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概述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显著特点。1)刺激物的新异性。如巨大的声响、浓烈的气味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由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引起的。而在一个非常寂静的教室里,很小的声响也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由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引起的。刺激物之间的显著差异,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外部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外部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

注意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认知活动的效果。

一、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注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熟悉、常见的一种现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的心理活动总会指向并集中在某一对象上。

1.注意的定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注意。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显著特点。指向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如教室里有很多人,但学生在认真听讲时,会把心理活动指向于讲课教师,关注教师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表情、语言等,而对其他人或事物则并不留意。集中就是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些事物。也就是说,注意不仅是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于一定事物,而且是全神贯注地对待这一事物,从而使心理活动的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对其他刺激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总是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注意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以下几种:

(1)适应性运动。人在集中注意时,总会有一定的适应性运动,如集中注意倾听一个声音时,把耳朵转向声源,即所谓“侧耳倾听”;集中注意看一个物体时,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目不转睛”。

(2)无关运动的停止。当注意力集中时,人会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活动或动作。如小朋友在集中注意听老师讲故事时,会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表现得异常安静。

img10

(3)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呼吸会有所变化。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还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即所谓“屏息”。

注意的外部表现为教师了解孩子们是否集中注意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外部表现来了解课程对幼儿的吸引度、幼儿对课程的兴趣度等,并可以随时调整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方法。

3.注意与心理过程

相对于心理过程来说,注意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是心理过程的开端,并且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展开,任何一种心理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二、注意的种类

注意有多种类型,划分标准不同,注意种类也不同。

1.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注意有无自觉目的性和一致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同学们正集中注意听老师讲课,突然从窗外传来一声尖叫,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去注意这个声音。这种注意是被动的、不自觉的,它是对环境变化的应答性反应。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有两个方面:

1)刺激物的新异性。不合乎寻常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的原因。主要指周围事物中一些强烈的、新奇的、巨大的、活动的、反复出现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比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大街上行走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围观,如今这种现象很难见到。因为,当时人们刚开始接触外国人,他们的长相在当时具有较强的新异性,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新奇的东西长期存在或重复出现,也往往失去吸引注意的作用。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可以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如巨大的声响、浓烈的气味等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由刺激物的绝对强度引起的。而在一个非常寂静的教室里,很小的声响也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由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引起的。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的显著差异,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红色、“鹤立鸡群”中的鹤更容易成为注意的焦点。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相对于静态刺激物,变化活动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夜空中的流星、闪烁的霓虹灯等都会轻易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2)人们本身的状态,即主观条件。主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和人的知识经验。如饥饿的人对食物最容易注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任何事物都难引起他的注意。掌握无意注意的条件对于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意义。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有下列四个主要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因为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所以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程度对有意注意具有重大意义。对目的、任务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就越容易产生有意注意。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对外在干扰的控制能力直接决定学龄前幼儿的有意注意的结果,所以培养幼儿具备坚定的意志力对于幼儿排除外在的干扰、提高有意注意至关重要。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幼儿的智力是在不断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习得的,所以我们要运用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刺激幼儿的智力发育,有了智力发育的良好的结果,就会带动幼儿有意注意水平的提升。

4)培养间接兴趣。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的长短,并且,这还和幼儿的兴趣相关。幼儿的注意可以迁移,所以,通过给幼儿提供他感兴趣的事物,逐渐培养幼儿的专注能力,再通过迁移来增进幼儿的有意注意。

通常来说,学龄前幼儿较容易受外物干扰,所以如何增加他们的有意注意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们特别需要关注的话题。

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或存在于个体内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1)外部注意。外部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外部注意是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外界刺激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常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2)内部注意。内部注意的对象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思想和体验等。内部注意是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注意,内部注意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