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的背景与发展

日本学前教育的背景与发展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此后,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划分为两大类——幼儿园和托儿所,日本学前教育与事业走上新的发展道路,逐渐演变发展为日本今天独具特色的幼儿园与托儿所并行发展的二元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体系。1926年,文部省颁布第一部独立的《幼儿园令》,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实现了制度化,也是日本学前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里程碑。

日本近代教育发端于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前教育从明治九年(1876年)第一所幼儿园创办算起,共经历了明治(1868—1912年)、大正(1912—1926年)、昭和(1926—1989年)、平成(1989年至今)四个时代,依据日本学前教育在这四个时代呈现出的不同发展特点,可以将其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①初步创立期(1868—1913年):这一时期随着日本本土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的相互碰撞,皇道主义、儒家思想和欧美民主自由国家主义思想的交流,日本正规的学前教育萌生并逐渐受到重视,探索发展前进之路。②初步发展期(1914—1935年):有了前一阶段的探索和积淀,日本学前教育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重视,学前教育开始快速发展,幼儿园、保育所和入园幼儿数量增加迅速。③战时发展期(1936—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学前教育一方面发展迅速,且发展日益制度化;另一方面受到战争波及,带有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④战后复兴期(1945—195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前教育从混乱状态中逐渐恢复,从各方面进行了改革。⑤平稳发展期(1956年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阶段,日本颁布了较多的学前教育相关法令,制订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政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在教育内容、师资等方面进行了一次次的修订,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平稳发展。

政治上看,19世纪后半叶,明治天皇时期的日本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日本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从经济上看,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针对两个方面:对内奖励扶持;对外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并派遣人员出国深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管理经验等。这些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从思想上看,在明治时期,与封建思想对立的自由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思想、国家主义思想被陆续介绍到日本,在文明开化的风潮之中,明治政府对教育制度也进行了种种改革尝试,逐步建立了近代的日本教育制度。

从教育上看,这一时期颁布的《学制令》废除了藩校和寺子屋两个系统的学校,将一切学校集中于国家管理之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将日本古典著作儒家思想和西方现代道德观念相结合,成为日本教育纲领和国民教育的基础,标志着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得以最终确立。

1.创建学前教育机构

1876年,日本第一所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现名“御茶水女子大学”)在东京成立,它也是日本第一所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以当时的美国幼儿园为模板建立。但由于费用高昂,这所幼儿园仅为上层阶级儿女服务。

1890年,民间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开设了日本教育史上第一所托儿所,满足了当时大批妇女就业后无人抚养儿童、社会上涌现的对儿童抚养服务的需求。截至1899年,日本全国已经有229所幼儿园,入园儿童达到2.2万余人。[1]此后,日本学前教育机构划分为两大类——幼儿园和托儿所,日本学前教育与事业走上新的发展道路,逐渐演变发展为日本今天独具特色的幼儿园与托儿所并行发展的二元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体系。

2.颁布学前教育法令

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大量学前教育法令,除了1872年的《学制令》外,主要有1882年颁布的增设幼儿园的方针、1899年文部省[2]颁布的《幼儿园保育及设施规程》。1899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及设施规程》是日本多年学前教育实践的总结,兼顾了幼儿园和托儿所两大幼儿教育机构的特点,是日本学前教育走向制度化的重要尝试。

3.自由主义保育思潮涌现

20世纪初,日本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同时,受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兴起的影响,日本一些教育人士提出了与西方新教育相呼应的自由主义保育思想。“自由主义保育”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保育,重视儿童的自发活动。

4.私立及宗教幼儿园出现

19世纪后期,由于宗教传播的影响,日本的基督教会幼儿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日本第一所由教会人士开办的幼儿园是美国传教士哈芜于1878年在神户创办的颂荣幼儿园。颂荣幼儿园虽带有宗教色彩,但宗教的色彩还不是很强烈。因此,一般认为,日本第一所基督教幼儿园是美国人波特于1886年在金泽市创办的北陆英和幼儿园。

1.政治背景:政局混乱,内阁更迭频繁

大正时期,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日本国内政局十分混乱,内阁更迭频繁。1932年“五一五”事件之后,海军大将斋藤实组阁,标志着日本政党政治结束,军部开始握有指导权,日本的政治日益法西斯主义化。

2.经济背景:由战时繁荣走向战后危机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日本经济逐渐转变为军国主义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经济陷入了萧条,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更使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紧接着,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进一步将日本经济推向危机的边缘。

3.思想风潮:军国主义思想主导

在教育界,1935年的教育刷新评议会和1937年的教育审议会明确提出了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崇尚法西斯主义的日本军人支持下,军国主义成为20世纪30年代日本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4.教育发展:军国主义教育制度确立

1890年,日本天皇颁布的《教育敕语》奠定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根基,日本教育的发展走上了畸形的军国主义道路,强调民族主义,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的控制。经过明治后期的酝酿,在大正时期的教育改革中,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得到确立,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得到强化。

受1899年颁布的《幼儿园保育及设施规程》影响,幼儿园数量增加很快,幼儿教育在全国各地很快得以普及。

1926年,文部省颁布第一部独立的《幼儿园令》,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实现了制度化,也是日本学前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里程碑。《幼儿园令》对园长和保姆资格、幼儿入园年龄、保育内容等各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大大促进了幼儿园的普及和发展。

由于政局混乱,公立幼儿园受到一定影响,大正时期日本已形成私立园占优势地位的特点。这一阶段,按佛教、基督教主张兴办的幼儿园也得到很大发展,一些外国传教士在日本创办幼儿园和保姆培训机构,也是日本私立幼儿园增加的原因。

从明治后期开始,《教育敕语》的绝对主义教育思潮渗透到整个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也开始被笼罩上军国主义精神。虽然这一时期也出现以科学实证主义来反对精神万能,反对以《教育敕语》为理念的教育的对抗性研究运动,但最终抵挡不住军国主义势力。

自由主义保育思潮、杜威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设计教学法纷纷传入日本并得到推广,日本学前教育在国际各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的影响,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遭受严重的打击,大量学前教育机构被毁坏、倒闭或停办,大城市中的学前公共教育濒于停顿状态。在教育思想方面,国家主义的色彩也渗透到日本学前教育中。这个阶段的社会特征具体表现为:政治上,政局动荡,军部掌握指挥权,对外发动战争;经济上,状况混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思想上,军国主义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教育发展上,军国主义教育体制进一步强化。

1.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由增长转为下降

自1926年《幼儿园令》颁布实施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的幼儿教育实现了制度化,由此开始快速发展。此时日本进入战时体制,在战争的影响下,幼儿教育的发展有所停滞,并且深度渗透了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使本时期的学前教育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不良影响。总体上,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呈现由增长转为下降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学前教育中健康教育和锻炼得到强调,并且,1937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幼儿园发挥其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在这一纲要的指导下,更简易的幼儿园的数量得到增加。

2.保姆培养逐渐规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有在日本的幼儿园、托儿所及其他儿童保护机构担任保育和教育工作的女性被统称为“保姆”。日本一向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但由于战争,许多保姆培养机关不得不废除或停办,保姆待遇也无法增加。不过,此阶段对于托儿所保姆具备的素质要求开始逐渐形成。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被迫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世界历史的一大转折,也是日本历史的一大转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队以联合国军为旗号,进驻日本,对日本实行全面占领。日本在美国占领军的直接干预下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民主改革。具体表现为:政治上进行改革,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阶段;经济上平稳恢复到战前水平;思想上掀起了和平与民主思潮;教育上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建立。

1.学前教育机构数量恢复并发展迅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不再走法西斯主义之路,教育也从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实现了教育的民主。幼儿园作为学制中的重要一环,面向全国幼儿作为教育机构开始了新的出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百废待兴,人口数量激增,再加上当时全世界重视学前教育的国际思潮,从1950年左右,学前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到1955年,幼儿园发展到6 426所,保育所达8 321所。

2.颁布法令规定幼儿园及保育所的性质和运营

1947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正式确立了幼儿园在学校教育体制中的独立地位。学前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成分。同年颁布《儿童福利法》,将托儿所更名为保育所,1952年时修改法令,将保育所和幼儿园的功能、对象等做出了区分。

3.学前教育内容更为具体

194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做了具体的陈述和要求,以指导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1948年文部省制定的《保育要领——幼儿教育指南》,则比1947年的《学校教育法》的规定更为具体。这一指南不仅适用于幼儿园,同时还适用于保育所和家庭教育。

4.学前教育师资聘用及培训正规化

日本一向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为了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聘用要求严格,培训逐渐正规化。

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资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正式获得:一种是完成规定学分后获得大学的认证;另一种是参加在职教育培训,即通过在职实际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其间通过讲习班、函修、脱产进修等途径,得到一定学分,再通过教师资格认定获得资格。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课程包括普通教育科目、基础教育科目、专门教育科目、外语和保健科目。

1955年11月,自由党和日本民主党合并,形成“保守联合”的自由民主党,史称“五五年体制”,它给战后重建的日本政治和教育都带来了深刻影响。“五五年体制”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迅速扩大,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教育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强调能力主义、人才开发,将教育计划纳入经济计划,使教育政策同经济政策统一起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具体表现为:政治上自民党一党执政,政党参与教育事务;经济高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教育上推行教育改革。

1.学前教育普及率提高

1985年,日本全国共有保育所22 904所(公立占60%),接收婴幼儿188万余人。幼儿园数为15 220所(公立占41%),接收幼儿206万余人。[3]

而到1988年,据厚生省[4]统计,全国共有保育所22 747所,其中,公立保育所13 422所,私立保育所9 325所;入所儿童1 742 470人,其中,公立保育所974 055人,私立保育所768 415人。在籍儿童最多的是1980年,达1 940 793人,以后则逐渐有所下降。[5]

2.制订并实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推出了几项振兴学前教育的重要计划。1962年,日本文部省出台了培养人才政策,制订了《幼儿教育七年计划》,从1964年开始执行,目标是使1万人以上的市、镇、村学前儿童入园(所)率达到60%以上。1972年,文部省《振兴幼儿教育十年计划》出台并实施,以4~5岁幼儿全部入园为目标。[6]1991年,文部省制订了《幼儿教育振兴计划》,这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份幼儿教育振兴计划,目标是确保今后10年3~5岁学前儿童有充分的入园机会,并划拨专项资金给新建或改建幼儿园。这些计划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学前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3.学前教育内容系统科学化

1956年12月,日本以文部省令的形式下达了《幼儿园设置标准》,对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等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保证幼儿园的设置质量。此后,文部省和厚生省颁布了多项文件和通知,对幼儿园工作进行规定、指导。它们对学前教育内容方面的要求呈现出系统化、科学化特征,同时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师生关系的培养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等。

4.制定并多次修改《幼儿园教育大纲》

日本对《幼儿园教育大纲》的修订是幼儿教育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出现提升了对国民素质的需求,日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而后,文部省又对《幼儿园教育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5.推动保育与教育的一体化

日本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保育所)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两个系统,两个系统各有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民主化潮流的影响,日本的保育所与幼儿园在性质、设备、实施功能上越来越接近。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上响起“幼保一元化”的呼声,厚生省与文部省也通过协议形式,努力回应社会的需求。目前,日本推动保育和教育一体化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在保育所里增加幼儿园课程,不断克服一体化进程中的各种阻力。

总的来说,日本学前教育从明治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初步创立期、初步发展期、战时发展期、战后复兴期、平稳发展期,每个阶段在继承上一阶段特点的基础上又表现出与时代特征相契合的发展特点。综观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从初步创立期只招收贵族家庭子女到今天的全民普及,由照搬国外模式到自成体系,从以往的模仿型教育内容到今天的自成风格的教育,从过去的落伍到今天的世界领先,其学前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析。

[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世界学前教育研究》,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第86页。

[2] 即日本教育部。在2001年日本的行政体制改革中,日本文部省和科学技术省合并,改称“文部科学省”。本章在提及2001年前的工作时使用“文部省”这一名称,在2001年后的工作中使用“文部科学省”这一名称。目前,文部科学省由大臣官房、终身学习政策局、初等中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局、科学技术·学术政策局、研究振兴局、研究开发局、运动·青少年局、国际统括官、文化厅等构成。其官方网站是http://www.mext.go.jp。

[3] 杨汉麟、周采:《外国幼儿教育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第560页。

[4] 厚生省,日本政府部门之一,最早设立于1938年,2001年与劳动省合并,并改组为厚生劳动省。

[5] http://www.yahoo.co.jp→教育→保育所,2003。

[6] 陈文华主编:《中外学前教育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第24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