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筑素质教育的大舞台

构筑素质教育的大舞台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并不仅仅以是否开设选修活动课、加强音体美等特长课为标志。在实践工作中,“勤奋进取,求实创新”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争创示范学校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独有的学校精神。

构筑素质教育的大舞台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的转变、认识的提高是转轨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让素质教育的思想为老师、学生乃至家长和社会所真正地理解和认同,才会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去自觉投身于这场巨大的变革中去。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其目的是提高人的质量,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以高质量、高水平步入社会,不仅是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而且能够发挥人的特有作用,促进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并不仅仅以是否开设选修活动课、加强音体美等特长课为标志。正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所说:“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要开设选修课,开展课外活动,就是发展特长,是不全面的。选修课、课外活动发展特长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也常常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因校制宜、着眼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全面成长。”

二、依法办学,主动发展

1.学校主动发展的实践

(1)培育“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

江泽民同志1989年来校视察并为我校题词“勤奋进取,求实创新”。十年来,我校将“勤奋进取,求实创新”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学校工作。每年4月,我校均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座谈研讨,交流经验,发扬成绩,寻找差距,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八字题词”的理解。我们日益认识到“八字题词”是现代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具体体现,为我校形成“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教学革新思想奠定了基础。在实践工作中,“勤奋进取,求实创新”已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争创示范学校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是可持续发展的独有的学校精神。“八字题词”深入人心,目前,学校初步形成“求实、创新”的领导管理作风,“严谨、求精”的教风和“活泼、进取”的学风。

(2)以现代人文精神培养为切入口,主动投身课程改革

我校是上海市首轮课改试验学校和二期课改研究基地,课程标准中要求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传授。我们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我校搞好课改试验的一个重要切入口,除了在学科上进行实验以外,重点在加强德育上予以突破。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现代人文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在学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努力下,以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为核心、以活动教育为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成绩显著。我校坚持学生基本政治观点的教育,在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高中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建立业余党校,认真组织邓小平理论学习。三年来,我们卓有成效地开展“三观五心一高”社会责任教育。针对当代中学生的短处与不足,我们十分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高人文素养。我校以学生为主体建立80余个社会实践点,加强日常社会实践;组织学军学农学工;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政治课改革组织高一学生到南京、绍兴等地进行生存训练,让学生自主管理的条件下独立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在假期组织学生举办特色夏令营。如上井岗山寻找革命的根——“重上井岗”修学夏令营,赴延安点燃理想之火——“抗战之路”德育夏令营,去云南采访同龄人——“希望之旅”扶贫夏令营,到小洋山、环保村开展环保考察——“走向自然”环保夏令营,寻访文化巨匠的成长足迹——“文化苦旅”文学夏令营,到浙江开展爱的寻根——“人文教育”夏令营。我们注重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生生活积累,用社会这个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人生品味,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

(3)开展“文理相通、以文见长”探索,推进创新教育实践

近年来,我校逐步形成“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教学革新思想,并进行了探索,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我们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题,提出“五个解放”,即解放脑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质疑精神;解放双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解放嘴巴,创设条件让学生动口讨论、辩论、发问、演讲,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解放时间,让学生自己有余暇去探索;解放空间,全方位全天候开放学校场所,鼓励社会实践。构建有利发展学生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学精神的选修系列,调整课时,在总课时不变的条件下,增设研究性活动课程,建立板块式系列午会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开设周末系列讲座。特别是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大胆探索。如语文课以“文理相通”的思想开展主题教学的试验,教学进行开放式自主学习探索,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试行分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感悟教育、有志于教育创新的志愿者队伍。

(4)努力形成具有学校个性化的办学思想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十分重视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在丰富的办学实践中力求形成具有学校个性化的办学思想,我们经常在班子内和全校范围内组织教育思想的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和切磋讨论,汇总集体的智慧,努力形成校长自己的办学思想,并通过宣传变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和行动。

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以“三高五和谐”为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初步形成了“负担不重、质量较高、素质全面、扬长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健全自我、适应社会、主动发展、和谐成长”的课改指导思想。“九五”时期以来,又逐步形成以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学精神相结合,凸现学校扬长发展的“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教育革新思想。

2.学校主动发展的基本思路

弘扬“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巩固学校办学优势,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开展综合教育实验工程,以学校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深化素质教育,走扬长发展之路,争创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3.学校主动发展的主要举措

为落实学校办学目标,学校将综合性教育实验作为切入口,以课程革新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革新,全面启动七大革新工程。

(1)德育革新工程

力求反映未来社会对人才品德的要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设计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德育。以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为目的,以扩展德育活动为途径,以德育科目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学校的德育改革。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德育领导和管理,转变学校德育机制,健全德育规章制度,完善德育技术课程建设,坚持社会实践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校人文环境,促进学校文化建设,重视德育队伍的校本培训,改革学生品德评价,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密切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注重体验式德育学习活动的探索。

(2)课程革新工程

改变现行课程过于刚性划一的倾向,按照“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教学革新思想,确立了优化国家课程,推进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新的学校课程观,以通过整合不断优化社会人文课程、数理科技课程和体艺劳技课程,构建具有校本特征的跨学科综合课程。近期在周课时、单位课时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课时分配的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增设以“文理相通”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综合课程为基本内容的校本课程;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实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层次,试行“学分制”,完善学生学业评价。

(3)课堂教学革新工程

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举措的教育革新观,实施以改善师生关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活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分组、分层教学的改革试验,注重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新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角色、学生地位、师生关系、课堂组织形式的内涵,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4)跨世纪师资建设工程

突出校本培训,狠抓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狠抓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建设,加强“学习化组织”的建设,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用办学实验课题组织教师科研,建设开放型、实验型教师培训基地,健全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一支拥有特级教师3-5名,市区知名学科带头人10-15名的名师队伍,形成一支认同“文理相通、以文见长”办学思想自觉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

(5)综合性教育实验工程

实施“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综合性教育实验工程,将实验工程的触角深入到学校各个领域,通过实验力求形成“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教育模式及其理论框架,形成学校课程体系,编写一批跨学科、综合性、专题性校本课程的试用教材,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操作系统和一批“文理相通、以文见长”教育教学个案,推出一批名师,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管理模式。

(6)教育设施改造更新工程

继续加大学校硬件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启动电脑房的更新改造项目,加快学校园林化建设的步子,新建校园广场和标志雕塑。通过教学环境与教学硬件的改善,尽快达到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的硬件标准。

(7)组织管理革新工程

构造基于“学习化校园”理念的学校行政组织及其管理体系,形成精简、务实、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行政作风。学校管理重心按照扁平化原理由条向块转变,成立“教师家长委员会”,完善有利于各科、组、室发挥职能的有效的管理体系;实现教育管理的自动化和电脑化;进一步健全教职工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体系,成立学生科学院,试行学生班干部短期轮职制。

三、加强管理,推进改革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上予以突破,在多年的教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由于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普通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全面性等基本特点,在班级授课制依然存在的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应按素质教育的精神,加强对教学要求和教学环节的管理,这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1.加强课程管理,在“开”字上下功夫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必修、选修、活动“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是上海市课改方案的主要特点,是全面提高素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举措。“三个板块”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三者只有优化组合,才能充分发挥最佳的综合效益,达到预定的育人目标。但由于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如何开设就大有讲究。

(1)开足开齐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学生走向社会必备的基础课程,在中学阶段,就提高学生的素质而言,绝无主科副科之分,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基础知识越全面,学习能力越强,视野就越开阔,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我校每学期的必修课程都保证做到开足开齐,同时我校提出把音、体、美、劳、技的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性学科予以加强,即使高三、初三年级也不例外。而对语数外等学科则按市教委颁发的课程标准下限予以开设,并从今年起实施每节课40分钟的新的安排,目的一是为了留出时间尽可能多安排选修、活动课程,二是“迫使”应试学科的教师去精心备课,精讲精练,提高效率。

(2)开全开好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一是课堂教学的拓宽和延伸,二是课程之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补充。为此,我校力求根据市教委所规定的学科类、科技类、技艺类的要求开全,目前我校每学期均要开设文学史、美文鉴赏、英美文学(外语)、时政述评、古文化史、影评、天文知识、录音机维修、数学思想方法、电脑编程、金融ABC、扎染自然辩证法、摄影摄像等覆盖各学科的选修课50余节。今年起,我校又对午会课作了重大调整,将艺术、科技、健康、特色、时政五大板块按科目化要求系统组合,注重体现本校文理相通的办学指导思想,受到学生欢迎。

(3)开活开多活动课程:相对必修课以集体授课形式,活动课程的开设则更有利于个性化的特长教育,实践证明,活动课是学生调节心理,展现自主性、独立性的天地,是训练创造思想的基地,因此开活开多活动课程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特长培养,我校每年均要想方设法挖掘教育资源,尽量多开活动课,目前每学期均保证开设诸如医学初步、旅游天地、心理卫生、插花、车模、管乐、英语口语、环保、头脑OM、工艺、棋牌、球类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班团队活动等100多门活动课程。特别是近年来,我校加强了研究性活动课的建设,先后开设社会调查,生物智能,环境教育等十余门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找出了一条新路,通过大量的活动课程,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在“优”字上下功夫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增设选修课活动课,必修课的课时减少了,教学内容的量也相应递减,难度有所下降,但是高考的教学要求并未降低,如何使教学质量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呢?我校坚持在“优”字上下功夫。一是通过学习讨论,力求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二是加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验等教学全过程的管理,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课程标准,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基础,在外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教学,该减则减,该加则加,不以尖子学生为教学量度的依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是围绕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与改革,如数学组“开放性探索教学”,语文组“表达训练生活化途径探索”、“主题语文教学研究”,政治组“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的研究”,外语组“交际英语初探”,全校志愿者已形成18个研究课题。同时精心开设示范课、观摩课,每学期均有一次主题研究活动,组织全体3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以主动学习和多媒体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课,又率先在全区开设创新论坛,讲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挖掘潜力,注重教学双边的和谐性。以政治思想课为例,教师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原则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每节课前请学生进行新闻述评,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来分析身边的事件,既增强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录制100多部录像片,力争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生动、形象。用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来配合教学,如组织高一学生到南京进行生存训练,组织高二学生开展市场消费、物价、公民生活现状的社会调查;组织高三学生在学习有关政党制度,党的宗教政策时,进行实地考察,列席人代会,参观寺庙,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成绩的评估上,用撰写小论文来代替期中考试,注重学生的真实思想状况,提高了政治课的实效性。

3.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在“稳”字上下功夫

重视教学常规的建设,以保证教学的稳定性、连续性。长期以来,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目标设定、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学生作业、测验考试、质量反馈等均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早在1995年,我校就制定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我校率先砍断四条绳索,不补课,不频繁考试,不以分数为评价唯一标准,不施加过重课业负担,学校既有明文规定,又有定期检查,使之成为全校教师共识。课改以来,我校结合二中教学管理传统,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切合实际的稳妥的目标;联系学校各级实际的管理水平,提出能为各级操作的方案,做到分析一点,实践一点,评估一点,总结一点,避免大起大落。对教学管理各环节进行目标管理分类,各环节有较为明确目标以及相应的检查制度。学校严格遵守学籍管理制度,无大龄退学,无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学校留级率1997学年度高中0.1%(2人),初中0.1%(1人)。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推进,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在教学管理的操作过程中。课改伊始,我们结合新教材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严格科学的课堂管理,逐堂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反馈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二中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实践。例如,我校的计算机课以“语言转向”为目标,着力于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努力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利用媒体演示实验为主要教学手段,利用自编教学软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适时评价,用以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实施一个时间段(一般以半个学期为限)之后,对其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以及方法与内容的契合进行总结,以求得必须的改进。类似的常规管理在日常的教学中持续反复地进行,既保证了教学随时间不断的改进,同时又使得改进得不至于有太大的跳跃幅度,从而确保了课堂教育的稳定。

在对“三板块”的教学管理中,我们注重有序和衔接。有序是指着力解决各环节的依次递进问题。例如,我校从预备班到高二均设置了“写作辅导”选修课,各年级都有各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预备年级要求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能够合理运用教材,结构完整;初一则要求在具体情节的描写上突出描写对象的特性;初二则要组合多个材料并进行恰当的剪裁;而初三要求在记叙文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并初步要求学生作文的语言达到生动形象。衔接则重在处理好各目标之间的相互铺垫,依次衔接,教导处将这些目标分交各年级任课老师,这样,即使教师发生变动,也不会影响选修课的目标和教学,做到了有序的纵向延伸。

此外,我们还注重“三板块”中同属性课程的横向覆盖,在完成必修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意向,通过选修活动课对必修课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拓展深化,这样学生所涉及的学习内容就更为丰富,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的智能体系和教学结构,将原来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4.加强教学组织的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

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三级管理,按照能级原理,校长室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负总责,制定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和整体计划,研究教学管理的重点,指导全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导处负责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具体指导教学工作,起好参谋和枢纽作用,做好全校教学的服务工作。第三级组织究竟以年级组为主还是以教研组为主体,我校认为应从实际出发,要注重实效。在课改起步的时候,由于课改分别在相应年级滚动实施,再加之选修活动又具有全年级参与的特点,因此教学管理的任务势必较多地落在年级组身上,因而年级组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教导处,既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又要担负选修、活动的教学管理,教研组人员分散,教学研究相对减弱,教学管理职能难以正常实施。为了加大素质在课堂教学中的力度,切实发挥教研组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已成为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从本校校情出发,在学校德育的良好基础上,在保留年级组的前提下,审时度势,从1996年起果断地恢复了教研组办公。从一年多的实践来看,恢复教研组办公有利于学科建设,各个教研组围绕学校的工作重心,努力构建本组的学科特色,在构建学科特色的过程中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由于同学科教师集体办公,教学上的切磋交流加强了,学术研究的氛围浓厚了,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落到了实处。例如我校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数学、语文组分别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研组和区青年文明岗。

5.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字上下功夫

柳斌同志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一条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几年来,我校以名师造就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在“高”字上下功夫,采取了“四注重,四提高”的做法:即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注重课改的实施与管理,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性;注重教科研,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注重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名师出高徒、高徒出名师。教学相长,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同时,也一定能锻炼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是从这个视角着眼,我校根据“提高,充实,调整”的六字方针,制定师资培养计划,以评选校学科带头人,特色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师为抓手,抓紧在职进修、业务深造,加强教学研讨,科学研究,自学交流,努力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同时,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鼓励优秀教师多上课,先后选送16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进修硕士课程或攻读硕士学位。在打响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以来,我校共有60余位教师报名争当创新教育攻坚志愿兵,经学校评审,区级志愿者14人,校级14人,在教研组建设中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有希望的青年教师为序,加强梯队建设,目前在语文组已收到显著成效,外语、数学等组也初见效果。在师资建设中,我们还十分注重做到“四个完善”,即完善教师的选拔定位,完善教师的带教培训,完善教师的成长环境,完善教师的评价激励。学校十分重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选拔定位问题。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确定发展方向,为他们选派品德优良、业务精湛和事业心强的中老年教师为校内导师,并在校外聘请专家和大学教授做他们的专项导师,如胡燕菁老师经特级教师叶锦义带领获得上海市青年教师数学大奖赛一等奖。本人破格晋升一级教师。学校以多种形式宣传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助你成功活动,形成了以当名师,做骨干为光荣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建立了自我评价、组织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家长)评价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盘活人才资源。我们在对不适应二中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出路的同时,积极引进外校以及外省市骨干教师,为学校师资队伍“输血”。以我校在选修、活动课程的目标要求,逐个定位,特别是将部分青年教师定位为学校紧缺的科技、家政等技能类的选修、活动课教师,请外聘教师带教,开设大奖赛评优,予以奖励,每学期末均要通过自评、学生反馈予以评价,并结合结构工资的发放予以奖惩。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数量足够的选修、活动课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1991年至今,我校从选修活动课教师奇缺,到目前全校80%的教师都能兼教1-2门选修活动课,就是贯彻了上述“四个完善”的结果。

6.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主”字上下功夫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并让其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得到和谐发展,而这一要求又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实现的,因此我校就在“主”字上下功夫。首先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目标,坚持正确的“学生观”,一切从学生的身心规律和特点出发;坚持“发展观”,研究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开展学法指导,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坚持摒弃题海战术,变“喂”为“觅”。使学生养成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坚持松绑,提出“五个解放”,解除过重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坚持不集体购买市教委规定以外的教学参考书及习题集,切实做到“学习负担不重,教育质量较高”。每学期组织作业时间的问卷统计。以1999年5月的统计为例,基本初中学生每天1.3小时,高中学生每天1.7小时内。第三,实施因材施教,学校坚持不按成绩分快慢班,而是在学科内试行分层教育,如高一外语分为A、B两级,到时学生按各自程度在指定教室上课,同时每个学科内均有因材施教的要求,允许学生免修免考,允许学生重考再考,作业布置必做与选做相结合,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学、自觉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特色

1.具有校本特征的办学观念初步形成

坚持鲜明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致力于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奠定基础。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三高五和谐”,即高素养、高智能、高度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为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初步形成了“负担不重,质量较高,素质全面,扬长发展”的办学特色。确立“健全自我,适应社会,主动发展,和谐成长”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九五”以来,我校开始对学校的发展方向及办学特色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将二中置于世纪之交社会发展层面上寻找自身的立足点,又逐步形成了“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教育革新思想,从面向未来的高度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基础。

2.初步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办学水平

以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活动教育为特色的品德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成绩显著;必修课教学质量较高,选修活动课开设比较落实,语文、政治等学科在教改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以文见长的办学特色初见端倪,数学、外语等学科等试行分层教学,环境教育和科技教育成效显著,各类优秀学生成批涌现;文理相通的办学实验开始启动;群体性教育研究活动和素质教育探索创新活动稳步发展。

3.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已初见端倪

课程教材改革的整体实验,使学生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曹杨二中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更上一层楼的目标。以社会责任感较强,人文素质较高,文理基础较好,重实践求创新为特色的曹杨二中学生人格特征已初步显现,优秀学生成批涌现,各类竞赛屡屡得奖,小作者、小翻译、小小艺术家等一大批特长学生层出不穷,在学科教学中努力渗透人文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深化社会实践,强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尤其是我校连续两年对升入高校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仅能很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式,成绩优良,而且他们的人文素养、工作能力、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受到各方好评,成为学生中的骨干,受到社会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