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教学目标构成的要素

行为教学目标构成的要素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观点认识到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认识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依存性,突破了“认识说”和“发展说”从教学任务看教学本质的局限性,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机制。

(一)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观点

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教育理论界众说纷纭,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认识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说”是一种影响最大、认同者最多的教学本质观。该观点最初起源于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该学说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2.发展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该观点认识到了“认识说”的局限性,认识到了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技能外的其他任务,尤其是发展的任务,强调“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发展自己,使自身的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过程。”

3.多重本质说,又称双边活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观点认识到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过程,认识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依存性,突破了“认识说”和“发展说”从教学任务看教学本质的局限性,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机制。但也存在对教学主要矛盾揭示不到位的不足。

4.交往说

这一观点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只有通过主体间的亲身感悟、理解和体验,人才可以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教学过程完全可以视为师生交往过程,交往即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这一观点虽然从教学社会学的视角揭示了教学活动的社会属性,但是,仍然不能揭示出教学过程这一特殊实践活动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

(二)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实质的总结

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其主要观点如下: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发展性和可塑性

一般来讲,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属于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领导性。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