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世民玩鹞鹰被魏征发现

李世民玩鹞鹰被魏征发现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未唐初,由于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唐太宗即位后,对能否迅速扭转这种局面缺乏信心。从此以后,魏征一直被唐太宗留在身边参谋国事,成为得力的助手。魏征希望唐太宗能够广听群臣以至百姓各方面意见,所以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列举了很多史实说明这个观点,使唐太宗连连称是。唐太宗有一只美丽的鹞鹰,视如珍宝,赏玩不已。听了皇后的这番话,唐太宗的气也就慢慢消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适用作文主题

冷静、意见、勇气、胸怀、思考。

原典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译文

广泛听取意见就会贤明通达;听信一面之辞就会昏愚糊涂。

故事

隋未唐初,由于战乱不断,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唐太宗即位后,对能否迅速扭转这种局面缺乏信心。这时,魏征就建议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逐役,减少严刑酷罚,推行“偃武修文”的大政方针。唐太宗毫不犹豫地采纳了魏征的意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很快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由于这份功劳,唐太宗拜魏征为尚书右丞,兼任谏议大夫,参与尚书省政务,并监察朝政得失。从此以后,魏征一直被唐太宗留在身边参谋国事,成为得力的助手。

魏征遇事进谏,“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其他大臣都不敢说的时候,他仍从容陈辞。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从内政、边事、用人、赏罚、刑法、礼仪等各个方面陈述利弊得失,对唐太宗贞观年间的政治帮助很大,以致出现了封建社会有名的盛世——“贞观之治”。

有一天,唐太宗问“为君者何道而明,何失而暗?”意思是:怎样才能做个有远见的皇帝,又会在什么情况下昏庸败事呢?魏征希望唐太宗能够广听群臣以至百姓各方面意见,所以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列举了很多史实说明这个观点,使唐太宗连连称是。

在他们君臣之间,就曾有这么几段有趣的故事:

唐太宗有一只美丽的鹞鹰,视如珍宝,赏玩不已。一天,他正逗着鹞鹰玩得高兴,猛然间见魏征远远走来,急忙把鹞鹰藏在怀里。其实,魏征早看到了这一切,但他假装不如,走到近前,向皇帝奏事,并很快谈到了古代帝王贪图享乐、荒废国政的故事,想借此讽劝唐太宗。唐太宗怕鹞鹰在怀里闷死,想尽快结束谈话;魏征呢,偏偏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等他讲完离去时,唐太宗掏出鹞鹰一看,那鹞鹰早已被闷死了。

还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到内府,余怒未消地自言自语道:“哼,我非找机会把这个乡巴佬杀掉不可!”文惠皇后问道:“是谁这般触怒了陛下?”唐太宗没有好脸色地说:“还不是那个魏征,每次当众跟我争辩,常叫我下不了台,无法自由行事。”皇后听了,便退出更衣,换上非常讲究的服饰在中庭重新拜见皇帝。唐太宗见了,惊讶地问:“你为什么换上这身打扮?”皇后面带喜色说:“我听说主上圣明,臣子才忠诚。魏征肯直言劝谏,正说明陛下圣明,难道臣妾不该为您庆贺吗?”听了皇后的这番话,唐太宗的气也就慢慢消了。

心得

现实生活中,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全面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偏听偏信,就会犯偏面性的错误。人生在世欲有所为,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首要问题是识人用才;而识人用才的关键是自己有标准善恶、有立场原则,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才不致人云亦云,宠信奸人。

古训链接

有壁立万仞之节概,乃可以语光风霁月之襟怀。

——张元忭

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

——史典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处薄德,是厚德。

——史典

观人于失意时,言词举止,绝无怨尤愤激之气,此即是大有学识者,其度量过人远矣。

——石成金

人生在世,度量放宽些,一切好歹都要容得;眼界放大些,一些高下都要包得。

——石成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