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次世界大战与高铁技术探索

两次世界大战与高铁技术探索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德国、意大利、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探索高速铁路技术,在最高试验速度上已经突破了时速230公里。54山之内秀郎的说法并没有夸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探索。这是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准高速列车,是当时亚洲运营速度最高、舒适性最好、设施最豪华的火车,实际上是日本铁路公司运营的“第一条新干线”。

这些所谓新技术基本上全是欧洲人的原创,日本只是对这些欧洲原创技术进行改良形成“日本流”技术,然后为我所用而已。真正属于日本自己原创的技术基本上没有。

——原东日本铁道公司(JR东日本)会长山之内秀郎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全长515.4公里、连接东京与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运营。

世界铁路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与重载铁路一起,承担着将铁路这个夕阳产业重新唤醒变成朝阳产业的高速铁路,开始走进世人生活。

东海道新干线全长515.4公里,开通之日,承担运营的列车包括“光”号和“回声”号两种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每小时200公里。“光”号列车全程需要4小时,平均运营时速128.9公里;“回声”号列车全程需要5小时,平均运营时速103公里。

一年多后,1965年11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最高时速提至210公里,“光”号列车全程运行时间缩短至3小时10分钟,平均运营时速提至161公里;“回声”号全程运营时间缩短至4小时,平均运营时速128.9公里。

新干线开通时的速度,其实并没有太多传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德国、意大利、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已经开始探索高速铁路技术,在最高试验速度上已经突破了时速230公里。在运营速度上也不差,早在1933年德国开通的柏林至汉堡间的列车“飞翔的汉堡人”,平均运营时速就达到了惊人的124.4公里(全程286公里,用时2小时18分钟)。31年前的这个运营速度,远高于新干线刚开通时的“回声”号运营速度,略低于“光”号的运营速度。

新干线的诞生再次证明了,前面一章我们提到的瓦特与史蒂芬森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的真理,原始创新固然伟大,但是持续的改进创新更容易成功。法国人帕旁发明了蒸汽机,但是将其进行改进的瓦特,成了蒸汽机的代名词;特里维西克发明了蒸汽机车,但是将其进行改进的史蒂芬森,成了蒸汽机车的代名词。

今天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也在进一步佐证着这个道理。中国高铁走的是引进的道路,但是只要能够做好持续改进创新,研发出适合运营环境需求的高速铁路,并建立自己的标准,同样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原东日本铁道公司(JR东日本)会长山之内秀郎,就1964年新干线开通曾做过这样的评价:

“新干线成功后,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铁路技术已是世界第一’,并为此感到高兴。但我却认为不能简单地就下结论。新干线的确很了不起。速度绝对是世界第一,车辆、线路、信号也都采用了最新的技术。然而,这些所谓新技术基本上全是欧洲人的原创,日本只是对这些欧洲原创技术进行改良形成‘日本流’技术,然后为我所用而已。真正属于日本自己原创的技术基本上没有。”54

山之内秀郎的说法并没有夸张,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对高速铁路建设与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探索。这些探索技术成为日本新干线的重要技术来源。新干线诞生前以及建设期间,日本派出了大批人员赴欧美考察,目的就是“拿来”欧洲最新的铁路技术。用挑剔的中国网友刻薄的话来说,这种模仿与拿来,就叫“山寨”。下面我们就看看日本新干线从欧美拿来了哪些新技术:55

动力分散技术(美国);

交流供电技术(匈牙利);

无缝钢轨技术(德国);

无砟轨道技术(德国);

CTC集中调度技术(美国);

交流电传动技术(德国);

空气弹簧技术(美国);

高速转向架技术(英国);

ATC信号技术(英国);

摆式列车技术(意大利);

流线型车身制造(德国);

……

但我觉得用“山寨”一词来评价日本新干线还是非常不妥当的。其实主要的技术创新的类型有三种,一种是原始创新,一种是集成创新,一种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日本新干线属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的范畴。数据统计,1950年—1981年的32年间,日本共引进国外技术38000多件,引进费用达到133亿美元,56拿到了外国半个多世纪花费上万亿美元研究出来的成果。

除了对欧洲高速铁路探索技术的引进,日本自身对高速铁路也进行了探索,尤其是运营方面。这就要说到诞生在中国东北的南满铁路“超特急”亚细亚号列车。这是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准高速列车,是当时亚洲运营速度最高、舒适性最好、设施最豪华的火车,实际上是日本铁路公司运营的“第一条新干线”。

对欧美“二战”前高速铁路探索技术的引进学习,在中国东北的南满铁路“超特急”亚细亚号的运营经验积累,以及1941年开始动工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而下马的弹丸列车计划,共同构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的技术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