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联写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海日生于残夜,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王湾

客路青山[2],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3],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4],江春入旧年[5]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6]

作者简况

王湾(生卒年月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市)人。唐玄宗年间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尉。曾被召为博学之士,整理图籍、编校藏书,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他曾往来于吴、楚间,写过很多诗篇,可惜遗作不多,留存下来的诗仅有10首,收录在《全唐诗》中。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最为著名,文学史家称其“气象高远,情景交融”,传为佳作。他的事迹在《唐才子传》中有详细记载。

疑难注释

[1]次:停留,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2]客路:旅行途中,行客前进的路。

[3]潮平:潮水涨满。阔:宽阔,开阔。

[4]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5]江春入旧年:江南春早,旧年未尽,初春已到来。

[6]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书信到故乡洛阳去。

诗文大意

人在旅途,行路慢慢,路过苍翠的北固山下,泛舟于微波荡漾的春江碧水之间。

春潮涨满,两岸的江面显得更开阔;风势正顺,高高悬起的风帆迎风而进。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便已有了早春的气息。

身在旅途,家信何以传达?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信儿到远方的故土洛阳吧!

诗文名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文欣赏

这是一首五律诗,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描绘了舟泊北固山下时,冬末春初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也流露出诗人漂泊在外,羁旅乡愁的情怀。

第一联写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诗人旅行江中,即景生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客路”驶向青山之外,“行舟”推向绿水之前,作者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情怀便油然而生。

第二联描摹长江下游春来雪融,江水漫涨,波涛滚滚,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景象。

“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气概豪迈、恢弘阔大。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诗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起来。一个“正”字传神地突出了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只有在和风地吹拂下,船帆才会直直地高挂。作者就是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淋淋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对仗工稳而且隐含哲理。这两句诗脍炙人口,被赞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作者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日生于残夜,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暗含了自然理趣,透露了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之力。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用“生”和“入”字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无意说理,却理趣已蕴含其中。“生”与“入”字,使得该联对仗工稳,而且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不相干的事物有了联系,而且增添了动感。

第四联见雁思亲,与第一联“客路”“行舟”神驰故里、飘泊羁旅的情怀,遥相呼应。海日东升,春意萌动,大雁北归,掠过晴空。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诗人一路行来,泛舟东行,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