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组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的基本依据,是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的基本前提。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方面,对于“三二分段生”宜采用纵向提升模式。一是“三二分段生”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所学专业一致,便于在垂直水平上提升同一领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组织以及人才培养评价标准等的基本依据,是中高职进行有效衔接的基本前提。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的基本方向定位,以及由此决定的学生在接受完职业教育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的规格要求。

不管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充斥着“工具主义”的价值期待,都缺少对职业教育人本价值的关注。此外,鉴于职业教育的复杂性特征,我们认为,不管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而言,社会对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期待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合格的从业者和合格的公民。培养合格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培养合格公民又是教育本质使然。从功能与价值看,职业教育注定是一种“折中”的教育类型,它既要满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满足学生一次就业能力的同时,又要满足学生再就业能力的提升,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职业教育本体价值的关注,内在地要求为学生搭建起满足其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期待又客观地要求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种规格、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这种“双重性”一方面要求建立起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体系,但同时也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体系既能内部有效进行衔接,又各自相对对立,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留得下,用得着”的各级各类人才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及其内涵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职业教育是为了职业的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求职或求取职业资格做准备。基于此,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应主要包括纵向提升、横向拓展和纵横延伸三种模式。

纵向提升模式是指中职与高职教育指向同一职业领域,其中的高职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同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使其获得同一职业领域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并胜任同一职业领域更高层次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衔接模式的关键是同一领域不同水平职业能力间的衔接,表现为同一领域不同层次职业资格间的衔接。

横向拓展模式是指中职与高职教育指向不同职业领域,相比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职业领域,使其获得不同职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胜任不同职业领域的工作。该衔接模式的关键是不同领域职业能力间的衔接,表现为不同领域职业资格间的衔接。当然,作为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在拓展学生职业领域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但职业能力的纵向提升不是这种衔接模式的着力点,因此,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获得的职业资格不一定高于中职阶段获得的职业资格。

纵横延伸模式是指相比中职教育,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不仅可以提升职业能力,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而且可以获得其他职业领域的职业资格,胜任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职业岗位的工作。该衔接模式的关键是职业能力横向与纵向交互衔接,表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业资格间的衔接。

可见,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与职业能力和职业领域相关。它要么纵向提升同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要么横向拓展职业领域,要么既纵向提升职业能力,又横向拓展职业领域,这是其实现衔接的根本所在。

二、明确“三二分段生”的人才培养定位

在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方面,对于“三二分段生”宜采用纵向提升模式。一是“三二分段生”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所学专业一致,便于在垂直水平上提升同一领域的职业能力。二是这类学生学业基础、专业技能相对较弱,需要在高职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专注于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不宜拓展职业领域,分散学习精力。三是他们在高职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除去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和军训等时间,真正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拓展职业领域并不现实。

三、明确“自主招生学生”的人才培养定位

对于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选择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专业、学制、生源等多方面的信息。若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所学专业完全一致,且学制为两年的应届中职毕业生,宜采取纵向提升模式,即在有限的高职教育时间里,提升学生同一领域的职业能力,使其能获得同一领域更高层次的职业资格。如果中职与高职两个阶段所学专业只是属于同一大类,但并不完全一致,则宜选择横向拓展模式。一是这部分学生两个阶段所学专业不一致,缺乏提升同一领域职业能力的专业基础;二是这部分学生已有实践经验,职业能力的基础较好,纵向提升的空间有限。因此,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将已有相关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迁移到新专业的学习上,拓展职业领域,获得新领域的职业资格,成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四、明确“五年一贯制”的人才培养定位

“五年一贯制”在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方面更加便利,适宜采取纵向提升模式。一是两个阶段教育的实施主体相同,能够统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学生两个阶段所学专业相同,具备纵向提升同一领域职业能力的专业基础。学校可以从学生的职业生涯出发,根据专业对应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对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并将培养目标细化为培养标准,分阶段实施并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支点”,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落脚点是职业能力的衔接,而职业能力的衔接实际上是职业资格的衔接。职业资格是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需进行制度化确认,并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明确。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不论是采取纵向提升模式,还是横向拓展模式,抑或纵横延伸模式,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书间的衔接予以体现。如纵向提升模式,表现为同一职业领域两个层次职业资格证书间的衔接,实质是两个层次职业资格证书背后的职业能力水平衔接。横向拓展模式,表现为不同领域职业资格证书间的衔接,实质是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背后的职业能力的横向衔接。纵横延伸模式,表现为领域与层次均不相同的两种职业资格证书间的衔接,实质是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背后的职业能力的纵横交互衔接。当然,中高职教育衔接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依托的前提是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信度,具有权威性,而且有效度,能切实反映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要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信度和效度,则必须开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改变当下职业资格证书“鱼龙混杂”的局面,并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支点”,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总之,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性看,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高职引领中职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不是解决高职生源危机的应景之举,中职不能仅仅是高职的“蓄水池”,更应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中职毕业生不是劳动市场上的“半成品”,而应该是基本合格的高素质、准劳动者。中高职教育衔接不是中职学生学历提升的通道,而是他们职业成才的通道。因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它是中职教育实现从终结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职业教育培养更高层次合格劳动者和合格公民的必要措施与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