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

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

时间:2023-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本保证。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又称学科教学的创造性原则,简称为创造性教学原则或教学的创造性原则。适当提高学习材料的难度就在于充分展示学生的精神力量,引起学生在掌握知识中的紧张的思维活动,自主地理解教材内容。当然,“适当”表示难度要有分寸,不是越难越好,难度的分寸以学生能理解为下限。

4.6 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

创造性思维教育主要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来实现的。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直接地在其专业学科方面培养。用不着另外开设形式训练课程,而希望学生对其所学习的专门学科知识能够有创造性的理解与创造性的运用。在教学方面,教师最好根据所担任学科内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原则和一切有关知识,作出种种设计,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7]因此,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是一条核心原则。

(1)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的涵义

学科课程教育的创造性教学原则又称学科教学的创造性原则,简称为创造性教学原则或教学的创造性原则。它是指在各科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心设计和灵活巧妙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并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条原则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创造性教学的人力条件。创造性不是单靠教师或单靠学生自己就能获得的,它需要师生双方都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创造性教学过程是师生创造性的双边活动和交互作用的过程。第二,设计和组织教学是创造性教学的关键,因为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土壤上。创造性教学活动与一般的教学活动不一样,它需要精心地设计,巧妙灵活地组织,也就是说,它必须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启发性、创造性。第三,创造性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结果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创造性教学原则,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时代要求。我们面临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化学习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有创新的教育和教学。

创造性教学原则也是现代教育本质的自觉反映。现代教育的本质和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不一样的。传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而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既然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那就要有发展的眼光、超前的眼光,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不断革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教学与现代教育在本质上相一致、相统一。

创造性教学原则也反映了人自身的发展的要求。现代社会给人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人们不再过多地为生存而劳苦奔波。现代人应该享受更多的发展权,让人得到更多的自由发展的机会。因此,现代教学必须适应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开发人的创造潜力,通过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贯彻创造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尽管各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不一样,创造性教学的方法、手段也不一样,但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应贯彻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巧妙设计富有新异刺激的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情境是指为有效教学而设计的各种教学物质条件和教学精神条件的有机整合,如音乐、挂图、实验演示、故事、童话、表演、问题、电视录像、实物、标本等等。好的教学情境集科学性、艺术性、情感性、美感性于一体,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如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借助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手段创设情境、以生活来展现情境、以实物来演示情境、利用自己的语言强化情境,从而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驱动下,积极展开想象思维,进而激起表达动机,达到“不容自遏地说”的“情动而辞发”的境界,探索出了一条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8]教师只有努力创设富有新异刺激的教学情境,才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奋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进入创新学习的境界。当然,情境的创设要依据学科的性质、内容、已有的条件和学生的可理解程度而定,不能仅从形式角度来设计,要确实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二,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适当提高学习材料的难度。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在适度心理困惑、适度紧张的时候发生的。而传统的教学内容少,教学总是在单调重复地进行,而且教师总是把知识嚼得很碎,然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可接受性”变成了学生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理解知识的代名词。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引起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活动的。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面前没有出现应当克服的障碍,那么儿童的发展就会萎靡无力。”[9]

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是指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使现有的书本知识置于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并形成一定的结构,即形成知识相互联系的整体。按照有些教师的通俗讲法就是把知识“教活”,“教活书”;把“有字书”扩展,“无字书”引入,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整体的丰富养料。

适当提高学习材料的难度就在于充分展示学生的精神力量,引起学生在掌握知识中的紧张的思维活动,自主地理解教材内容。当然,“适当”表示难度要有分寸,不是越难越好,难度的分寸以学生能理解为下限。

第三,进行启发性教学。从一般意义上说,凡是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都属于启发性教学。其具体的方法包括问答式、讨论式、发现式、实验式、问题解决式等。

启迪学生思维能力的问答式教学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难度,在进行问答式教学时,必须注意:首先,提问要有一定的难度。如“为什么”、“该怎样”、“还有什么”等之类的问题就比较有启发性,而“是不是”、“对不对”以及能根据学习材料立即可以回答的问题就不具备启发性。其次,必须有问有答,即学生必须独立思考,主动领悟与回答。再次,问答必须是层层深入。即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问题和相应的思考与回答。所以,问答式教学不仅有形式要求,也有实质要求。

讨论式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培养民主精神和社会化态度。运用讨论式教学要求:一是讨论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以10人左右为最佳,以保证每个参与者有充分的发言机会;二是讨论的问题与当前学习有关,是后续学习的准备,且为全班学生所了解;三是讨论应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要求参与者积极思考并对他人的回答作出积极的反应;四是讨论中不应简单地评价他人观点,而应找出比较充足的理由,且要言简意赅;五是教师在讨论中要处于观察和指导地位,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急于下结论;六是讨论过程要有适当的板书或记录,对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进行揭示,并让全班学生透彻理解。

发现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自律性、创造性。如北京市某中学特级教师张思明提出数学教学的“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即“引导创设问题环境——师生平等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求异探新形成(知识和问题)”,就是发现式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要求有:一要巧妙提出问题,并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目标;二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包括推理、猜想等;三要引导学生自我评论和独立作业;四要将发现的方法用于解决其他问题(特别是课后的练习)。

实验式教学在于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及其运用,要求学生要有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懂得基本的实验规范,同时还要强调学生的认真观察,教师也要加强指导。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在较复杂的新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索,并试着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创造性地探索。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特征是:新的问题不是凭借现有的知识马上就能解决,它是学习者从未遇到过的,必须凭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才能获得意外的发现,最后导致问题的解决。

以上几种教学方式都有相互包含的成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式,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建构式学习。传统的学习理论是以行为主义或认知主义作为基础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链,教育目标在于传递关于客观世界(特别是书籍的成人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与教育的目标是完全同一的。行为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根本无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生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学习时间延长,学习负担沉重。认知主义与行为主义不同,它重视学生学习的内部认知过程,强调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有关这些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特性的认知,将外部知识纳入自身的内部结构。然而,这种观念与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一样,就是强调目标的知识性、既定性、静止性,忽视了知识的动态性、生成性、建构性,忽视了教学中人与人的关系,忽视了知识教学的个体经验、价值、理想、情感等人文背景,因而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发展受知识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限制,创造力的发展极为有限。

所谓自主建构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以自己的经验、价值、理想、情感等为基础,主动选择、思考,进而逐步获得对世界的理解和领悟的学习。它具有目的性、主动参与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调控性等特征。自主建构式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建构主义认为: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它总是建构对输入信息的解释,主动地选择一些信息,忽视一些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经验、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信息,或创造新知识,因而,有可能每个学生对所学对象的理解不一样。这种理论显然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超越和对现代学习实践的理性回答。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式学习必须注意: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只能是知识的“文本”,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只能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要重视教学中的交往活动,实现教学中的多种双向建构(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四是要创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

第五,创造性地设置练习。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好的练习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做到:a.设计分层次练习,给学生设置进步的阶梯。如有的教师把练习分为达标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研究性或探索性练习)三个层次。只有达标性练习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做,其他作业练习不作硬性规定。b.作业方式多种多样,如阅读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书面作业、调查作业、观察作业等等,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动机。c.设计开放性练习,即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不作统一要求和不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个性特点等自己加以选择的练习,如语文课中作文题的一题多写、数学课中的一题多解等。此外,还可以由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己设计练习。d.教师对学生作业练习的批改除了要及时以外,还要变对学生练习的结果评价为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变判别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

第六,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起到有效传播知识信息的作用,而且是师生智力生活的重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身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以上列举的六个方面仅仅是根据现有认识水平提出的,即使是这六个方面本身,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并不是僵死的教条。

【注释】

[1] [苏]卡尔梅科娃著.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M].徐世京译.上海:上海翻译公司,1985.46~124

[2]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4~45

[3]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性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48~49

[4] 郑和钧.从系统论谈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原则[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4):85~89

[5] 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6] 孙双金.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学[J].人民教育,2003,(9):33~34

[7] 张德琇.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24

[8] 李吉林.为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探索一条有效途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研究.1997,(3~4)

[9]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90.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