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辅导员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无论从国家还是辅导员个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国家、高校和辅导员三者对时代的变革诉求做出的共同回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分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类。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高校辅导员这一概念并非中国特有。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大众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从内涵到形式都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有着许多本质的区别。高等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工作队伍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下,无论从国家还是辅导员个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是国家、高校和辅导员三者对时代的变革诉求做出的共同回应,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更是因为与大学生接触最紧密、最频繁而成为高校和大学生联系最直接的桥梁。在中国当代大学里,从学生入学到大学学习、生活、毕业工作,处处都有辅导员工作的身影。什么是高校辅导员?这是我们探讨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问题时首先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高校”即“高等学校”,是以实施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机构。在中国,分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两类。前者包括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后者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部(学院、班)、夜大学校等[2]

辅导员制度是目前大学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制度。因此,辅导员一般专指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这一概念并非中国特有。欧美等国的大学普遍存在着“counselor”这一角色,相应地翻译为“咨询者”或“指导者”,是指具体负责学生事务的人员,他们专业牢固、经验丰富,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性或者咨询性(counseling)服务,不是对大学生个体负责,而是专心地为学生的整体发展提供各种类型的辅导性或咨询性服务。“counseling”一词在我国的台湾地区一般被翻译为“辅导”、“咨商”,在香港地区,相关的专业人士也都使用“辅导”的译法。我国的辅导员与发达国家,香港、台湾地区的辅导员的概念和工作性质不尽相同。

在我国,辅导员的全称是“学生政治辅导员”,辅导员这一角色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辅导员一词走过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和“辅导员”的演进历程。政治辅导员英文释义为:assistant for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work。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学生政治辅导员”的解释是:“中国高等学校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基本任务是在校、系(科)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系(科)和年级内,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3]1987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为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4]。《简明思想政治教育辞典》对政治辅导员任务作了更具体的说明:“政治辅导员,高校党组织派到各年级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干部。一般120名学生中配备一名政治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和具体情况选拔政治觉悟高、作风正派,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政治工作能力,热爱学生工作,有朝气,有干劲,年龄较轻,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教师、干部和高年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担任(兼职)。”[5]1995年11月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辅导员和班主任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协调者”[6]。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7]。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8]。2006年7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9]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辅导员的概念是与时俱进的,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虽然对高校辅导员的界定不尽相同,但都认为辅导员是中国高校中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的人员,是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领导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党的工作在大学生中的具体执行者。

二、高校辅导员称谓的深刻含义

伴随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这一身份工作者的称谓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由“政治指导员”转变为“政治辅导员”、“政工干部”、“政治工作队伍”,再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德育队伍”,最终定格为高校“学生辅导员”。在这一称谓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折射出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育人工作关注点的变化[10]

1.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政工干部——着重“党的政治工作”

在抗日军政大学设立政治指导员制度,是我党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举,它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指导员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军政干部具备高度的阶级和政治觉悟、铁的纪律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

新中国成立后,为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以顺利贯彻,确保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从而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高等学校建立起在党委领导下的政治工作体系。这一体系由校党委、党委职能部门、各党总支(支部)、政治工作干部和政治辅导员构成。广大政治辅导员和专兼职政工干部肩负的主要职责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政工干部和政治辅导员对学生主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教育,从事的主要还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2.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德育队伍——着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转为教育学生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刻苦学习业务,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各种错误思潮的识别力和抵制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服务于上述工作目标。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德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趋于相互指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和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呼唤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的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以往较纯粹的政治教育内涵,向更广阔的德智体美劳的大德育范畴拓展。

1995年颁发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确定的德育内容包括十个方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纲》还正式提出,高校的德育工作实施架构,不应是党委“一言堂”,而应该建立在党委统一部署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两课的教学部门、教务处是组织德育实施的主要职能部门[11]

3.学生辅导员——着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全面发展”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描绘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掀开了党和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颁布,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学生辅导员承担着指导和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向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在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中做出正确选择,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三、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高层次教育,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而承担这一任务最直接的人员就是辅导员。因此,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一支长期战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生力军,他们既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同时又要对学生的言行及一切有关学生方面的工作效果负直接或间接的责任。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决定了他们在高等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1.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办学层次以及办学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学校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安全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引发的事端时有发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也在高校里有所反映。因此,今天的高等学府绝非世外桃源,高校的发展必须兼顾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勤奋务实,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的头等大事。在观念多元化的大学校园里,树立一个正确的主导思想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深远的影响。而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最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时避免和化解矛盾,维护高校和谐、安全与稳定。

2.辅导员是沟通高校管理者与学生的桥梁

面对高校日益错综复杂的环境,在具体工作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加强高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辅导员还是学校党政领导联系学生的主要纽带,对学校规章制度、相关政策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12]。学校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一些暂时困难也需要得到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辅导员是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校的办学思想变成广大学生全面理解与自觉行动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现在的高校如果离开了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比较规范的日常管理,高校内就会呈现出一片混乱不堪的景象。不论是一个学期的开始、中间,还是结束,摆在辅导员面前的工作量都是相当大的,主要涉及大学生的注册、奖学金的评定、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贫困生的资助、宿舍卫生的检查、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学生党团工作、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等。这其中的哪一项具体工作,如果少了辅导员都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13]。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对学生如何作出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如何使政策在传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就与辅导员自身素质高低有着重要关系。

3.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7月23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一支长期战斗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生力军,他们既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影响学生,又要对学生的言行及一切有关学生方面的工作效果负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要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这种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其鲜明的特点[14]

1.政治性与人本性相统一

政治性,即政治方向性,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显著特征。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身份、工作任务进行了新的界定。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15]

人本性就是要以人为目的,而不是以“物”或别的什么为目的。辅导员从事的是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具有三方面的属性:一是政治性,代表一定阶级、政党、群体的意志和政治追求;二是教育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阶级、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它是以教育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三是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以上的分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离开了“人”这一根本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在政治性与人本性的统一关系中,政治性是灵魂,是方向;人本性是根本。二者不可或缺,统一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忽视了前者,就否定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忽视了后者,就动摇了社会主义教育育才树人的根本。

2.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这些理论方法体系为指导;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工作,科学的理论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指导思想。

实践性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就要求辅导员要牢固树立教育的实践观。一要增强实践意识,积极自觉地深入大学生之中,主动与大学生交往,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在交往中发现问题,掌握思想动向,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情绪与行为方式的疏导、引导与指导。二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事实上,辅导员实践的能力,就是教育的能力。这既包括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如理论宣传、热点分析、班级管理、心理教育、就业指导、危机干预等;也包括实践活动方式与方法的选择,例如,针对学生群体性的某一方面的倾向性问题或个体遇到的个案问题,选择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其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艺术问题。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是科学的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好效果。

3.管理性与服务性相统一

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学生管理的概念是包括班级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和“校园危机”管理(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突发事件等),除了班级管理和“校园危机”管理以外,其他方面都可划为学生事务管理。在这些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和大部分学生事务管理以及“校园危机”管理都是由辅导员承担的。所以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管理性特征。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工作的教育性本质方面具有服务性;二是从工作的形式层面具有服务性,而且这种服务性的特征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例如,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与市场的开发、困难资助、社团与课外活动指导等。

管理与服务相互交织渗透,统一于辅导员的工作之中,彼此无法截然分开。实际上,学生事务管理,就是在服务中体现管理。

4.引导性与示范性相统一

引导性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特点。在当前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交织、碰撞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识、认同以至内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教育、引导和促进的过程。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与大学生广泛接触,密切交往,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解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化解各种矛盾,激励先进,疏导落后。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看辅导员说什么,而且要看辅导员自己怎么做。如果辅导员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就难以取信于学生,一切说教都无济于事。事实上,高校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辅导员工作要取得实效性,辅导员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思想引导与行为示范有机统一起来,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复杂性与广延性相统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当前正处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生产的国际化运行,各种思潮、文化的交流、传播、冲突与碰撞是前所未有的。二是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性。正是由于环境影响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导致了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面对这样复杂的教育影响环境和教育对象,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难度、复杂性和艰巨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大增加,不但要关注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要关注个体的成长;不但要关注社会价值目标的实现,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需要;不但要关注教育途径与方法的选择,也要关注教育环境的建设等。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广延性含义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从横向上,工作的范围在不断拓展;二是从纵向上,各项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就大学生的培养而言,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都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有关,辅导员工作都可以向这些方面延伸。

6.常规性与探索性相统一

常规性,是指在工作任务的安排与布局上,高校辅导员工作有其固有的节律,时间性和阶段性比较明显。例如,就每一年的工作布局而言,年初是工作的开局,上半年的活动比较多,暑假、寒假是社会实践活动,下半年重点是新生入学教育等。同时,围绕每一阶段社会出现的热点问题,集中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一般情况下,辅导员工作就是按照这样的节律进行的。

辅导员工作的探索性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辅导员工作的探索性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理论方法的探索性。随着实践的发展,对原有的理论与方法要不断地进行扬弃和发展,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这是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二是教育对象的探索性。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客观准确地把握存在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究竟采用什么方法,重点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三是学生思想状况发展趋势的探索性。辅导员的工作要提高预见性,才能提高有效性。如果缺乏预见性,等事情发生了,问题出现了,影响形成了,再去解决,就一切都晚了。因此辅导员工作必须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和探索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发展趋势,结合这种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