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人家庭教育故事

名人家庭教育故事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夫妇感到非常高兴,为孩子取名海婴,意为“大海的儿子”。鲁迅爱怜其子,意在期望他成为虎虎有生气的国家人才。不料海婴刚满7岁,鲁迅便离开了人间,鲁迅在去世前嘱咐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学家。”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林则徐这种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对于今天渴望子女成才的父母来说,也许不无借鉴意义吧。

第七节 名人家庭教育故事

一、鲁迅怜子,望其成才

1929年9月,许光平生下一个男孩。鲁迅夫妇感到非常高兴,为孩子取名海婴,意为“大海的儿子”。海婴生性活泼,经常纠缠父亲。鲁迅喜欢靠在藤躺椅上,把零食放在桌边,一边慢慢地吃,一边悠闲地看书。海婴往往从藤躺椅下钻出来,毫不客气地抢父亲的糖果、饼干。鲁迅只是微笑地看看儿子,从不指责。海婴从来不怕父亲,有时还会挤在他的身边,轻轻揪他的胡子玩,更喜欢像骑马一般骑在他的身上。有时亲昵地伏在父亲胸前,小嘴说出一个又一个天真的问题。由于鲁迅对自己幼年时所接受的封建教育十分不满,不愿让海婴重走他的童年之路,因而他喜欢孩子“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天性,希望他做一个活泼而真诚的人。一次,鲁迅告诉来访的朋友说:“这小孩淘气,有时弄得我头昏,他竟问我:‘爸爸可不可以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友人听了发笑,说孩子正在幻想旺盛时期,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笑话,鲁迅点头称是。后来,他作了一首《答客俏》的诗,写出了他对孩子的一片爱怜之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

楚人称虎为於菟。鲁迅爱怜其子,意在期望他成为虎虎有生气的国家人才。不料海婴刚满7岁,鲁迅便离开了人间,鲁迅在去世前嘱咐家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学家。”

二、林则徐教子成才

林则徐以禁烟抗英的壮举而震撼世界,也因治家严谨、教子有方而被人称道。

封建社会读书看得很重,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林则徐却不然。他一方面教育子女要“敬师勤读”,另一方面向儿子灌输“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思想,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穑”,可谓用心良苦。

古时,读书人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林则徐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即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他告诫儿子既不能“只读死书而全无阅历”,也不可“阅历深,而才学薄”,而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重,指望儿子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林则徐要求子女像自己一样,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决不要在俸禄之外妄取民间或下属一文一毫。正如他留在家中的一副对联所述:“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这种身体力行的家庭教育,对于今天渴望子女成才的父母来说,也许不无借鉴意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