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快速适应环境

快速适应环境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你是否发现现在的你长得更像“大人”了?伴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悄悄发生变化,我们会逐渐按照“大人”应该有的行为规则来要求自己,这一方面,会让我们觉得自豪;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感到压力,让我们有时会觉得有些不知所措。考试成绩逐月下降,从入学时的前几名下降到期末的二十几名。可喜的是,她及时总结了自己的教训,认识到老一套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案例展台

金姣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心里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但到了中学以后,才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学习成绩在班里并不是很出色。而且,班上多才多艺的同学很多,各自都有自己的强项。更让她伤心的是,她觉得自己好像在同学之间也不像小学时那么受欢迎。这些使她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简直有些不知所措了。

案例解读

当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时,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会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比如,学习感觉吃力、和同学不能很快融洽相处、老师比原来严格等等。如果你有这些方面的感受,请不必慌张,因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每个刚刚成为中学生的同学必然面临的问题。

为什么会不适应

1.学习压力增加

与小学相比,中学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课程的门类增多了。而且,每门课程的内容在小学基础上深化了许多,难度也大大提高了,比如,代数开始学习简单而深奥的三角函数,接触新的课程,几何更是公认的不易学好的课程,语文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要求也更高了。这些变化势必会使同学们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某个同学所特有的,而是所有同学都会面临的,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更为重要的是,升入中学就要面临中考,而中考对每个同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进入初中就意味着备战中考的马拉松长跑开始了。同学们怎么会不紧张呢?

2.学习环境改变

可能对很多同学来说,你现在就读的中学和原来上学的小学不是同一所学校;即使是同一所学校,老师是陌生的,同学也是陌生的。总之,进入中学就意味着环境的改变,而环境的改变肯定会给你带来压力和紧张,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你可能听爸爸妈妈说起过,刚送你进幼儿园时你非常不愿意。同样的道理,将来你考上了大学,虽然你对大学生活有新鲜感,但同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尽管那时候你比现在大了好几岁。

3.社会角色转变

你是否发现现在的你长得更像“大人”了?伴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会悄悄发生变化,我们会逐渐按照“大人”应该有的行为规则来要求自己,这一方面,会让我们觉得自豪;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感到压力,让我们有时会觉得有些不知所措。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体验到慢慢长大所带来的快乐,但也会有成长的烦恼伴随着我们。

如何适应新的环境

如何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化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之所以有的同学在升入中学后会觉得不适应,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压力的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学的生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中学的学习比小学内容更多、难度更大、系统性更强。如果没有掌握适宜的学习方法、习惯,要想获得好的成绩是很难的。因此,你应该逐渐学会怎样更合理地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怎样记笔记、怎样总结学过的内容、怎样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

2.尽快交上新朋友

进入中学后,调整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对于适应新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尽快交上新朋友,与朋友们分享你的烦恼和快乐,也是很重要的。只要有了友谊,你的心灵将不再感到孤独。所以,进入新学校之后,你应该尽可能地结交新朋友,并且多与朋友们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经过交流之后,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可能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你的感受可能是大家共同的感受。与朋友们取得共鸣之后,你就不会感到惊慌失措,对未来也会充满了信心。通过与朋友们的交流,你不仅获得了心理安慰,而且在你的朋友中,可能有人会告诉你应该怎样做。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没有哪个人的生活完完全全是一帆风顺的。挫折绝对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可避免,经常会出现。我们正是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我们就不可能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挫折是一种重要的人生阅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与困境、逆境抗衡的能力吧!

当然,如果你对于新的学习生活已经有了非常不习惯的感觉,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而是应该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你以为很严重的问题,其实可能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你告诉他们,他们就会指导你应该怎么做,帮助你渡过“难关”。但是,如果你不让他们知道,只是自己着急,可能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就像食物放久了会发霉一样,如果总将心事藏在心里,它也会发霉、变质的。记住:当你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应该求助于父母和老师。可别让自己的心事发霉了哦!

案例展台

吴彬学习刻苦勤奋,但不讲究学习方法,在小学学习时,凭着努力,每年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进入中学后,课程增加了,教材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因而对理解记忆、独立思考、抽象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方法要求越来越多。可是她仍然不重视学习方法,靠少玩、增加学习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考试成绩逐月下降,从入学时的前几名下降到期末的二十几名。可喜的是,她及时总结了自己的教训,认识到老一套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新的学习要求。仅靠拼时间已经不行了,必须学会灵活的学习方法。从第二学期开始,她不再死记硬背,在学习中尽量求得理解,搞清教材内容的实质和内部联系,并通过分析和比较,形成知识体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她的学习能力,到第二个学期结束时,她跃入全班前几名的行列之中。事实证明,智商和努力固然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方法比智商和努力更重要。

案例解读

掌握学习方法的意义

1.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学会学习,才能把功课学好”、“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节省时间,用比较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东西,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是有经验的同学的话。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课程增多了、内容更难了,这对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停留在苦学、勤学的水平上,将很难应对学业。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中学生必须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受益终生

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要想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仅仅靠在中学甚至大学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在走出校门之后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几年不学习,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就变得陈旧过时,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所以,终身教育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我们必须有的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因此,我们现在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掌握知识、技能,但除此以外,学会如何学习是对我们的毕生发展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1.根据学科规律和自身特点,合理安排时间

我们的情绪和记忆等都有一定的周期,可能某段时间我们觉得记忆力特别好,或某段时间我们觉得没有耐心,这就是我们的生理和心理节律在起作用。学习时各个脑区的活动也不同,言语和逻辑等中枢在左脑,艺术、运动等中枢在右脑,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文科、理科的学习方法会不一样;同是文科,英语和历史、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持续地长时间地记东西肯定会感到头昏脑涨,所以学习内容要交替进行,记忆和练习交替进行。

还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同学思维敏捷,但坚持性差,这类同学应该使用“交替学习法”,有的同学思维速度比较慢,但坚持性较好,这类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力”优势。反应快但不准确的同学要尽可能地细心,细致但思路狭窄的同学应尽量拓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讨论。如果觉得很累或不想学习时,建议大家出去运动一下。如果强迫自己坐在那里,也不见得能学得进去,运动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但状态好时就要全神贯注,尽量提高学习效率。

2.做好预习、复习,认真听课

预习既是对学习新知识的初步感知,又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承上启下。了解新学习材料涉及的相关内容,知道新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是自己觉得特别难的,便于听课时更有目的性。听课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讲课时常把知识条理化,知道哪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更难,听老师讲一遍有时胜过自己默看好多遍。听课中要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力求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的问题。做笔记能使我们抓住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记笔记比按文章序列记笔记回忆的成绩要好得多,这样有助于对学习材料建立内在联系。

复习是学习新知识的巩固阶段,它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系统连贯、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复习从方式上分为阅读教材、整理笔记、做习题等。阅读教材是将学过的课文进行粗读和细读,将重要内容背下来。整理笔记是将过去所做的笔记重新整理,将所学知识从“繁杂”到“简单”、从“厚”到“薄”地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习题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复习要及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实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学过的要经常复习。同时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要交替进行,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3.勤思多问

多问与多思密切联系,“有疑才思,有思才悟,有悟才能进”。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凡是有长处的人,我们都应向他们学习。韩愈说:“圣人无常师。比己强者,等于己者,不如己者,均可以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觉羞耻。”请教别人,不要爱面子,怕丢人。为了学到知识,就是受些羞辱,也要发问,这样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拓宽了自己的胸怀,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要先问己,再问人。陈景润说:“不要一遇不懂的东西,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先自己认真地思考一下,这样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某些困难,对经过很大努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这样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帮助和锻炼。”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勇敢地举起你的手!

案例展台

几个在北极考察的科学家丢失了火种,怎么找也找不到,怎么办呢?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冰块磨成透镜,汇聚太阳的光线点燃干燥的纸张,于是重新有了火种。

如果是你,会想到什么办法呢?如果你只是局限在那些固定的观念中,认为获得火种只能用打火机和火柴,就很难想出这么有创意的主意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体现了几位科学家思维的变通性和独立性,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案例解读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的能力。创造力是非常宝贵的能力,具有创造力的人思考问题是灵活多变的,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事物表现出不寻常的见解,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面临问题时往往能提出绝妙的、有效的对策。

创造力并不是造物主赋予某些个别的人的特别礼物,而是所有人都普遍具有的一种潜能。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力,是否“有所创造”的关键就在于这种潜能是否被唤醒、被激发。因此,激发创造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何激发创造性

1.开发右半球

每一次的创造活动,都需要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协同合作。所以,你需要全面开发你的大脑,尤其是对右半球大脑的开发,因为我们一般的日常学习、生活运用得较多的是左脑。你可以通过多听听音乐、多练习绘画、练习用左手做一些事情等方法,使右脑的功能得到开发。

2.锻炼发散思维

在平时想问题的时候,不要只满足于一种方法,应该尽量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你开阔思路,使你的思维更灵活。

3.锻炼求异思维

创造力的重要表现是新颖、独特,所以想问题时,你可以大胆地突破常规,尝试着从独特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发现。

4.敢于“与众不同”

有时我们会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希望与别人保持同样的意见,所以即使有新颖的想法,也不敢表达出来。其实,许多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会得到不同答案,也许正是因为你独特的想法才使你的答案和别人的不同,这并不见得是坏事,所以不要害怕与别人不同。

5.积累材料

灵感的到来虽然是预料不到的,可是,灵感的产生还是有条件的,相对而言,知识、经验丰富的人更容易产生灵感。所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涉猎更多的领域也是很有帮助的。

6.记录灵感

有时我们头脑中会闪现出一些直觉的念头,此时你应该把它们记录下来。也许它们在眼前没什么用途,但在以后你需要激发自己的创造灵感时,会给你帮大忙。

7.动手实践

如果不动手将你的想法付诸实践,它们就没有了价值。所以,激发创造性还需要勤于实践。

8.不怕失败

从事创造活动是艰难的,创造过程中随时会经历失败,只有不惧怕困难、敢于挑战失败的人才能得到最终的胜利。

案例展台

梅清这次期中考试又考砸了。为什么她平时成绩还可以,一考试就会砸呢?有的同学平时还不如她呢,可是考试却比她考得好?类似情况的发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梅清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上最不幸运的学生。她认为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并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自己都能听懂,课后布置的作业也都能独立完成,各种辅导书上的习题基本上也能解答,为什么一到考试就出问题呢?

案例解读

这里涉及的其实是应对考试的问题。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具备完成考试题目的能力,但是考试成绩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来能够及格的,可是却没有及格,本来能考得很好的,可是总在六七十分左右徘徊。心理学家认为,这一类学生存在考试应对障碍。相反,有另外一类学生,平时成绩平平,一到考试却能超常发挥,考出令人意外的好成绩,这一类学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掌握了适当地应对考试的策略。

考试应对的意义

懂得如何应对考试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非常重要。

1.学习与考试不是一回事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和考试是两码事,一个是获得知识的问题,另一个是表达、运用知识的问题;一个是内化的过程,而另一个是外显的过程。所以,并不是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学习就好像平时的练兵,考试就好像是行军打仗;究竟能不能赢得战斗,很关键的是如何在战场上调配、指挥士兵,而不仅仅是平时训练有素就够了。

2.考试是有技巧的

就像玩游戏有技巧一样,考试也是有技巧的。有的学生能学好,但未必一定会考好;相反,有的学生可能学得不是很好,但可能会考得很好。这关键在于有没有具备相应的考试技能。如果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出来。

当前,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谈论如何应对考试是不是不合时宜?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衡量学生的手段仍然是考试。所以,学生必须懂得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如何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充分表达出来。尤其是对于学得不错、但考得很差的学生而言,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考试对于你们而言就是非常不公平的。我们探讨应对考试的问题并不是强调应试教育,这是我们首先需要申明的。

怎样应对考试

1.保持良好的情绪

有的同学一想到考试就紧张,其实,考试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和平时的作业、练习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稍微严肃正式一些而已。所以,如果你感到紧张,就告诉自己:“其实它只不过是一次作业而已!”

由于考试本来就容易让人紧张,所以,在考试之前,千万别给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有考好的愿望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总想着要考好,而且要考得特别特别好,就会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反而考不好。

2.保证大脑的休息

考试之前一定要休息好。不要因为明天就要考试,于是今天晚上就不睡觉。这样不仅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使自己在考试时犯困、没精神、精力不集中,从而影响考试的发挥。众所周知,学习是脑力劳动,是靠大脑来维持的,如果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连续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就无法保证在考试时维持清醒。脑子混混沌沌,怎么可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呢?

过度练习也是不可取的。根据心理学的原理,一定限度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增进学习,但是,一旦超过某个限度,它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就非常有限。这时的学习就是一种“过度学习”,过度学习的效率很低,也就是说,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有的同学即使已经很累了还坚持学习,其实,这只是一种脑力的浪费,看上去很用功,但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它还是一种脑力的摧残,使大脑无法在适当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功效。可见,过度学习不仅没必要,而且不应该;不仅无利,而且有弊。

3.掌握必要的考试技巧

掌握必要的考试技巧对于考出好成绩是很重要的。

(1)注意答题速度。考试与平时作业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考试有时间的限制。考试一方面是考你能不能做出题目,另一方面也是考你答题的速度。如果时间已经到了,你还有很多题目没做完,老师是不会等你做完的,而是会收走你的试卷。所以,在力求准确的同时,要提高答题的速度。如果做得太慢,时间就不够了。

(2)答题应该“先易后难”。如果你遇到一道自己不会回答的题目,那么,你应该暂时放下它,跳过去做其他的题目;等别的题目都做完之后,再回头对付它。如果做不出来还冥思苦想,一方面是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会使自己越来越紧张。

(3)注意检查。有的同学做得很快,但是不够准确。在速度和准确之间,准确当然更重要。如果题目全都做完了,可是全都错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每回答完一道题目之后,一定要问问自己:“我做得对吗?”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4)不要提前交卷。考试的时候,你只需要按时交卷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交卷。考试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你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考场上的每一分钟时间,不到终场铃响,决不放下试卷。当然,不交卷不是消极等待考试结束,坐在那里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而是要仔细检查试卷,哪怕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都不要放过。

(5)争取“卷面分”。阅卷老师对一张试卷的印象不仅仅取决于试题回答的情况,还与所谓的“卷面情况”有关,比如字迹是工整还是潦草、卷面是整洁还是混乱、回答是有条有理还是颠三倒四等等。卷面情况关系到阅卷老师对试卷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因为老师拿到一份试卷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些方面的情况,其次才是问题回答得怎么样。而第一印象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评分,文科考试中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因此,一定要注意书写有条理、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