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紧盯孩子的学习进度

紧盯孩子的学习进度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爸妈很担心这样的情形,并且每天都紧盯华华的学习进度。来自于兴趣和动机的学习力,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有!最早影响孩子的是父母,等进入学校以后,就是老师。与其紧盯着孩子的学习进度,每天问孩子考试准备好了没有,功课写好了没有,努力为孩子在课后安排各种补习,让孩子觉得“书是为爸妈念的”,倒不如釜底抽薪,从根本改变,找回孩子主动学习的动机。

22 紧盯孩子的学习进度

教养情境

小学二年级的华华讨厌上学,更讨厌读书,因为上学很无聊,坐在教室里一整天,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听老师从早讲到晚,一直讲、一直讲。爸妈很担心这样的情形,并且每天都紧盯华华的学习进度。有一天,华华却悠悠地对爸爸说:“隔壁的明明说,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讨厌上学,比我早一年呢!”在不能改变学校教育的前提下,小华爸爸有机会改变孩子对“学习”的观点吗?

一个从小热爱动物,喜欢收集各种生物标本的小男孩,他的爸爸是知名的医生和科学家,担心孩子“玩物丧志”,大学时送男孩去念医学院,他在医学院学到生物和解剖学知识,并加入自然科学社团,但是由于男孩只要看到血就害怕,爸爸又将他送去念神学院,男孩只好寄情于自然科学书籍和野外采集标本的活动,特别是甲虫标本的搜集。

“有一天,我剥去一些老树皮,两只稀有的甲虫赫然出现在眼前,我赶紧一手捉住一只。就在这时候,第三只甲虫出现了,我可不想放弃,于是我把右手的那只,先放在嘴里,忽然甲虫排出一些辛辣的液体,哎呀!烧得我的舌头好痛,不得已只好把甲虫吐出来,甲虫一下子就跑掉了,而第三只甲虫也没有捉到。”

如果你猜想,一个会笨得把甲虫放进嘴巴里的人,将来应该不会有大出息吧?那你就错了,这个小男孩叫做达尔文,他后来写了《物种起源》,挑战《圣经》上“生物是上帝所创造,物种是不变的”观点,改变了世人对自然物种的看法!

事实上,达尔文一生都为了依着自己的“兴趣”而努力,即使家人不赞同,他还是用无比的执著和求知的热情,克服病弱身体的限制,坚持自己的兴趣。从小猎犬号航海回来,到《物种起源》的出版,实际经过了23年的光阴,达尔文用无比的毅力和坚持,去完整建构他的理论。他还说:“我终身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志向,就在于生物学的研究工作。”

填鸭式教法磨灭孩子的学习动机

学习早已脱离过往的面貌,单是通过填鸭累积死知识,并没办法让孩子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当所有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都能在网络上轻易获得时,这一代孩子该学的是“活化知识”的学习力,并懂得分析、创造、建立知识,并将它应用在生活上。

那么,什么是“学习力”?爸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力?

童年时每天像个野孩子在外面玩,自己发明玩具和玩法:拿叶子黏榕树的汁液、摩擦发出蝉叫声、用竹子做竹枪、用凤仙花擦指甲的刘美娥校长认为,“对大自然和万事万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其实是人的天性”。来自于兴趣和动机的学习力,其实每个人天生就有!

最早影响孩子的是父母,等进入学校以后,就是老师。但是,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学校的教育模式,往往不利于孩子天性的发展。举例来说,大人喜欢用“小孩子有耳无嘴”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要求孩子照大人说的话去做就好;加上很多家庭的环境太好,大人怕孩子弄脏、弄坏、弄得不好,越俎代庖帮孩子做事,使得孩子的学习机会被剥夺,没有机会去自主地尝试、学习、探究,孩子自主学习的动机就会渐渐消失。

等孩子进入学校后,学校老师如果只会用填鸭式的教法,像是老师说:“a、o、e,跟我读就对了”,不给孩子机会去尝试,渐渐地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消失,兴趣也跟着不见,养成“我是为了爸爸妈妈,去应付这些功课”的心态。

另外,学校因为孩子多、老师还有既定的教材要教,只好叫孩子“听我的就好”,没时间留给孩子思考和讨论,但是,思考和讨论却是学习上极为重要的过程。孩子本来很想发表他的看法,但是时间有限,所以两三个小孩说完后,老师就说:“好了,下次再说。”可是下次又是不同的讨论。于是,慢慢的孩子再也不想响应课堂问题了。

又或者,如果孩子所讲的跟老师设想的答案不同时,老师就说:“那请其他人来说。”如果讲的答案跟老师不同,老师就不给孩子肯定,慢慢的孩子学会“附和大人的想法”,也就没了自己的思考力、判断力

做孩子学习的良媒

依据《亲子天下》2008年的调查,在可供复选的选项中,78%的孩子用功读书是为了考上好高中,43%的孩子是为了让爸妈高兴。

与其紧盯着孩子的学习进度,每天问孩子考试准备好了没有,功课写好了没有,努力为孩子在课后安排各种补习,让孩子觉得“书是为爸妈念的”,倒不如釜底抽薪,从根本改变,找回孩子主动学习的动机。

达尔文的故事足以印证,英国知名教育家史宾塞的说法:“没有什么比满足孩子的兴趣,更有吸引力,也没有什么比兴趣更能让孩子忍受,哪怕是吃苦受累。”

刘美娥校长也同意地表示:“兴趣真的很重要!有了兴趣,注意力、持久力也会跟着来。”所以,爸妈应该要有技巧地诱导,让孩子对万事万物产生好奇。探索和体验,往往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过程,比方说孩子从玩之中发现科学的真理,比如玩颜料发现颜色的混合结果、电池为什么能让车子动……

没有让孩子在学习中“玩”,只告诉孩子标准答案是什么,赶快背起来,孩子自然会不喜欢学习。爸妈也要知道怎么跟孩子玩,不可以有自己设想好的步骤,要求孩子一定要照着顺序做,或是说“哦!你真笨,怎么玩那么久”、“怎么那么差,都弄不好”,否则会让孩子兴趣缺失。

针对爸妈头痛、孩子挫败的写作业问题,刘校长分享过个人的成功经验:“就像相亲要留下第一次的好印象,学习的开始,也要让孩子觉得有趣!”当孩子初次踏入写作业的船上,爸妈一定要好好地把写作业的环境布置起来,可以替孩子放个音乐、或是让孩子吃一些点心休息一下,再开始写。爸妈要用心、有耐心,一开始从头陪到尾、慢慢地只陪一半……步步为营地训练孩子独立写作业。

学习不一定是“快乐”的相反词,就算是学注音符号、英语字母,其实也是可以从游戏中来学习,比方说把注音符号做成卡片,亲子一起玩,让孩子觉得有趣,等到要写时就比较不会痛苦。千万不能只叫孩子写,或是孩子写不好你就擦掉。

乘法口诀也是,不让孩子知道为什么“2×2=4”的原理,只要求孩子背乘法口诀,把数学的定理“灌”给孩子,要求孩子说:“今天要背,明天就要考,考不好就……”还加上惩罚,孩子自然会一点兴趣和动机也没有,觉得“念书真讨厌!”

建构乐于学习的家庭气氛

除了消极性地“应付”学校的作业,爸妈还要替孩子建构乐于学习的气氛。学习不等于学校的功课,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上了学才开始“学习”,如果刻意将学习与生活分割开来,特意频繁地再送孩子去“小小科学营”、“小艺术家之旅”……结果往往弄得大人和小孩都疲于奔命,没有办法好好地过日子。

关于学习,其实可以很生活的,曾任信谊基金会实验托儿所所长的陈泽佩老师分享她的心得,建议爸妈只要“陪他玩→找出有兴趣的面向→提供进一步需要的工具”,就能建构乐于学习的家庭气氛。

孩子的学习是很生活的,只要爸妈愿意陪孩子玩,就自然能知道孩子在探索、发现什么。顺着孩子的兴趣来走,当孩子对什么有兴趣时,你就跟他一起观察、讨论,跟他一起想,就好了。比方说,当孩子喜欢玩车子时就陪他,不要认为孩子一直玩车子不好,应该要玩积木才行。顺着孩子、跟着他,看他做什么,跟他一起玩,就是最好的方法。

顺着孩子的兴趣,提供适龄的工具和相关的书籍给孩子,比方说当孩子喜欢自然观察时,可以提供孩子放大镜,让他可以更深入地观察自然界。给放大镜会比提供一个显微镜更好,用显微镜的话,爸妈可能因为担心孩子不会使用,从头到尾提醒孩子:“不可以这样”、“这个会破掉”……反而干扰孩子的探索。

生活中其实处处是学问,比方说:洗澡时在澡盆中或浮或沉的各式玩具,就隐含浮力概念;帮妈妈煮菜时,菜肴的搭配,能促进数学、化学、美学的概念……陈泽佩老师提醒爸妈:“家长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好像每个礼拜都一定要陪孩子探索。只要愿意、有空就好好地陪孩子就好。”

只要爸妈能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尽情“研究”周遭的各种事物,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并获得知识,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家庭气氛呢!

爸妈的疑惑

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上学了,甚至连书都不想看……怎么办?我可不希望孩子停止学习啊!

孩子不喜欢上学、讨厌读书,真的很令爸妈烦恼。毕竟上学是孩子每天都要做的事,可怜的孩子,不就每天都要做讨厌的事吗?建议你从两个方面来着手:

确认学校学习进度

先看看孩子的学习进度,是不是因为哪个环节卡住,导致后来都跟不上,还是老师上课说的内容都像“鸭子听雷”,在理解上有困难,所以越听越没有信心,只好自动“关机”,整天枯坐在教室里。如果是这样,就应该针对孩子的情况,协助孩子跟上进度。

养成学习动机

在家庭中建构“乐学”气氛,从孩子的兴趣开始,比方孩子喜欢车子,就替他准备相关书籍或玩具,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好奇→追问→原来如此”的探究知识过程。等到孩子打开学习的触角后,相信他也更有能力和动机,试着从学校课本、老师的传授内容“汲取”自己可用的养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