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解尴尬的机智妙语

化解尴尬的机智妙语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崔永元身上,我们除了看到他为自己解围的机智幽默,更看到了他的睿智。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尴尬的事情,可以借鉴崔永元的做法,机智、幽默、巧妙地化解。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事,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尴尬,而牵强的解释更像是一种欲盖弥彰,这时候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巧妙补救,则会出现新的生机。这时候,要以幽默为武器予以还击,将尴尬不知不觉地转移给对方。

■化解尴尬的机智妙语

“你怎么这么穿衣服?”“你的发型看起来怪怪的。”“你让开,别挡着我。”……此类的尴尬在公众场合,会让很多人感到难堪,自尊心受挫。遭遇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肯定会很窝火。发作,自己更折面子;置之不理,有失尊严;斤斤计较,有失风度;最好的办法还是巧妙地化解,不但不会有损身份,化解得好还能给自己加分。

崔永元的机智幽默人所共知,在化解尴尬方面也有着自己的高招:

事例一:

小伙子:崔哥,你的“实话实说”怎么没有过去好看了?

崔永元:不错,我也觉得没有过去好看,我们有责任,不过主要责任在你。

崔永元:小伙子,你结婚没?

小伙子:没有。

崔永元:我告诉你,结婚的感觉和恋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问题是很尖锐的,而且也确实是很多观众的一致反映。但是,节目的好看与否和观众的欣赏角度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崔永元先承认这一点,同时用一个“恋爱和结婚”的恰当比喻巧妙地将另一层意思表达了出来。比喻贴切,回答诙谐。

事例二:

女青年:崔老师,学校要开辩论会,您教我几招啊?

崔永元:什么题目?

女青年:“IQ”与“EQ”哪个更重要?

崔永元:你说哪个更重要呢?

女青年:我也不知道,问你呀?

崔永元:好吧。我给你出条“妙计”:讲“IQ”与“EQ”的书,书市上都在卖,你进去问问营业员,哪个卖得快,卖得快的就重要。有了这个秘密武器,包你旗开得胜!

“IQ”与“EQ”哪个更重要,这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所以回答哪个重要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崔永元深知这一点,所以,他用现象说话:哪个卖得多哪个就重要。既回答了问题,又没有留下漏洞

事例三:

大学生:都说你崔永元语言了得!会说方言吗?我会多种方言,你敢和我比比吗?

(大学生说了广东话,客家话和闽南语,崔说一句也听不懂。大学生非常得意。)

崔永元: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学校的,学校在什么地方,哪个班级,住哪个宿舍……

大学生:你问这么详细干什么?

崔永元:啊!没什么,我回北京以后,是想抽个时间向国家语委报告,在广州的某个学校,有一个不提倡讲普通话的角落,方言很盛行,请他们来查查!

在这个事例中,大学生显然是抱着挑战的态度来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崔永元语言了得,是他的语言很机智幽默,表达很流畅,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不是会多少种语言。崔永元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回答,而是幽默地从提倡普通话的角度来“反驳”他,这样既回答了他的问题,同时还传达了一个信息——国家在大力提倡普通话,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做表率。

从崔永元身上,我们除了看到他为自己解围的机智幽默,更看到了他的睿智。因为,他的幽默不是单纯的搞笑、诙谐,而是同时传达另一种意思,体现的是一种智慧。这一点当然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尴尬的事情,可以借鉴崔永元的做法,机智、幽默、巧妙地化解。除此之外,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自我解嘲。

自己有了过错,受到别人的嘲讽,反击只会激化矛盾,而自嘲则可以很好地化尴尬于无形。

有一次林肯乘马车上街,在街口被过路的军队堵住了,林肯走下马车问一位老乡:“这是什么?”意思是想问这是哪个部队的,老乡以为他不认识军队,就训斥道:“联邦的军队呗,你真是他妈的大笨蛋。”面对如此窘境,林肯转身对身边的人说:“有人在我面前说老实话,真是一种福气,我的确是个他妈的大笨蛋。”

自我调侃式的自嘲不但没有使林肯在众人面前丢失面子,相反还向众人展现出他雍容大度的胸怀。

2.将错就错。

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事,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尴尬,而牵强的解释更像是一种欲盖弥彰,这时候随机应变、将错就错、巧妙补救,则会出现新的生机。

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有时候,你会遇到蛮不讲理的人,他们会有意提出毫无道理的问题来刁难你,让你哭笑不得。不论你答与不答,都已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时候,要以幽默为武器予以还击,将尴尬不知不觉地转移给对方。

加拿大前外交官斯特·朗宁1893年出生于中国襄阳。1923年朗宁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的血统”。朗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幽默地反击道:“你们是喝着牛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

这样的妙语幽默风趣,既是笑话又非笑话,有礼有节,让对方知道推断的错误。

4.转移视线。

当遭遇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时,可以巧妙地抓住话题中的空隙转移视线,巧妙应答,走出困境。

一个实习导游生带着旅游团到古城扬州参观。当她向大家介绍扬州曾经有着辉煌文明的历史的时候,有游客问:“有什么大人物诞生在这座城市?”导游一下子愣住了,因为他也不知道。众多游客都围了过来,也想了解一下。导游见状,机敏地说:“先生,这个城市里诞生的都是婴儿啊。”旅游团的成员们顿时哈哈大笑。

导游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巧妙地偷梁换柱,运用了诞生的“歧义”,转移了话题:把“诞生了哪些名人”转移到“诞生的是什么”上。尽管导游的答案似是而非,但大家都清楚这只是个玩笑,于是乐在其中,导游的尴尬也随之化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