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碘升华是咋回事

碘升华是咋回事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相图,是指物质在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状态发生变化的图形。了解碘的相图的意义和特点后,对于碘的升华就不难解释了。碘的相图表明,碘的三相点较高,在低于三相点的温度区间,只存在着固液平衡。本文开始做的碘升华的实验,就是因稍稍加热使碘的温度仍低于三相点,碘蒸气又不断凝华,使蒸气压始终低于饱和蒸气压,故使碘的升华不停地发生。

碘升华是咋回事

在化学课中大家可能都看过这个实验:把少量碘晶体放在烧杯里,烧杯上方罩一个盛有冷水的烧瓶,给烧杯稍稍加热,很快就可以观察到:碘在常压下受热,不经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蒸气,在烧瓶底部碘蒸气遇冷,又重新凝成固体(图5—3)。这种固态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反之,则叫做“凝华”。化学课中用碘的升华实验证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我们通常见到的物质三态变化是,固态在熔点熔化为液态,液态在沸点又变为气态,←↑←↑如冰水水蒸气,碘的三态变化为什么不遵循这一常规呢?难道碘的熔点比沸点还高?能否得到液态碘?

img122

图5-3 碘的升华

从手册中查知,碘的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4℃,用熔点比沸点高来解释碘的升华显然与事实不符。那又如何解释碘的升华呢?为了圆满地解释这种现象,需要介绍一下碘的“相图”。所谓相图,是指物质在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状态发生变化的图形。相图都是由实验测定后绘出的,用于讨论物质发生状态改变的条件,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图形。

img123

图5-4 碘的相图

图5—4就是碘单质的相图,图中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压力,S、L和G分别表示固相(或固态)、液相(或液态)和气相(或气态)区:BO、CO和AO线分别表示固-气、固-液和液-气的相平衡曲线;三曲线交于一点O,是固-液-气三相共存的点,称为“三相点”,碘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114.05℃和1.19×10帕,表示在这一温度及压力条件下,碘的三相可以共存;C点为标准大气压下固-液的平衡温度,即碘的熔点(113.5℃);A点为液态碘的饱和蒸气压为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即为碘的沸点(184.4℃)。图形中的曲线都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如测定若干不同温度下固体碘的饱和蒸气压,将这些点在坐标纸上标出,连成曲线(BO),即得固-气曲线;CO线是测定了不同外压下固体碘和液体碘的平衡温度数据绘出的曲线;AO线是测定不同温度下液碘的饱和蒸气压绘出的曲线。当温度和压力处在平衡线之外时,就会发生不同相之间的变化。以图中的E和F点为例,E点的蒸气压低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就会有固态碘升华以增加碘的蒸气压,直至升至饱和蒸气压止;F点的蒸气压高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就会发生碘蒸气的凝华,直至降至饱和蒸气压止。

了解碘的相图的意义和特点后,对于碘的升华就不难解释了。碘的相图表明,碘的三相点较高(114.05℃),在低于三相点的温度区间,只存在着固液平衡。当在此区间的某温度下碘的蒸气压低于该温度的饱和蒸气压时,就会发生固体碘的升华,而降温后使蒸气压高于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时,又会发生凝华。本文开始做的碘升华的实验,就是因稍稍加热使碘的温度仍低于三相点,碘蒸气又不断凝华,使蒸气压始终低于饱和蒸气压,故使碘的升华不停地发生。由碘的相图可知,要想得到液态碘,就必须设法使其温度高于三相点,且碘的蒸气压高于三相点时的碘的蒸气压,才会出现液-气平衡,产生液态碘。如将足量的固体碘置于一个细口瓶中加热,使碘蒸气的逸出较困难,碘蒸气的蓄积使其蒸气压不断升高,当温度和蒸气压都超出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时,如图中的H点,就会发生碘蒸气液化成液态碘。

以前对于碘的升华觉得不好理解,这是因为对碘的状态的变化条件认识得不够全面,误认为只有温度达到沸点时,才会由液碘变为碘蒸气,却不知在三相点之下的很宽的温度范围内,都存在着由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碘的可能性,而沸点仅仅是气液两相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平衡温度,当达到这一温度时,液态的表面、内部各个部分都同时气化。

升华现象并不是固体碘的“专利”,单质硫、有机物樟脑(C10H16O)等都属易发生升华的物质。利用硫的升华,可以提纯硫单质;利用樟脑的升华,可防止毛料衣服被虫咬。即使是水,实际上也有升华,但因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压力都很低,稍稍加温,即达到固—液转化和液—气转化,加之水蒸气无色不易察觉,结果造成的印象是冰只能熔化,不会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