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融让梨(故事)

孔融让梨(故事)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大家好,我是丫丫的妈妈,今天是丫丫第一天上幼儿园,希望丫丫能勇敢,不哭不闹,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学习本领,长大了成为一个聪明、勇敢、乐于帮助别人的小鸭子。你们觉得丫丫上幼儿园高兴吗?

语言概述

一、幼儿语言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语言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语言作为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深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并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语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家长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并能经常陪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其学习经验。

课程语言领域的学习,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课堂老师朗诵,幼儿讨论、讲述与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亲身体验到学习、交流与表达的乐趣。通过接触各种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使幼儿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和优美的韵律。

二、幼儿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语言领域教育总目标

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6.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二)小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能听懂日常会话。

3.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4.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5.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6.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7.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

8.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

9.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10.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

11.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童谣。

12.爱护图书,不乱撕、乱扔。

13.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

14.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15.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16.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谈话)

活动目标

1.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逐渐习惯和适应集体生活。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鸭布偶(大小各一个),歌曲《我上幼儿园》。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页。

活动过程

◎情景表演:小鸭丫丫上幼儿园。

1.教师向幼儿出示小鸭布偶。

2.教师左右手分别戴上小鸭和鸭妈妈的布偶,模仿它们的声音做自我介绍。

如:大家好,我是小鸭子丫丫,今天是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妈妈说在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有很多新玩具,老师还会带着我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可是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小朋友会不会不愿意跟我玩……我又开心又害怕。

大家好,我是丫丫的妈妈,今天是丫丫第一天上幼儿园,希望丫丫能勇敢,不哭不闹,跟老师和小朋友们好好相处,学习本领,长大了成为一个聪明、勇敢、乐于帮助别人的小鸭子。

3.教师开始表演,采用不同的声音表演三个不同的角色。

鸭妈妈:丫丫,妈妈要去上班了,丫丫要去哪里?

小鸭丫丫:妈妈去上班,丫丫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鸭妈妈:到幼儿园门口了,丫丫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来跟老师问声好。

小鸭丫丫:老师,早上好!

老师:小朋友好!来跟妈妈挥手说再见。

小鸭丫丫:妈妈再见!老师老师,丫丫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吗?老师喜欢丫丫吗?

老师:丫丫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丫丫!(完)

4.提问:妈妈要去干什么?丫丫要去哪里?老师是怎样夸奖丫丫的?老师喜欢丫丫吗?今天哪个小朋友也像丫丫一样有礼貌?你们觉得丫丫上幼儿园高兴吗?

5.教师小结:丫丫是一只有礼貌、聪明勇敢的小鸭子,我们也要向丫丫学习,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讨论:勇敢的小朋友是怎样的?

1.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并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勇敢的小朋友在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能帮助伙伴,不哭也不闹,不打架也不骂人。

◎游戏:搭积木。

1.教师让幼儿自由分组搭积木,如搭机器人、房子、火车、火箭等。

2.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在组的作品。

◎学习歌曲《我上幼儿园》。

大家来上幼儿园(儿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跟读儿歌,能与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2.感知上幼儿园的快乐,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

3.幼儿能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3页制作小猫、小鸟和小鸭的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喜欢上幼儿园的原因。

提问:大家喜欢上幼儿园吗?每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开心吗?谁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

2.教师表扬班上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幼儿。

3.教师:今天有几位好朋友,它们也上幼儿园了,觉得很开心,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4.教师展示出小猫、小鸟和小鸭的图片,让幼儿认一认。提问:这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呀?

5.教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这些小动物的特点,让幼儿模仿小动物,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学习儿歌。

导入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猫、小鸟和小鸭为什么也喜欢上幼儿园吧!

1.教师朗诵第一句:小猫来上幼儿园,看见老师笑眯眯。

提问:每天老师都会在幼儿园的门口迎接大家,老师是不是笑眯眯的?现在你们也给老师一个笑好吗?

2.教师朗诵第二句:小鸟来上幼儿园,唱歌跳舞喳喳叽。

提问:每天上课老师带大家都做了哪些活动?小鸟最喜欢“唱歌跳舞”,你最喜欢哪些活动?

3.教师朗诵第三句:小鸭来上幼儿园,排队走路一二一。

提问:活动课时,老师会带着大家排队,然后一边走路,一边喊什么?咱们也一起来排队走走喊一喊。

4.教师朗诵第四句:我也来上幼儿园,大家一起做游戏。

提问:家里,爸爸妈妈会对我们笑,照顾我们,教我们唱歌,买很多玩具给我们玩,可是一个人玩玩具有意思吗?你们觉得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开心吗?在幼儿园里,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你们喜欢这些新朋友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5.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并带领幼儿一起朗诵,每朗诵一句,分别拿出小猫、小鸟和小鸭的图片来提示,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动作游戏。

1.教师编好动作,带领幼儿边朗诵边做动作。

“小猫来上幼儿园”,双手张开向脸颊两边划开,做猫咪胡须抖动状。

“看见老师笑眯眯”,双手捧着下巴和脸颊,脑袋左右摇晃。

“小鸟来上幼儿园”,双臂展开上下晃动,做飞翔状。

“唱歌跳舞喳喳叽”,做飞翔状,原地转圈。

“小鸭来上幼儿园”,双手放在嘴巴上,上下张合,做扁嘴状。

“排队走路一二一”,双手放大腿后,双掌外翘,身子随着脚步左右摇晃,学小鸭走路。

“我也来上幼儿园”,拍拍自己的胸口。

“大家一起做游戏”,牵起旁边幼儿的手蹦蹦跳。

2.教师教幼儿多做几次,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学习和表演。

◎游戏:老鹰捉小鸡。

猜猜他是谁(游戏)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的人或物体的特征。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发言,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眼罩,不同的面具,一段走秀音乐。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4、5页。

活动过程

◎游戏一:服装秀。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服装展示,向前走动并摆出自己觉得好看的姿势,进行自我介绍。

2.介绍内容包括:姓名、衣服样式、颜色、外貌等,如我叫程佳怡,今天妈妈给我扎了两个麻花辫,头发上还夹了一个小花卡,我上衣穿一件白色的衣服,衣领上有蓝色的小花,下衣穿一条蓝色的裙子,裙子上有一只小海豚,脚穿红皮鞋。我是我们班里个头最高的,老师还夸我画画很棒……

3.教师当服装秀的主持人,可对幼儿的发言进行补充,最好能详细概括该名幼儿的特点。

4.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几名幼儿。

◎游戏二:面具换换换。

1.教师挑选出几名幼儿,戴上面具,请幼儿猜猜他们是谁,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2.教师让这几名幼儿交换面具,再次进行猜测。

◎游戏三:猜猜他是谁。

1.教师再次挑选出几名不同的幼儿,请其他幼儿先认真观察,然后背过身去,教师挑选出一名幼儿对他进行描述,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谁。

2.游戏变式:教师给幼儿分组。每组中一名幼儿蒙眼负责猜,一名幼儿负责描述,其余幼儿轮流展示。猜错一次则马上换人猜、换人展示。看哪个组猜的速度最快,猜对的最多。

◎游戏四:捉迷藏。

1.通过黑白配选出负责捉的幼儿,戴上眼罩,其余幼儿在画好的圈内跑动。

2.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一句完整的话(描述捉到他的人),负责捉的幼儿通过声音来猜出他捉到的是谁,可猜四次,若四次仍未猜对,则必须放掉被抓到的幼儿,继续游戏;若四次以内猜对,则被抓住的幼儿充当下一轮负责捉的幼儿。

排排坐(儿歌)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儿歌,让幼儿初步学会谦让。

2.能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将自己的理解付诸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6页制作教学挂图,苹果若干。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6页。

活动过程

◎故事:《谦让的小猪》(见活动资源)。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并提问:小猪看着小熊和熊爸爸吃西瓜,他想吃吗?妈妈给小猪留的西瓜,小猪是一口气吃掉的吗?小猪是怎么做的?

2.教师小结:小猪懂得谦让,将西瓜切好后,把大的留给爸爸妈妈,小的留给自己,爸爸妈妈对小猪的行为感到很开心。

◎游戏:排排坐,分果果。

1.比身高。教师让幼儿分成四排站好,每排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

2.让幼儿根据站队的顺序迅速摆好自己的小板凳坐好。

3.教师拿出苹果,由每组身高最高的幼儿将苹果分给其他幼儿。

4.请幼儿相互对比自己手中的苹果,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5.请幼儿将每组的苹果放在一起,自行挑选苹果。

6.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如果有主动挑选较小苹果的幼儿,教师请该名幼儿说说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并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

◎学习儿歌。

导入语:咱们把刚才的游戏编成儿歌,一起来听听吧!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欣赏。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

提问:谁在分果果?她是怎样分果果的?老师手上留的苹果比别的小朋友的苹果大还是小?

3.教师小结:××是个谦让的孩子,她把大的苹果分给大家,自己留下小的。

4.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直至熟练。

5.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儿歌。

◎儿歌表演。

1.教师把幼儿分成两两一组,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儿歌的内容,可以用苹果和凳子做道具,幼儿可以自由发挥

2.教师和幼儿共同选出表演能力较强的组。

◎快乐故事会:《谦让的小猴子》(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谦让的小猪

一天,小熊要到小猪家玩。小猪知道后特别高兴。过了一会儿,小熊和他的爸爸从远方风尘仆仆地赶来了。

小猪家门外传来了“咚咚咚”的敲门声,小猪兴奋地去开门。一看是小熊来了,小猪马上叫妈妈过来,妈妈说:“我给小熊准备了西瓜。”等小熊和熊爸爸一起进屋后,猪妈妈让小猪把西瓜给小熊他们送去。

小猪看到小熊他们把一块块西瓜吃了个精光,口水也流了出来。等小熊和熊爸爸走了,猪妈妈从厨房拿出了最后一块西瓜给小猪,说:“你把这块西瓜吃了吧!”小猪回答说:“你们都没吃,我怎么能吃呢?”爸爸妈妈最后还是坚持给小猪吃,小猪不舍得吃。

过了好一会儿,猪爸爸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再不吃,西瓜就会坏掉的!”小猪终于想到一个办法,他把西瓜分成三份。小猪挑了一块最小的给自己,另外两块大一点的给爸爸和妈妈送去。

小猪爸爸和妈妈看小猪给自己留了最小的西瓜,心里感到特别的温暖,他们开心地吃着西瓜,心里也是甜蜜蜜的。

故事

谦让的小猴子

有一天,猴妈妈和小猴子来到一条小河边。小猴子说:“那边的桃子很新鲜,我们去摘些桃子带回去吃吧。”忽然,小猴子看见河对岸有只小兔子,赶紧告诉妈妈:“妈妈,那边有只小兔子,我们先让让她吧。”猴妈妈说:“你为什么要让她呢?”小猴子说:“因为她背着书包,好像去上学,如果我们不让她的话,她上学会迟到的。”小兔听了小猴子说的话,走过桥对小猴子说:“谢谢你,小猴子。”小猴子说:“不用谢。”小兔对小猴子摆摆手:“再见。”小猴子也对小兔摆摆手:“再见!”小兔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了。小猴子和妈妈高高兴兴地走过了独木桥,摘了很多桃子。

小板凳(儿歌)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喜欢朗诵和表演儿歌,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称呼,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

3.知道关心长辈,体验关心家庭成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板凳若干,歌曲《小板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的头饰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7页。

活动过程

◎感受歌曲的律动。

教师播放歌曲《小板凳》,带领幼儿拿着小板凳一起做动作。如听着音乐,拿着小板凳围成一个圆圈转一圈,然后放下小板凳端正坐好,教师跟随音乐打节拍,带幼儿做动作,双手拍拍腿、拍拍肩,左拍拍,右拍拍,并说“老师夸我是好宝宝(双手抬平竖起大拇指)”。

◎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

提问: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小板凳)小板凳和我一起在等谁?(妈妈)妈妈为什么不在家?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妈妈上班了,下班才能回来)让妈妈坐哪儿呢?(小板凳上)为什么要请妈妈坐下?(因为妈妈上班很累,请妈妈坐下来休息)。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直至熟练。

3.教师鼓励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

◎改编儿歌。

1.提问:除了妈妈上班很累,还有谁也很累呀?爸爸每天要做什么?爷爷奶奶呢?

2.教师引导幼儿改编儿歌,如: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爸爸,爸爸下班回到家,我请爸爸快坐下;或较复杂的改编:小板凳,真听话,请来奶奶快坐下,奶奶奶奶,您快坐,我给您来捶捶背。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改编的儿歌,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

◎儿歌表演。

1.提问:你们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爸爸妈妈每天要工作,还要照顾我们,很辛苦,爸爸妈妈回到家,我们可以做什么来关心他们?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怎样关心他们?

2.教师给幼儿分组,让每组幼儿自由选择表演范围,教师可给幼儿的表演提供一些建议,如倒水、拿拖鞋、放包包、挂衣服、捶捶背、按摩等。

3.通过表演,让幼儿自主学会关心家人,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学习歌曲《小板凳》。

孔融让梨(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幼儿懂得孔融为什么拿个头小的梨,教育幼儿学习孔融对人谦让的美德。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8、9页制作教学挂图,独木桥。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8、9页。

活动过程

◎游戏:独木桥。

1.教师架起木板形成独木桥(不要架得太高),让幼儿自由走独木桥。

提问:刚才小朋友都抢着来走独木桥,大家都来挤,于是有的小朋友就被挤到桥下来了,这样好不好?如果大家都来挤会怎么样?那应该怎样走才不会掉下桥呢?

2.教师小结:应该谦让,让别人先走,或者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走,既不推也不抢,就不会被挤到桥下了,而且大家都可以很快地走过独木桥了。如果小朋友都抢着第一个走,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谁也过不了桥,而且耽误时间,有的小朋友还会被挤到桥下去。

3.让幼儿第二次玩独木桥的游戏,教育幼儿学会相互谦让。

◎看书听故事。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有感情地向幼儿讲述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思考。

2.提问:故事中说了什么事?孔融为什么不挑大梨,把大梨留给哥哥和弟弟?我们应该向小孔融学习吗?向他学习什么?

3.教师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简单复述故事。

◎情境游戏。

1.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怎样做才是相互谦让的行为。

情境一:公共汽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车上已经没有空位置了,你会怎么做?

情境二:假如小弟弟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办?

情境三:看到小妹妹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2.让幼儿自由组合将这些情境表演出来。

活动资源

故事

孔融让梨

古时候,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十分聪明、懂礼仪。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相亲相爱。

一天,孔融的父亲买来许多梨子,母亲把洗好的一盘梨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中的梨,他不挑好的,也不拣大的,拿起一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父亲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谦让。于是父亲故意问孔融:“融儿,盘子里这么多的梨,你为什么不拿一个大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说:“你弟弟比你还小啊,照你这么说,最小的应该留给弟弟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父亲听了孔融的回答,哈哈大笑道:“融儿真是一个好孩子,将来定会有出息的。”

后来,孔融真的成为一代名人。孔融让梨的美德故事也流传至今。

秋(儿歌)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儿歌的内容,朗诵儿歌。

2.感知秋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0、11页制作教学挂图,春、夏、秋、冬4幅风景挂图。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0、11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教师:什么季节会下雪?什么季节会长出绿绿的小草?什么季节最热,小女孩会穿上漂亮的裙子?现在是什么季节?

2.教师展示春、夏、秋、冬4幅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你是怎样从图上看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季节的?秋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什么不同?谁来说一说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展示教学挂图,学习儿歌。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图上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拾落叶、摘水果)小草和树叶都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根据儿歌语句的顺序观察挂图,以帮助幼儿加深印象。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直至熟练。

4.朗诵游戏。教师说前半句,幼儿说后半句,如教师说“果实”,幼儿说“熟了”,或交换;教师读前一句,幼儿读后一句,交替读;分组交替读或男女生交替读。

◎结合课本,讲述故事《寻找秋天》(见活动资源)。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完整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根据挂图和教师的讲述,简单复述故事。

◎改编儿歌。

1.教师启发幼儿用秋天代表性的事物来改编儿歌,如苹果熟了、树叶落了、稻子黄了等。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改编后的儿歌,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资源

故事

寻找秋天

秋天来啦,小明和他的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跑到果园里去摘果子。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果树。秋风吹来,一个个苹果像红灯笼一样在树上摇来摇去。

小明提着篮子左看看,右看看,不知摘哪个好。突然,他看见一个苹果又大又红,小明急忙踮起脚,仰起头,用手使劲一拨拉,那“灯笼”便落到了他的手里。

小红正在找秋天,她认真地收集了许多美丽的树叶标本。有枫树叶、榕树叶、黄葛树叶、香樟树叶……有小叶子、大叶子、宽叶子、窄叶子,各种各样的。

小朋友们真高兴,有的摘果子,有的捡树叶……

忽然,有一个小朋友高声叫道:“我找到秋天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一只小松鼠抱着好大的一颗松子,它们也那么爱秋天啊!”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迎接秋天,体会秋天的喜悦吧!

秋天的树叶(故事)

活动目标

感知秋天的树叶,观察秋叶的特征和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2、13页。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户外活动。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秋天的树木与树叶,看一看,小树在秋风的吹拂下是怎样摆动的,树叶是怎样飘落下来的。

2.幼儿在活动场地上,采集被秋风吹落的树叶,放在篮子里集中起来,带回到室内。

◎感知活动:观察树叶。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叶。

1.看叶色。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金黄色的、橘黄色的,还是黄得发红的、黄绿混合的?再看看它们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即使是四季常青的树叶,也有些变化。

2.辨叶形。你捡到的树叶都有什么形状的?是圆形的、扇形的,还是爪形的、针形的?你发现了吗?秋天的树叶异常美丽。

3.摸叶片。在看的过程中,可伸出你的小手摸一摸,你所捡到的秋叶是细腻光滑的,还是粗糙扎手的?通过触觉进一步感知秋天的树叶。

4.闻叶味。观察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用鼻子凑近叶片闻一闻,看看是否有股特别的清香。有的表面闻不出,还可以折断叶片,仔细闻一闻叶片的味道,从而对秋叶有更多的了解。

◎读故事,思考问题。

1.教师读课本上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树叶为什么会变颜色?树叶都变成了哪些颜色?

2.教师简单讲述秋天树叶变色和掉落的原理:秋天到了,雨水变少了,光照时间变短了,气温也慢慢降低了,为了给过冬储存营养,大树的叶子就会变色和飘落,这是自然规律。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

绝句(古诗)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大意,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与恬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4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4页。

活动过程

◎游戏:排队报数。

教师让幼儿站队,每十人一排,报数,让幼儿不断交换位置,多次游戏。

◎才艺展示。

教师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展示才艺。

◎学习古诗。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上的景物。

教师描述画面:远处有座小村庄,村庄里有几户人家,村庄后面的山上有几座凉亭,村庄前面的草地上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提问:画面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数一数,画面里的小村庄有几户人家(几座房子)?远处的亭子有几座?近处的小花有多少朵?

2.教师朗诵古诗,引导幼儿初步欣赏古诗,教师在朗诵时注意着重强调声调的抑扬顿挫。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古诗,直至较为熟练。

4.对答游戏。如教师念“一去”,幼儿对“二三里”;或教师念“一去二三里”,幼儿答“烟村四五家”等。老师幼儿做对答、两两对答、分组对答等。

5.教师讲解古诗: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的人家、六七座亭台,还有八九十枝花。

◎仿编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这首古诗的规律和特点,替换其中的部分字词,变成一首新诗,可以不用押韵等古诗技巧,让幼儿体验创作的快乐。

2.教师带领幼儿念创编的诗,体会成功的喜悦。

小小猪(儿歌)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儿歌的内容,感知小猪的特征。

2.能用动作表达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猪的各种图片和玩偶以及其他动物的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5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寻找小猪。

1.教师将各种动物图片和玩偶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将动物的图片和玩偶找出来。

2.让幼儿从找到的图片和玩偶中找出小猪的图片与玩偶。

3.提问:你是怎么认出它是小猪的?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特点。

4.教师小结:胖胖的身体,大大的鼻子,两只像小扇子的耳朵,又短又粗的四条腿,细绳一样的小尾巴,睡觉的时候会发出呼噜噜的声音。

5.提问:你还在哪些故事或动画片里看到过猪?引导幼儿自由交流关于猪的特点,调动课堂气氛,加深认识。

◎学习儿歌《小小猪》。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边朗诵可边指着图片上小猪身体的相应位置,让幼儿认识并加深印象。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直至熟练。

3.教师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朗诵儿歌。

◎根据儿歌编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编动作。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教师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表演。

◎快乐故事会:《三只小猪》(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三只小猪

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三只可爱的小猪。小猪们一天天长大了,妈妈为了让他们独立,就要求他们离开家,自己谋生。

一天晚上,猪妈妈把孩子们叫到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独立生活了,出去后,你们首先要为自己盖一座安全的房屋。”

三只小猪谁也不想离开妈妈,他们还没有自己动手盖过房子呢,可妈妈的话是有道理的。于是,他们开始琢磨建什么样的房子。

老大先动手了。他找来许多稻草,选择了一片空地,很快,他的房子盖好了,是一座简易的稻草屋。“哈哈!我有自己的房子了!”老大很得意地说。

老大住进了自己建造的新家。老二和老三前来参观。老二说:“弟弟,你看大哥的房子,太简陋了,我要盖一座又漂亮又舒适的房子!”

老二跑到山上砍下许多木头回来,锯成木板,他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不久,老二也盖好了自己的木房子。这房子比老大的房子漂亮,也比较结实。

老二搬进自己的新家去了,老大和老三也过来参观。老大赞不绝口,深感自己的房子过于简陋。老三看后什么也没说。

老三开始建造自己的房屋了,他每天起早贪黑,到山上打凿石块和石板。哥哥们取笑道:“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也不怕累死了!”

几个月过去了,老三付出许多艰苦的劳动,他用打凿的石块砌成墙,用石板盖上房,用白色的黏土把墙壁打磨得既光滑平整,又美观。这房子坚固漂亮,不怕风吹雨打。他住进了安全舒心的家。

一天,大野狼听说三只小猪离开了家,就想吃掉他们。大野狼来到了老大的屋外,老大惊慌地躲进了他的稻草屋。大野狼“嘿嘿”地冷笑了两声,狠狠吹了口气就把稻草屋吹倒了。老大只好撒腿就跑,径直跑到二弟家,边跑边喊:“二弟!救命啊!”二弟打开门一看,大野狼追了过来,赶紧让大哥进了屋,关上门。

大野狼追到门前看了看:“你们以为木头房子就能难住我吗?”他一下一下地向大门撞去。“哗啦”一声,木头房子被撞倒了。兄弟俩拼命地向老三家逃去,老三把哥哥们迎进屋,关好了门窗,然后说:“别怕,没问题了!今天我设宴招待初次到来的哥哥们。”老三端出了许多好吃的,弟兄三个吃喝说笑,十分开心。

大野狼站在大门前,他知道房子里有三只小猪,可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进不去老三的屋,只好气急败坏地走了。

弟兄三人吃饱喝足了,老三说:“大家跟我上楼来,看我怎么收拾这入侵者。”

楼上一口大锅,里面储备了许多树胶,老三烧开了树胶,然后,猛然放下一个方形的滑车,一下子把大野狼罩在了中间,又把滚烫的树胶浇向大野狼。大野狼惨叫着挣脱了滑车,可身上的皮毛被树胶扯脱了,尾巴也粘掉了,眼睛也瞎了。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

哥哥们学着老三房屋的样式建造了石头房,三只小猪过上了平安的生活。

蘑菇(诗歌)

活动目标

1.感知蘑菇的形状特征和小蜜蜂的特点。

2.明白爱劳动的小蜜蜂是受大家尊敬的,感知劳动光荣。

3.喜欢参与劳动,愿意学习劳动技能,知道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6页制作教学挂图,蘑菇图片,伞若干把,歌曲《小蜜蜂》,小蜜蜂及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6页。

活动过程

◎出示雨伞,引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伞的作用有哪些?请小朋友看挂图,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滴答滴答,有雨伞真好,有了伞我们就淋不到雨了。

2.游戏:下雨了。教师选出几名幼儿打开伞站在教室中间。其余幼儿在外面围成一圈,听着音乐绕圈走,当教师说“下雨了”,幼儿迅速躲到小伞下面,当小伞下站满人,还有部分未能及时站在伞下的幼儿将被淘汰。每玩一轮就减少一把伞,直至剩下最后一把伞。

3.教师:下雨了,我们可以躲在小伞下,那小动物能躲在哪里呢?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发挥想象力,如躲在大树、屋檐、树叶、蘑菇伞下等。

◎学习儿歌。

1.教师出示蘑菇图片,提问:这是一把什么伞?谁会在它下面躲雨呢?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图片上有什么?小蚂蚁在干什么?小蜜蜂在干什么?小蚂蚁在朝谁招手?

3.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

提问:蘑菇在等谁?为什么要等小蜜蜂?

4.教师可让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幼儿发现小蜜蜂辛勤劳动,得到大家的尊敬。

5.教师带领幼儿朗诵诗歌,直至熟练。

6.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7.教师带领幼儿用情景剧的形式表现诗歌。

8.教师可补充一些蜜蜂小知识,如蜜蜂的分工、蜜蜂的舞蹈、蜜蜂的自我保护等(见活动资源)。

◎学习歌曲《小蜜蜂》。

活动资源

小知识

蜂王是一个蜂群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蜂,它的任务是繁衍后代,个体最大,能影响蜂巢内工蜂的行为。

雄蜂的任务是和蜂王繁殖后代,雄蜂不参加酿造和采集生产,个体比工蜂大些。

工蜂的任务主要是采集食物、哺育幼虫、泌蜡造脾、泌浆清巢、保巢攻敌等。蜂巢内的各种工作基本上全是工蜂干的。

蜜蜂的产品:蜂蜜、蜂花粉、蜂王浆。

蜜蜂的食物:植物的花粉和花蜜。

蜜蜂的舞蹈:蜜蜂跳舞的移动路径会形成一个“8”字形,通过这种舞蹈来告诉其他伙伴食物的方向和距离。如果碰上坏天气,阴云密布,没有太阳,也看不见空中的极化光,蜜蜂就失去了辨别方向的能力。

蜜蜂的自我保护方式:蜜蜂尾部的毒刺有毒性,蜜蜂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轻易蜇人的。因为蜜蜂蜇人以后,自己也要死去。

歌曲

小蜜蜂

嗡嗡嗡,嗡嗡嗡,

大家一起勤劳动。

来匆匆,去匆匆。

走得兴味浓。 

春暖花开不做工,

将来哪里好过冬?

嗡嗡嗡,嗡嗡嗡。

不学懒惰虫。 

睡午觉(儿歌)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能理解儿歌的内容。

2.能将儿歌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

3.让幼儿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7页制作教学挂图,摇篮曲。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中午吃完午饭之后、下午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在干什么?为什么中午要睡午觉呢?你们喜欢睡午觉吗?睡不着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关于午睡的经验。

3.教师小结:有了中午充足的睡眠,我们下午上课才会有精神,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健康。

◎展示教学挂图,自由讨论。

1.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图片上有几个宝宝?他们在干吗?他们中有人在说话和吵闹吗?他们睡得香不香?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美梦?

2.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可以让他们讲讲自己做过的梦,调动课堂气氛。

◎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儿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提问:睡午觉之前要做些什么准备?(脱衣服、盖被子)为什么睡午觉的时候不能说话和吵闹?(会打扰其他小朋友睡觉)大家是怎样睡觉的?(闭上眼睛,躺好)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直至熟练。

4.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儿歌做动作。

5.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和表演。

◎听摇篮曲,让幼儿在舒适的音乐中获得稳定而愉快的心情。

跷跷板(儿歌)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儿歌的兴趣,能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2.感知跷跷板的特点,有热爱游戏和参加活动的情趣。

3.学习词语:跷跷板、独木桥。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木板,小木棍,小木块。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8页。

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1.游戏一:过独木桥。教师事先将一块木板放在地面上,离地面一点距离就可以。幼儿分组过独木桥,看哪组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过桥。

2.游戏二:跷跷板。教师带领幼儿轮流玩跷跷板,亲身感受跷跷板游戏的特点。

◎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儿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游戏?(跷跷板)儿歌里的游戏跟我们刚才玩的感觉是一样的吗?当一边落下时,另一边会怎么样?这时,谁高谁低?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直至熟练。

4.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

◎手工游戏:手指跷跷板。

1.教师用一根小木棍搭在小木块上,两手在木棍两头按住跷动,组成一个微型跷跷板。

2.教师启发幼儿两人一组,用手头或教室中可用的工具也组成一个微型跷跷板,看看谁能搭出与众不同的跷跷板来。

◎教师带领幼儿继续到户外玩跷跷板游戏,并念儿歌。

娃娃开门(诗歌)

活动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明白诗歌的意思,感知诗歌的情感。

2.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3.理解诗歌中的动词:顶、开、啃、蹭、按。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9页制作教学挂图,小狗、老鼠、小猫、娃娃、小姑娘头饰。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19页。

活动过程

◎故事情境导入。

1.教师展示教学挂图,有感情地讲述故事,逐渐导入主题。

故事:田野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紧闭着门。一只小狗来了,它想进去看看,就用头顶,想把门顶开,门没有开,小狗急得汪汪叫。老鼠看见了,就用牙齿去啃,门太硬,啃不动。小猫跑来,用爪子使劲去蹭,门还是没有开。这时,一位可爱的娃娃走过来,用手轻轻地一按,门铃发出叮咚的声音,一位漂亮的小姑娘打开门,让娃娃进屋做客。

2.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到别人家去做客是怎样让主人开门的?放学回家是怎样把门叫开的?

◎欣赏并学习诗歌。

导入语:刚才那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它编成简短的诗歌,看看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1.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2.提问:这首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娃娃开门)分别是谁要开门?(小狗、老鼠、小猫、娃娃)他们是怎样开门的?是用的什么动作?(脑袋顶、牙齿啃、爪子蹭、按门铃)你们认为他们之中谁开门的动作最有礼貌?(娃娃)谁可以模仿一下他们的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分别表现顶、啃、蹭、按,帮助幼儿理解并应用动词。

4.教师带领幼儿朗诵诗歌,较熟练后,可让幼儿一边朗诵一边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5.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朗诵并表演。

◎情境表演。

1.教师请5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用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语言来体验有礼貌和无礼貌的做法,如“小姑娘,快开门”“小姑娘,请开门”,教师注意指导幼儿从语气和音量上把握。

2.可分组进行表演,幼儿可自由发挥加上一些语言,或者配上不同的敲门声音。

过桥(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雷锋叔叔热心助人的优秀品质。

2.愿意把雷锋叔叔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雷锋的画像,毛主席亲笔题词图片,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0、21页。

活动过程

◎展示画像和题词图片。

1.教师展示雷锋的画像和毛主席的亲笔题词,提问:你们听说过雷锋叔叔吗?谁听过雷锋叔叔的故事?引导幼儿交流关于此话题的经验。

2.教师补充说明,让孩子更多地知道雷锋的事迹,知道雷锋的精神激励了中国几代人。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63年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纪念日”,激励幼儿学习雷锋。

◎讲故事,理解故事。

1.教师讲述雷锋故事《过桥》(见活动资源)。

2.提问:雷锋和同学过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困难?雷锋想了什么办法?他是怎么对小同学说的?他是怎么做的?最后他们都过河了吗?

3.教师鼓励幼儿简单讲述故事。

◎教师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见活动资源)。

◎听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活动资源

小知识

雷锋简介

雷锋,湖南长沙人,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62 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雷锋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故事

过 桥

雷锋小时候就乐于助人,他和村里的伙伴们去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一天下大雨,湍急的河水漫过了小桥,本来就又窄又滑的小桥,更难走了。几个小同学过不了河,吓得哭了起来。雷锋卷起裤腿试了试小桥上的水,然后笑嘻嘻地对小同学说:“别着急,我来背你们过桥。”雷锋背起一个小同学,很小心地一步一步走过了小桥,接着他又转身去背另一个,直到把大家都背过了河。小桥浸在湍急的水里,已经很难走,雷锋又背着沉重的伙伴,就更危险了,一不小心就会滑到河里去,可是雷锋勇敢地把小同学们一个一个都背过了小桥。大家高兴地说:“雷锋真好,雷锋真好!”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被同学们传颂着。

故事

雷锋小时候的故事

学校生活给雷锋带来了无限欢乐,每天一大早,雷锋就来到学校里打扫教室,把桌椅、黑板都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坐下来读书、写字。他对每一门课都认真听讲,从不放过一个小小的疑问。他的作业总是写得工工整整,总是按照老师的布置和要求按时完成作业。

一天放学的时候,已经打过放学铃了,雷锋还有一道算术题没有做出来,坐在那里继续写呀算呀的。有个同学招呼他说:“走吧,习题没做完,回去再做吧!”雷锋说:“就剩这一道题了,我总做不对。”那个同学过来看了看:“这道题我做好了,你拿去看看吧。”说着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递了过去。雷锋笑笑说:“谢谢你,让我自己再想一想吧。”他静下心来,反复琢磨课本上的例题,仔细回想老师的讲解,终于把题做出来了。他叫过那个同学说:“我做好了,来,我们来对一对。”这一对不打紧,两个人的得数却不一样。那个同学说:“这就不晓得是我错了,还是你错了。”雷锋说:“我验算了几次,不会错的,可能是你错了。”“那就借你的给我抄一下吧。”“不,”雷锋说,“你也别抄,自己再做做看。自己多花些心思,以后做起算术题来就不费劲了。”那同学便坐下重做了一遍,原来是运算中粗心,所以得数算错了。这时,两个人都开心地笑了,这才收拾好书包,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学校。由于雷锋学习用功,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是九十分以上。

雷锋乐于帮助人,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同班有个同学患了重病不能上学,他就和同学前去看望,还经常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同学小朱上课不专心,作业做得马虎,字写得歪歪扭扭。雷锋为了帮助他,放学后,宁愿自己多绕点路,也陪着他一同回家,给他讲要努力学习的道理,教给他写字方法。经过多次帮助,小朱的进步还是不大。有一次,雷锋悄悄地把小朱的作业本拿来,用纸蒙着他的作业本中写得歪歪扭扭的字,一个一个地描下来。第二天,雷锋拿出描的字给小朱看,问他可认得是什么字,小朱认了半天也认不出来,便说:“这哪像字呀。”“这些字就是你自己写的呀!”小朱听了,不禁吃了一惊,心里感到十分惭愧。雷锋又耐心地劝他一定要好好学习。这件事对小朱的教育可大了。从此,他学习认真了,字也写得规矩了,成了班里的好学生。

小猫学本领(故事)

活动目标

1.感知学习要专心,明白“专心致志”“三心二意”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

3.学习词语:东看看、西瞧瞧、仔细、用心。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动画《小猫学本领》,猫妈妈、小花猫、小黄猫头饰,垫子,木板,拱形门,篮子,鱼形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小猫学本领》,让幼儿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讲故事,理解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见活动资源)。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小黄猫和小花猫在三次学本领时的不同态度及结果。

3.教师请幼儿简单复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4.教师小结:用心听,认真学,就会学到真本领。

◎户外游戏:小猫钓鱼。

1.教师给幼儿分组,幼儿接力参加比赛,看哪个组最快完成任务。

2.游戏玩法:小猫勇敢地走过草地(垫子),走过独木桥(木板),钻过山洞(拱形门),跳过山沟(在地上画线),到河边钓到一条鱼又回到起点装进篮子,下一名幼儿重新出发。

3.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自创各种走、跑、钻、爬、过桥等动作,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活动资源

故事

小猫学本领

猫妈妈有两个小宝宝,一只是小黄,一只是小花。他们都是圆圆的脸蛋,胖嘟嘟的身子,软乎乎的长毛,很漂亮!猫妈妈很疼爱他们。小猫一天天地长大了,猫妈妈对他们说:“我教你们学本领吧。”两只小猫高兴地说:“我们要学本领啦!”

第一次,猫妈妈教小猫钓鱼,猫妈妈拿着钓鱼竿,不一会儿就钓上了一条大鱼。小花猫东看看西瞧瞧,一点儿也不用心。小黄猫瞪着大眼睛,仔细观察。猫妈妈让小猫试试。小花猫把鱼钩扔下去,不一会儿就把鱼竿提起来看看,小花猫忙活了半天,结果一条鱼都没上钩,猫妈妈说:“钓鱼要耐心等待。”小黄猫按照妈妈教的方法,很快就钓到了一条鱼,猫妈妈说:“好孩子,你学得真快!”

第二次,猫妈妈教小猫捉老鼠,猫妈妈告诉大家捉老鼠的要领。小花猫东看看西瞧瞧,不能够专心听讲。小黄猫竖起耳朵,听得很认真。猫妈妈开始让小猫捉老鼠了,小花猫走到老鼠洞口“喵喵喵”地叫起来,老鼠听到叫声,躲在洞里不出来,猫妈妈说:“捉老鼠是不能叫的。”小黄猫学着妈妈的样子,轻轻走到老鼠洞口,不声不响地埋伏在那里,老鼠刚一露头,他跳起猛扑,一下子就捉住了老鼠。猫妈妈说:“好孩子,你真棒!”

第三次,猫妈妈教小猫学爬树。猫妈妈先示范给他们看,小花猫东看看西瞧瞧,一点儿也不用心。小黄猫瞪大眼睛观看,妈妈的动作一个也不漏掉。猫妈妈让小猫爬树了,小花猫连续几次都滑了下来。猫妈妈说:“你要用爪子抓紧树干,身体奋力上蹿就好了。”小黄猫呢,三下两下就爬上了大树。猫妈妈说:“好孩子,你真能干!”小花猫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猫妈妈对小花猫说:“只要你用心学习就能学会本领。”

从此,小花猫天天用心地练习本领。不久,他学会了钓鱼、爬树和捉老鼠,妈妈夸他说:“你进步真快!”小花猫开心地笑了。

小手是我的好朋友(儿歌)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各个部位,知道小手的作用。

2.会用词语“左”和“右”。

3.为儿歌加上动作,将儿歌与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内容。

4.培养幼儿爱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3页制作教学挂图,手部示意图,歌曲《幸福拍手歌》。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音乐律动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幸福拍手歌》,一边做动作,调动课堂气氛。

◎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并请幼儿猜一猜儿歌里面说的“我的好朋友”是谁。

2.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并根据儿歌编动作和幼儿一起做。

“有样东西人人有”,合掌左右摆动;“一只左来一只右”,分别伸出左右手;“穿衣吃饭都靠它”,双手握拳上下绕;“它是我的好朋友”,双手拍胸后抱肩。

◎认识手。

1.教师将手部示意图贴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识大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通过问答式的儿歌形式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下面这首能够体现手指特征的儿歌,让幼儿通过比较手指的大小、长短来感知自己的小手,帮助幼儿更牢固地记住和分清五个手指。

儿歌:“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楼、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3.讨论:我们的手能干什么?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讨论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穿衣服、吃饭、拿东西、画画、玩手指游戏、手工小制作等。

◎游戏。

1.游戏一:听指令做动作。教师说举手、拍手、伸手、握拳等,幼儿立刻按指令做出动作。

2.游戏二:谁在我左边,谁在我右边。请幼儿站队并分别说一说自己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分别是谁,然后调换位置继续玩。

◎朗诵儿歌《小小手》和《左手和右手》(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儿歌

小小手

拉拉手,拍拍手, 

我们都有一双手, 

做早操,拍皮球, 

写字画画都用手。 

小小手,小小手, 

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左手和右手

左手和右手,

一对好朋友。

左手加右手,

十个手指头。

左手帮右手,

洗脸又漱口;

右手帮左手,

画画又打球。

左手离右手,

做事没帮手,

右手离左手,

做事难成就。

左手和右手,

永远做朋友。

冬(儿歌)

活动目标

1.感知冬天的特征,对大自然的变化能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认识雪花的形状,乐意大胆与他人进行交流。

3.能背诵儿歌,体验儿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根据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4页制作教学挂图,雪花图片,动画片《雪孩子》,冬天美景图片。

2.幼儿准备:小班教材《语言》上册第24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课题。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观察冬天的兴趣。教师引导话题方向,如冬天的天气如何,周围景色的变化,动物行为的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冬天人们的衣着变化等。

2.教师展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挂图中的景物和人物。

提问:下雪了,为什么到处都是白的?房子和大树上白色的东西是什么?大树为什么会变得光秃秃的?小朋友们身上都穿戴了些什么保暖的东西?他们在雪地里玩什么?

◎认识雪花。

1.听《雪孩子》的主题曲,提问:歌曲里面唱的是什么?你们见过雪花吗?雪花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叫“雪花”,它是花吗?

2.教师展示雪花的图片。数一数,雪花的“花瓣”有几朵?漂亮吗?

3.教师总结:雪花是由小冰晶增大变来的,而冰的分子以六角形的为多,因而形成的雪花多是六角形的。但是大自然中却几乎找不出两朵完全相同的雪花,就像地球上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一样。比较大的雪花肉眼可以看得到形状,但一般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清楚雪花的形状。

◎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欣赏儿歌。

2.教师展示冬天美景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冬天美景。

3.提问:冬天里刮起了什么风?什么在空中飘?大地变得怎么样了?

4.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几遍。

5.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儿歌。

6.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编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北风是怎样刮的?北风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雪花是怎样飘的?谁可以表演一下雪花飘的动作?大地一片白,积了好厚的一层雪,我们可以在雪地里玩什么?你们觉得冬天有趣吗?冬天还可以做什么运动?

◎观看动画片《雪孩子》。

活动资源

《雪孩子》主题曲

雪花,雪花,    

洁白的雪花,    

飘呀飘,飘呀飘,  

为大地披上银纱。  

雪花,雪花,    

可爱的雪花,    

转呀转,转呀转,  

伴随我一起玩耍。  

来吧,来吧,    

小白兔快来吧!   

来滑雪,来滑雪,  

让歌声一路挥洒。  

啦……       

拥有朋友多么快乐, 

转呀转,转呀转,  

田野森林都是我的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