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戏曲

中国古代戏曲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戏——亦称戏文、南曲戏文,是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是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明清间亦称为传奇。窦娥是一个屡遭不幸、屡受压迫、最终冤屈而死的悲剧形象。《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抑人性的封建意识。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光彩的少女形象之一。

第三节 中国古代戏曲

一、主要作家作品

img6

二、主要概念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它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比之以滑稽取笑为主的参军戏或宋杂剧已起了质的变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久已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十三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最繁盛的时期。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形式是一本四折,有的还加一“楔子”。

南戏——亦称戏文、南曲戏文,是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是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因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元末明初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优秀作品,是南戏艺术成就的杰出标志。

三、主要作品分析要点

《窦娥冤》的主题、主要人物分析、艺术成就:(1)主题。通过窦娥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官府的污浊腐败、官吏的贪酷凶残及社会上各种恶势力对弱小百姓的欺压,热情讴歌了受压迫民众的善良品德和英勇坚强的反抗精神。(2)窦娥的形象。窦娥是一个屡遭不幸、屡受压迫、最终冤屈而死的悲剧形象。她本是一个善良安分的普通女子,孝顺守法,遵守妇道,但在高利贷者、社会恶势力、官府的层层欺压下,她逐渐醒悟过来,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敢于痛斥官府、控诉天地的女性。深刻的悲剧性,使这一形象光彩照人,蕴涵着丰富的审美价值。(3)艺术成就。首先是写出了窦娥的悲剧,通过紧张的戏剧冲突,揭示了悲剧产生的深刻社会原因;其次是刻画了窦娥这个典型形象;再次是语言本色、自然、个性化,既直白又有意蕴;最后是对后世文学、戏剧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西厢记》的主题、主要人物分析、艺术成就:(1)主题。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2)主要人物形象。①崔莺莺。她是一个为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生于相府,才色出众,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内在的激情。封建家庭教养,无法完全窒息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最终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老夫人的约束,大胆追求到自己的爱情。《西厢记》通过刻画崔莺莺矛盾的恋爱心理和她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得成眷属的过程,给了有情人以希望。②红娘。她是一个丫鬟,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卑贱者。她在帮助和促成张生、莺莺的爱情婚姻中,在与老夫人及郑恒的斗争中,表现了自己伸张正义、助人为乐、勇敢机智的性格。(3)艺术成就。①刻画了崔莺莺、张生、红娘、老夫人等人物形象;②剧情完整,结构严谨,并巧妙设置了一系列“悬念”推动剧情发展;③语言本色,时见典雅和富丽,人物语言能做到个性化。

*《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高明的《琵琶记》是南戏的代表性作品,戏中成功塑造了赵五娘这一女性形象。在戏中,她既要侍奉公婆,又要担负全家的生活。为了丈夫,忍受苦痛,辛勤劳作。生活艰难时只好背地里“糟糠自厌”度日。是一个善良、任劳任怨而又备受压迫欺凌妇女的典型。

牡丹亭》的主题、主要人物分析、艺术成就:(1)主题。《牡丹亭》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抑人性的封建意识。它的主题既在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又超越了一般爱情的范围,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即要颂人欲,灭天理。(2)主要人物形象。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光彩的少女形象之一。她出生于一个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压抑窒息的官宦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严加约束,生怕她越礼,还给她安排了丫鬟以监视她的行动,请了道学先生负责她的教育,一心要将她培养成一个淑女。而杜丽娘自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后花园,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和人性人欲后,就情不能已,一往情深。由此她因情入梦,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在生生死死中大胆突破礼教的禁锢,追求自己爱情,甚至满足自己作为人应享有的情欲。杜丽娘最终觉醒并成为一个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性人欲,反对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青年女性。(3)艺术成就。①“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生与死、人间与阴府、梦境与现实依次转换,交错呈现,构思巧妙,剧情曲折。②人物刻画成就突出,尤其能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得细腻、深婉。③语言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既富文人色彩,典雅蕴藉,又具市井气息,通俗晓畅。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1)强烈的对比艺术。以第二十四出《惊变》为转折,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刻画出了李隆基、杨玉环等人物的性格特征。(3)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4)具有神话色彩。

《桃花扇》的主题和艺术成就:(1)主题。“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明王朝兴亡的过程及覆灭的原因,从中总结出历史教训,为后世提供借鉴。(2)艺术成就。①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有机统一。剧中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有史实依据,真实可信,但作者又没有拘泥于历史,依然能根据需要进行艺术加工。②新颖的构思。表现在寓兴亡于爱情,又将两者具体化为一柄以血痕点染而成的桃花扇。③能根据剧情运用或柔或刚的语言,形成优美温柔与慷慨愤激相统一的语言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