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是个6岁的小女孩。幼儿园放暑假了,她离开农村老家,跟随妈妈来到爸爸打工所在的建筑工地。
一天上午,小花跟着爸爸来到了工地。小花淘气,爸爸骂了她几句,她生气了,独自跑到了马路上。
恰好,有个50岁左右的陌生男子路过,看到了落单的小花。陌生男子哄着小花,将她拐走了。
发现小花不见了,父母急忙报警。
民警看了大量路面监控,最终发现了小花和陌生男子的去向,并找到了他们。
后来,那位陌生男子供述,自己早年离婚,无儿无女,带走小花,是想过一把当父亲的瘾。
真是有惊无险啊!
小花爸爸表示以后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不给坏人可乘之机。
如今,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一旦发生意外和危险,都会让家人悲痛欲绝。案例中的小花在与陌生男子相处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一点防骗意识。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防骗知识,使孩子提高防骗意识。一定要对孩子强化“不要跟任何陌生人走”这一概念。可以通过具体案件,或者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告诫孩子,任何陌生人给予的糖果、饮料和玩具都不要接受,更不要听信陌生人的“交换说辞”——“叔叔给你吃糖,你和叔叔一起去玩!”
家长的教育方式应该更加柔和,一旦孩子哭闹,不要以粗暴的方式压制,而是应该悉心引导,以防孩子赌气出走遇险。特别是五六岁的孩子,由于活动的自主性比较强,最容易走失,家长必须加倍小心。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被拐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太遥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不在意,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今天,就来和大家谈谈如何正确教育孩子防拐骗。
易发生拐骗的地点有医院、车站及人群密集地,如公园、游乐场、购物广场等场所。这些地方空间大、人群密集,孩子因为好奇到处乱跑,人贩子往往有机可乘,容易进行诱骗。
拐骗儿童的常见手段如下:
(1)权威诱惑法。拐骗者能叫出小孩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说,受爸爸或妈妈委托,前来带孩子回家,甚至说得到了老师的同意。这类“权威诱惑”通过骗取孩子的信任来诱骗小孩。
(2)礼物利诱法。“小朋友,我的车里面有一个礼物给你。想知道是什么吗?跟我到车里去看看吧。”这种方法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而达到拐骗孩子的目的。
(3)带路引路法。诱骗者利用孩子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有意引诱孩子。例如:“小朋友,你知道去某酒店的路怎么走吗?能不能带我去啊?”
家长要尽量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有关防范拐骗的自我保护方法。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经验的限制,简单说教对孩子不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直观性、形象性和操作性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家长可以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例或相关新闻报道中的案例,和孩子一起分析。家长可以借此询问孩子:“如果你也碰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以下是防止孩子被拐骗的技巧,分享给各位家长共同学习。
1.让孩子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带孩子外出时,要随时注意孩子是否在身旁或在视线范围内。切记不要一遇到熟人,就只顾自己聊天而忘记了孩子,导致孩子意外失踪。
2.给孩子穿戴鲜艳的衣帽
带孩子外出时,要给其穿戴鲜艳的衣帽。这是因为鲜艳的衣帽很醒目,很容易被辨别和发现。在人来人往的场所,鲜艳的颜色便于在人群中一眼认出。还要熟记孩子的体貌特征及当日衣着特征,以备急用。
3.尽量不要带孩子到热闹的场所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大型商店、热闹街道、大型活动场所等,以免孩子因人多拥挤走失。
4.教孩子对陌生人保持警惕
家长要教育孩子避免与陌生人接触,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给的食物、饮料不能吃、喝,坚决不要和陌生人搂抱,绝不能跟陌生人走,等等。教育孩子学会抵抗诱惑,即使是曾经见过的人,也不要轻信。
5.教孩子防骗的小故事
父母可以找一些关于防拐骗的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大道理,孩子可能记不住或理解不了,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性,让其记住一些防拐骗常识,对其遇到状况时自救有利。
6.提前和孩子模拟失踪情景的演练
家长平时要和孩子模拟一旦失踪的应对方法。家长在生活中要告诉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向什么人求救、在什么地方求救等。到景区或公共场合,让孩子认识各种标识,通过制服让孩子认识保洁人员、安保人员、售货员和导购等。告诉他可以停留在检票处、售票处、收银台、广播室这些地方等待家人。同时可以模拟特殊情况,让孩子进行演练。
7.教孩子记住家人的电话和地址
3岁左右的孩子记忆力已经很好,家长可以让孩子记住家人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以及幼儿园的名称,还要教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110,以学会自救和寻求帮助。
此外,现在许多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都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这给拐骗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老人带孩子如何防拐骗,也有方法可循。
如果老人刚开始带孩子,不熟悉环境,孩子的父母可以先带老人熟悉周围的环境,告诉他们哪些地方可能不安全,尽量少带孩子去。
让老人携带手机等通信工具,同时给他们的手机预存家庭成员电话和报警电话,教会他们用电话报警,一旦出事就能及时报警或者及时通知孩子父母。
不要让老人单独带孩子到偏僻的地方,防止坏人强抢孩子。
提醒老人在日常与他人的交往中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的花言巧语,更不要轻易把孩子交给他人来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