通,学院可以了解到顶岗实习学生存在的问题,了解到顶岗实习单位对学校的培养有哪些要求,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通过沟通也会增强企业和学校的交流,增强合作的友谊。

2.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范围不宽。从顶岗实习的情况反映出来,我们和企业的合作大多数仅仅是企业接收我们顶岗实习的单项合作,合作的内容少、领域不宽。从对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87%的企业愿意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合作,企业与学校除进行学生顶岗实习的合作外,还最愿意以“员工培训”和“订单培养学生”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上述两项调查数据分别占到了74%和64%的比例。

3.部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动机主要是为获得廉价劳动力而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生也因此而产生是在企业充当廉价劳动力的心态,对待遇等问题就很在乎,因而冲淡了顶岗实习的主题,在实习过程中就难以从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所以表现为我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的行为,给顶岗实习的管理也带来诸多麻烦和困难,企业也因此对顶岗实习学生产生意见,如果恶性循环就会影响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四)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差异有如下三个方面:

1.专业知识“强”和“较强”只占了12%和49%,“一般”和“不强”分别占了36%和3%,接近一半,这说明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有待提高。

2.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整体评价还不理想,职业道德素质“高”只占14%,“较高”占44%,“一般”占了42%。

3.学生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也还有待提高,调查数据反馈,我院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操作技能“高”的只占13%,“较高”的占36%,“一般”和“不高”分别是45%和6%。

此外,从对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71%的企业最看重新员工和实习生的是综合素质。由此可知,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的企业认为,技能差了我们可以培养,但是素质差了我们培养不了。

(五)顶岗实习的专业与所学专业对口上存在的问题

在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有12%的学生所实习的专业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39%为基本相关。从这个数据显示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顶岗实习是教学环节,我们虽然在培养过程中要以就业为导向,但是学生如果大量实习都与所学专业不相关,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又如何能实现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方面讲,有国家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完全充分地体现出来,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但是,从微观方面讲,学校本身也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如对顶岗实习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偏少,管理和指导人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顶岗实习的需要,学院主动服务企业偏少,对企业的激励机制也不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难以做到互惠互利。这些原因导致了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了我们调查中呈现出来的诸多问题,

三、对策建议

根据四个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原因分析,课题组拟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完善学院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

1.修订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第一,从学院层面上,首先制定和修订过去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新的管理办法必须包括顶岗实习管理的各个方面,明确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各自的职责;其次,对顶岗实习的人员、经费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第二,从系部层面上,要求各系要根据学院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制定系部顶岗实习相应的管理细则和规范,这个规范要具有可操作性。第三,从企业层面上,也要根据高职顶岗实习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的具体指导细则和实施规范。

2.依法明确院、企业、学生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从法律的角度规范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也规范院、企业、学生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3.充分保证顶岗实习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人员的数量。第一,顶岗实习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需要投入成本的,这个成本主要用于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管理和交通需要,没有这个基本的保证,顶岗实习难以维持下去。第二,由于顶岗实习的繁杂和重要,院系两级必须配备专门的人员,以充分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需要。

4.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和管理。由于顶岗实习是一个教学环节,那么这个环节就需要老师的积极指导,而这个指导还必须是校企双方共同来完成。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安排指导教师,企业安排相应的一线指导教师,以让学生能够得到双师指导,既在理论上有提高,更在实践中长才智。

(二)把顶岗实习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过程中一项综合性的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全面反馈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就业的适应度、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情况,这个环节抓好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才真正找到了切入点。通过顶岗实习这个环节和对这个环节的指导、检查、调研,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到如下情况:首先通过对顶岗实习过程的检查,我们可以向企业的领导了解到我们的办学方向和目标,进而调整我们的专业设置;通过对顶岗实习的企业指导教师的了解,我们可以明确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哪些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哪些不符合,进而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通过对学生实习的亲身体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到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学生还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而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的技能等等,可以说这些才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源头活水,所以学院应该高度重视这个环节指导和管理。

(三)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是一个成本昂贵的教育,它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而且设备的更新较快,所以单靠学校和政府的投入是保证不了教学需要的,那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就尤其重要。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校企合作中充分体现互惠互利的原则。学院应该与企业签订统一的体现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的协议,在协议中充分明确企业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权利和义务。

2.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学院教学改革、顶岗实习、成果推广、科技服务、就业的综合基地。通过广泛地校企合作,真正搭建起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平台,使高职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3.建立学校层面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第一,以育人为本,主动让利给合作企业;第二,让合作企业优先选拔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本企业的员工队伍;第三,高职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尽量利用自己的信息与技术服务,为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供支持;第四,通过合作,在学生中宣传合作企业的文化,树立合作企业的形象。

4.主动提升学院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能力。学院通过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和社会,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在服务中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