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与创新

提高与创新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不断涌现出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快速崛起,成为了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的办学效益逐年提升,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校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有学校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文明、庄重,衣着仪表及为人处事都以身垂范,给予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积极影响。

提高与创新

——任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的日子里

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自2002年实行“名校带民校”(银川一中带外国语)的办学模式。2009年1月银川一中校长王力争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担任校长。为不辜负组织的期望,经过慎重考虑我接受了领导委以的重任。到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上任后,我通过调查摸底,在前任校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现状,采取了比较稳妥的改革措施,坚持“为成功的人生作准备”的办学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发展特色”的办学风格,主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坚持民主治校,接受教职工监督,听取师生的合理化建议。基本保持学校原有行政班子,只在分工方面进行微调,发挥行政人员的管理优势,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学校初中部教师既有少部分银川一中的公办教师,又有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聘任的教师——即民办学校教师。作为民办学校的老师,他们总有一种自卑心理,感觉自己不如公办教师那样体面、那么有尊严。针对这种现实,我积极主动地与办学企业老总进行多次交流、沟通,达成共识,要使学校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必须树立更高、更远的办学目标,必须把稳定教师队伍作为重中之重,为教师争取了更为优越的工资待遇。在校内,我积极倡导推行特色班教师与实验班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打破以前那种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努力为教师安心工作和潜心教研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通过评选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引领广大教师更新理念,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2010年我积极向教育厅等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为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争取职称评定名额,使达到相应级别的教师能够顺利晋升职称;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为学校争取了10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的名额,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培训,使民办学校的教师在工资收入、社会声誉等方面能够享受到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增强了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此逐步打消民办教师的自卑心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了教职工的潜能,使他们快乐教书、快乐育人,坚定树立无论是在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任教,教书育人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的价值理念。

实施新课改以来的实践,使我更加明确办学理念、教师素质、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办学理念是引导,教师素质是核心,学校文化是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主阵地,学校只有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快乐成长,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政策,积极、主动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办公条件,实现了班班多媒体,老师人人有电脑,美化了校园环境。每年中考前,我都主动去银川市知名的初中学校“取经”,借鉴兄弟学校的备考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让自己的老师开阔视野,并把先进的经验应用于教学中,使自己的学生训练有素。我引领全校师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完善、提升学校的管理制度,带领全体师生构建学习型校园。在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管理中,我亲自起草了《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发展五年规划》,我提出“人人能成材,个个有舞台”的人才观,这是“银外”独有的校园教育行为文化,实行“X+2+1”[课程+(国学+外语)+一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及特色,这是银外独有的校园课堂特色文化;厉行“银外四欣赏”,这是银外独有的校园特色精神文化。践行“坚韧自强、尽责感恩、笃学进步、开放创新”的银外独特的人文精神。学校在“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弘校”办学战略的引领下,努力提升教育品质,稳定师资队伍,使学校教学一直保持高质量,学校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通过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改理念,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办学经验,大胆探索实践,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在高中实施了“四段六步”、初中实施了“五步法”教学模式,得到了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管理中我大胆起用年轻优秀的教师,不断创新,带领青年教师搞教研、搞教改,向青年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让一批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使学校出现了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新局面。近几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不断涌现出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快速崛起,成为了教学的骨干力量;学校的办学效益逐年提升,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学校现已获得“全国百强民办学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基地”“银川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校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真搞好绿化、美化工作,根据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的布局情况,搭配相应的树种与花草使之融为一体并构成一幅优美的立体画,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富于丰富的教育性,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在学校获得自然之美的熏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经过绿化、美化,校园清静而不失典雅,校舍干净、整洁,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清爽、亲切、愉悦的氛围。校园适当位置悬挂标语、书画、名人简介,各班窗台上摆放各有特色的班花,此举有利于缓解生理疲劳,有利于学生形成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学校的每块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学校在大厅正中设置整容镜,让师生正衣冠,重仪表,弘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风。所有学校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文明、庄重,衣着仪表及为人处事都以身垂范,给予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积极影响。

我还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精神文化通常通过学校的办学目标、主题理念、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等营造特色,通过对外宣传口号等彰显,从而形成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氛围。教风严谨踏实,学风勤奋刻苦,考风整肃,久而久之,刻苦好学、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心理印象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这几年,我积极倡导走以“英语教育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为重点的英语特色和国学特色的强校之路。为了彰显学校英语办学特色,学校不仅在英语课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在课外还为同学们创造了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学校自编《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英语经典美文》等双语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适宜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所学的知识与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英语,充分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以国学经典推进素质教育是银外的另一大教育特色。学校本着“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国学教育理念,开设了“国学经典集萃”“儒家经典名篇诵读”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成长历程中逐渐形成品德高尚、志向高远、智慧多才的优良品质。作为学校行政领导成员,在工作中我从不满足,总是在不断挑战中完善自我。我一向主张自己要有较强的管理水平,更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这样,才能让老师尊重自己、认可自己。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认真学习同行们先进的经验,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大胆探索,曾先后在《宁夏教育》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我撰写的《高效课堂探析》一文获得自治区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我还与学校老师一道编写了《高效课堂》一书。近几年,我多次应邀代表宁夏或学校先后到黑龙江、辽宁、四川、河南、新疆、云南、陕西、内蒙古、广东、河南及我区各市县讲学,受到同行的热烈欢迎与广泛好评。

“银外人”在以“为成功的人生作准备”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为校园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以追求卓越为终极目标,把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有机统一起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彰显了学校精神文化,促进学校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让你选择,让你满意,助你成功”的满意教育,努力营造出一个求真、求实、创新、进取、充满活力的学校。如今,“银外人”正朝着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宁夏第一”的办学目标迈进。2013年寒假前,我向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全体教师发出倡议书,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六个一”,即:

1.写一篇教学论文或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2.读一本好书。

3.与一名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与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交朋友。

5.与一名校内或校外名师交朋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作一个强身健体、关爱家人及子女的生活规划。

让教师用自己的实践诠释对教学智慧的理解,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演绎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在近几年英语风采大赛、数学、物理、化学宁夏赛区初中组的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的获奖人数占全区初中组获奖人数的60%;可以说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获得了50%以上的奖项。中考更是连创辉煌。2012年中考成绩居全市前列,在各班持续保持高中升学率90%以上的基础上,学校其他各项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中考成绩银川市前100名银外就占了76名;600分以上的学生平均每班50人;455名同学被银川一、二、九等重点高中录取。学校先后获得“文明单位”“全国民办百强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担任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不到5年的日子里,有喜悦、有困惑,虽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成绩,但离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和学校还相差甚远。

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首先是育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即培育人才,既要培育人的才干,又要培育人的美德。我从事的是生物教学,所以,特别喜欢那个把师生比作“园丁”与“花朵”的比喻。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学生就是成长的幼苗。幼苗想要开出美丽的花朵,既需要园丁为它施肥、浇水、锄草、松土,又需要适当地修剪、打杈、喷药、捉虫;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风霜雷电的磨炼。传授知识仅仅是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就好比施肥和浇水,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悉心去做呢。而仅仅施肥和浇水两项,也有很大的学问。花的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对水、肥的需要量与成分也不同。可以说一株小苗能否开花,开出的花是否美丽,与园丁的每一分付出都有很大关系。漫步于花圃,触目所及的是各种鲜花艳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在极尽视觉享受的同时,人们会叹服于园丁的栽培艺术。而园丁的栽培艺术,正是老师们要学习的教学艺术!有句诗说得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想这应该是教育之理想的写照吧?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还应是促进创造的教育。这是关系到学习目的的问题。我们学习知识为的是创造。有人可能说是“学以致用”,也就是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但运用本身就是对知识的一种再创造。为考试而学习,为文凭而学习,为所谓前途而学习,这些学习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创造。学习的过程也应该是再创造的过程。古人用“蚕吐丝,蜂酿蜜”来比喻学习的过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春蚕吃的是绿油油的桑叶,吐出的却是白亮亮的柔丝;蜜蜂采集百花的花粉,酿出的却是香甜的美蜜。学生学习知识,绝不应该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而应是像春蚕和蜜蜂那样有所创造。教师教授知识,尤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传授,必须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创造的开始是质疑。古人讲“学贵有疑”“学则需疑”,都突出了质疑的重要性。质疑源于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理想中的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质疑,促进学生的创造作为核心。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样,使学生总是处在思考的状态中,那可能就是教学的理想化吧。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育。这是教与学的最高境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本身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但现实的教育常把学习搞得那么枯燥乏味,那么苦不堪言!学习的快乐首先源于知识本身。可以说任何一门知识都有着无穷趣味,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本身的趣味足以使学生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其次,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个人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收获的还有无尽的快乐、满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享受过这种快乐的。至少在幼儿时期是这样,每天都学到一点新奇的知识,回家就会高高兴兴地对爸爸妈妈讲。可惜后来这份快乐渐渐变成了厌倦和苦恼!这实在不是学生的过错啊!

学习最高层次的快乐来自思考和创造。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会意”源于他的思考,这种对文章意旨的理解与把握使他高兴到忘记了吃饭。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这种快乐呢?颜回跟随孔子求学,正因为他喜欢思考,善于思考,才对孔子的学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闻一以知十”,以至于“欲罢不能”。如何让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我们的教育应该重点研究的课题。

教师教学其实也是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教学的快乐首先源于学生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天真幼稚,学生的热情奔放,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质疑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等都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学的快乐还源于教师的创造。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享受传授知识快乐的同时,还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这就是所谓“教学相长”。作为一个教师,绝不能只抱着几本教科书,照本宣科地去做重复性的劳动,而要不断探索,不懈追求,领悟本科学问的奥秘和根本。如此授课才能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与学相得益彰,融洽和谐,那是多么理想的一个境界啊!

理想的教育理应产生在理想的学校,那么,理想中的学校又是什么呢?从接触过的观点、文章来看,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理想的学校是一个花园、乐园、书园;有人说理想的学校是全体师生诞生希望、成就梦想的地方;也有人认为理想的学校是为学生的美好未来奠基的家园……从教30年来,我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

我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元的,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而有特长的,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学校办出特色是达到这一理想境界的良好途径。在教育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今天,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当前世界上最好的学校,之所以被认为是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都在于他们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而我们很多学校特色只是在短期内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没有较长的连续性,也没有真正成就教师和打造出名校。我们应该以特色建设为突破口,认准方向,全力以赴,长期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学校办成能成长学生、发展教师、造福社会的乐园。

理想的学校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品位首先是一所学校的校园品位,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校园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一系列布置,应该考虑怎样给学生最大的便利;其次,学校的品位反映在学生的品格上,学校不但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品人格。学校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隐形的文化,学校的品味要通过人来显现,也只有最终通过人的显现才具有说服力。所以,现在我想得最多的是校风、教风、学风怎样淳朴、深厚,怎样才能让从学校走出来的每一位师生有思想、有品位。

理想的学校要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衡量一所好学校的标准不在于她有多少外表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她有多少优秀的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教师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其实伟大与成功并不遥远,只要做个有心人,成功来自激情,来自不懈的追求、卓越的努力,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冲动,就永远不会成功。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多考虑能够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应该建立怎样的人生价值观。现在许多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给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可为什么有些教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有的教师却不见有长进,关键在于动力。假如一位教师没有内心的需要、缺乏追求的欲望,那么再多的培训也是无济于事的,那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在教育上是不太可能出现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优秀,但如果每个教师都能有冲击优秀、追求优秀的愿望,那么这样的学校完全是有生命力的。

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批健康向上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真正的主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学生。而多年来,传统的教学只是机械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理想的学校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具有良好的习惯入手。2011年我在江苏挂职时,到一些学校考察,发现有的学校向学生开放了创新实验室、手工创作室,有的学校把电脑、图书架设置在学生常经过的楼道,有的学校规定每学期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一次,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假如绿色的草坪上没有学生读书的身影,红色跑道上没有学生青春的脚步,设施再先进的学校也只能是一潭死水。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主张学生要有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开展一些相应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时时学、处处学、事事学,这样学生在学校里形成的习惯将会使他终身受益。

教育是神圣与崇高的,理想也是神圣与崇高的,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激情满怀,理想因为有了教育而薪火相传。愿我心中的学校能成为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有欢乐陪伴,有惊奇迸发,能够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和价值。愿学校能成为教师心中的家园,他们在这里用微笑体验人生,用惊喜激活动力,从而积极地奉献,开心地生活、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