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经》论材料性能与应力

《墨经》论材料性能与应力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下》说“负而不挠,说在胜”。以现在的科学说法,梁木具有抵抗弯曲的能力;而绳索只能抵抗拉伸,不能抵抗弯曲。看来,墨家将材料抵抗弯曲的程度,或者,是否有弛垂和可见的弛垂度,称为“极”。《经》文是一种适性定义。它论述的对象是包括发绳在内的所有材料。《墨经》所以用发绳为例,大概因为其内部结构的均匀状况是可以显示给人看清的。超出这个极限,材料被破坏或断裂。

第一节 《墨经》论材料性能与应力

《墨经》中有条文字对梁木和绳索的受力、变形作了分析记述。

《经下》:

负而不挠,说在胜。

《经说下》:

负衡木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右校交绳,无加焉而挠,极不胜重也。

这是一条试图说明梁木与绳索具有不同力学性质的文字《经说》以横木(即梁木)和绳索为例,比较了他们的不同性能:梁木加重而不挠,而交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绳索,不加任何负载也会发生挠曲。加重而不挠的梁木,是因为它能胜任负载。《经下》说“负而不挠,说在胜”。

以现在的科学说法,梁木具有抵抗弯曲的能力;而绳索只能抵抗拉伸,不能抵抗弯曲。绳索具有柔性,平衡悬挂后会发生弛垂,有一定的弛垂度;梁木在其许用应力内可以抵抗载重力矩的作用,故不下垂,也无弛垂度。看来,墨家将材料抵抗弯曲的程度,或者,是否有弛垂和可见的弛垂度,称为“极”。

《墨经》还分析了材料或发绳的应力集中现象:

《经下》:

均之绝不,说在所均。

《经说下》:

均发均县轻而发绝,不均也。均,其绝也莫绝。

《经说》中所言之“发”,应当是发辫或发绳;或者,如同《说苑》所言,为“一缕”之发,而并非是一根毛发。

《经》文是一种适性定义。它论述的对象是包括发绳在内的所有材料。其意思是,材料本身的结构是否均匀,决定了该材料在受力作用时是否熠我。而《说》文以发绳为例,进一步阐明《经》文的适性定义。其意思是,人微言轻整体的发绳,因承载轻物而断绝,那么发绳的结构就是不均匀的;如果是均匀的,它就不会断绝。

《墨经》所以用发绳为例,大概因为其内部结构的均匀状况是可以显示给人看清的。发绳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有众多毛发断裂或接连不牢,就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发“悬轻而发绝”的现象也易为人所理解。事实上,现代科学对于拉杆应力的计算已经把它看做是一股均匀的发绳,而且假设它是平均悬。

大约魏晋时期成书的《列子·汤问篇》在阐述其主张“均,天下之至理”时,曾引用了《墨经》中的这条文字。它不仅将《说》文中的标牒字“均”抄入其正文内,致使后人骓解其意,而且在“发均悬轻”后又衍一“重”字。虽然如此,历代学者对本条经文的解释却基本相同。晋人张湛在《列子》注中写道:

发甚微脆而至不绝者,至均故也。今所以绝者,犹轻重相倾,有不均处也。

“犹轻重相倾”一句特别有意义。它道出了不均之发在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应力集中”的现代科学观念。

战国时期公孙龙或许根据墨家以发引重并“其绝也莫绝”的思想,提出“发引千钧”之说。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公子牟又对公孙龙的话进一步作解释;他说:发引千钧,势至等也。”张湛又对这两句话注释说:

夫物之所以断绝者,必有不均之处。处处皆均,则不可断。故发虽细而得秤重物者,势至均故也。

以其至等之故,故不绝。绝则由于不等。故《墨子》谜有此说也。

古人在此所谓的“势”相当于今日的“应力”概念;“势至等”或“势至均”类似今日的应力均匀分布之意。当毛发不均匀时,这样的“势”就集中在某一或某几根工厂骊根发上了,因而出现了“势不等”,也即所谓“应力集中”。因此,发断裂了。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材料才有一定的抗弯曲极限或抗拉伸的极限,其粗细程度或内部组织的均匀只能增加一定的极限量,中保证在这极限内安全。超出这个极限,材料被破坏或断裂。因此,“一发千钧”是不可能的。古人对于这种极限性未予以讨论。或许,还是墨家注意到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