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终身努力的书法家

终身努力的书法家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舒同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在疆场上驰骋过的我军高级干部,他又是一位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首次书法展在北京举行时,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往参观。然而,他却常常向别人称赞舒同的书法好。这位蜚声书坛的红军书法家,是江西省东乡县人。从此,他的书法在家乡引起了人们的瞩目。可以说,这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的艺术基石,完全是在小学和中学时奠定的,靠的就是勤学苦练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

终身努力的书法

●佚 名

当养成了一种无处不学的习惯,无形中我们已经可以享受过程的快乐,这样就更易于我们走向成功。

舒同是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在疆场上驰骋过的我军高级干部,他又是一位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首次书法展在北京举行时,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往参观。

这位早在井冈山时期就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的舒同,其书法功力深厚,笔力遒劲,法度严谨,独具风格,被人们称为“舒体”。1936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筹办时,有关同志请毛泽东题写校名。当时毛泽东正在撰写《实践论》,就推荐舒同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名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便是出自舒同之手。舒同担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时,单是1959年,便和毛泽东6次在一起研究工作和探讨书法艺术。有一次,毛泽东游览济南大明湖时对舒同说:“乾隆的字到处有,但有筋没骨,我不怎么喜欢。”然而,他却常常向别人称赞舒同的书法好。

这位蜚声书坛的红军书法家,是江西省东乡县人。他的父亲以做农活兼营理发维持全家生活。当时虽然家境寒微,他父亲为了使儿子成才,还是硬撑着把他送进乡间的一所私塾。舒同回忆说:“我进私塾那年只有6岁,是家里人节衣缩食维持我就学的。从那时起我开始学习书法,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刻苦训练,为舒同炉火纯青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功底。由于家境贫寒,无钱买纸笔,他从河里拣来红粉石磨成红墨汁,把野黄瓜砸碎泡成黄墨水,从染布房要来废染料当黑墨汁,把嫩竹制成“毛笔”,用芭蕉叶当纸,便练习起来。他先是用清水写,干了再用黄水写,最后用黑染料写,如果能搞到一张马粪纸,就更是当作宝贝了。他12岁时,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了。他14岁时,家乡的一位拔贡先生做60大寿,特邀舒同为他写庆寿书匾。当时舒同手执大笔,一挥而就4个斗大的字:如松柏茂。拔贡先生看后赞誉不止,说他的字刚健雄厚,大气磅礴,有开阔豪放的气概。

从此,他的书法在家乡引起了人们的瞩目。每当逢年过节,到他家请他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舒同16岁就读于江西省第三师范学校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请他用宣纸写字,然后装裱起来作为艺术品欣赏。他当时的墨迹有些一直保存至今。可以说,这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的艺术基石,完全是在小学和中学时奠定的,靠的就是勤学苦练和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概括地说,他从小立志开始走上成才之路,到中学时代进一步有意识地朝着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因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自己所热爱的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

正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在以后的年月中,不管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公务繁忙的领导岗位上,甚至被关在“牛棚”里,始终坚持研究书法。而今,舒同的书法已经享誉国内,“舒体字”深得人们喜爱。

心灵悟语

当养成了一种无处不学的习惯,无形中我们已经可以享受过程的快乐,这样就更易于我们走向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