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亿年之前的蕨类植物

亿年之前的蕨类植物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面已经介绍过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是无叶植物。鳞木植物生存于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是当时植物群的重要成员。但在约2亿年前的陆地上,许多真蕨植物都是高大的乔木。最早的真蕨类出现于距今约3.8亿多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在石炭纪早期已经比较繁盛,与具小型叶的原始蕨类植物一起形成了小片的滨海沼泽森林。在古生代之后,随着种子植物的兴起和繁盛,蕨类植物尤其是具小型叶的蕨类植物迅速衰落。

前面已经介绍过最早的陆生维管植物是无叶植物。由它们演化产生了有叶植物。那么,植物的叶子是怎样产生的?现代植物的叶子,有小型叶和大型叶之分别。小型叶和大型叶起源的方式相同吗?在科学家中流传着两种学说,即顶枝学说和突出学说。顶枝学说认为,无论大型叶还是小型叶,都是由顶枝演化而来的,大型叶是由多数顶枝连合并且变扁而形成的(图1-68),小型叶则是由单个顶枝扁化而成的(图1-69,1-4);突出学说则认为,小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叶脉是后来才发生的(图1-69,5-9)。

图1-68 大型叶的起源图解

根据顶枝学说

图1-69 小型叶的起源图解

1~4根据顶枝学说;5~9根据突出学说

据研究,具小型叶的植物(如石松类)出现于距今约3.8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于石炭纪时达到鼎盛,从二叠纪起逐渐衰退,现今仅残存石松、卷柏等少数几个属和为数不多的种。

在现代的植物群落中,石松、卷柏等具小型叶的蕨类植物,都是一些低矮的小草,看起来已经很不起眼,但在两亿多年前的陆地上,却有许多“顶天立地”的高大乔木,参与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煤矿,深受古植物学家重视。

让我们来看一看石松类化石中的鳞木吧!鳞木(图1-70)是高大的乔木,主干高而直,高可达约30米,由二叉分枝形成树冠。叶子细长,仅一条叶脉,在茎上呈螺旋排列,脱落后在茎上留下叶座。树干基部为根座,二叉式分出水平分枝,其上生长不定根。由孢子进行无性繁殖。由许多着生孢子的孢子叶聚生成的孢子叶穗是其无性繁殖器官,着生于枝顶或主干末端。鳞木植物生存于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是当时植物群的重要成员。

图1-70 鳞木复原图

植物体复原图及各部器官示意图:1.叶在茎或枝上着生状态及叶脱落后留下的叶座;2.单个叶座的放大及其各部分名称;3.根座在底下二歧分枝的匍匐分布状态;4.鳞孢穂

在现代热带、亚热带森林和潮湿低地生长的真蕨类,如桫椤、鳞毛蕨、观音座莲蕨等是具大型叶的蕨类植物。它们的显著特征是有大型的羽状复叶,孢子囊不聚生成穗,而是单生或成群着生于叶子的背面。在现代的真蕨类中,除生存于热带地区的桫椤是高达约10米的树蕨外,其余的也都是低矮的小草。但在约2亿年前的陆地上,许多真蕨植物都是高大的乔木。生存于古生代晚期的辉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辉木又名沙郎木(图1-71),是高达10米以上的树蕨,茎的直径可超过20厘米。大型羽状复叶聚生于茎干顶端,叶子可长达两三米。叶子脱落后,在茎干表面留下卵圆形叶痕。

图1-71 辉木的复原图

最早的真蕨类出现于距今约3.8亿多年前的泥盆纪中期,在石炭纪早期已经比较繁盛,与具小型叶的原始蕨类植物一起形成了小片的滨海沼泽森林。到石炭纪中期至二叠纪,蕨类植物极度发展,形成了广阔的滨海沼泽森林,为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的聚煤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我国华北和东北南部的许多重要煤田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在古生代之后,随着种子植物的兴起和繁盛,蕨类植物尤其是具小型叶的蕨类植物迅速衰落。在现代的蕨类中,具大型叶的真蕨类占据统治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