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我国的现状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我国的现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怪不得,人们称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美国的科研队伍平均每10年翻一番,西欧每15年翻一番。本次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7.9岁,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占近四成,35岁及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占逾六成。

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我国的现状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〇你可知道,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五十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过六次大变革。

●只听您前面讲过三次科技革命,这“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六次大变革”还是第一次听到。我们还真要洗耳恭听了!

〇这个划分并不复杂,我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

表15-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六次大变革

img128

你看,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中六次大变革与我们祖国崛起的60年几乎是同步的。

●这么一看,还真是深有感触。我想这近六十多年的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在揭示了科技发展的规律、证实了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的同时,一定也显示出了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您能为我们总结一下吗?

〇不错,一共有这样四个新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第二,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一个全新的篇章。但相比电话走进家庭用了漫长的60年,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家庭只用了5年时间;单位面积芯片的存储量每18个月增加1倍,主干网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1倍。

第三,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着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和渗透,导致新学科诞生,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纳米科学、空间科学等;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改变人们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技术融合日益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四大领域的汇聚融合。

第四,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如研究领域出现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推进世界科学家的合作;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获取强大竞争力,成为促进科技全球化的主要力量。

这些特点很多都是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

●对,这个我也深有感慨!

就说计算机吧。记得有报道说,1982年我国的一台1兆内存、360兆硬盘存储的计算机就占了整整一个机房,还需要十几个从国外来的工程师组成硬件和软件的维护队伍。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根本没有机会见识这个庞然大物。90年代,“386”、“486”到联想“天鹤”纷纷走入生活,甚至有些家庭还没考虑好是不是要购买家用电脑时,正如您说的计算机的性能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呢,我们用的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比上述占据整个机房的计算机的功能不知要强多少倍。

〇你说的正是我们在生活中亲身体会到的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人将你的这种感受称之为“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即:“单位面积集成线路板上的信息存储量,每18个月增加1倍,成本基本不变。”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说就是: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小10倍,价格下降10倍左右,已经由每秒8 000次增加到每秒万亿次。

img129

图15-1 摩尔定律示意图

●这使我想到近30年来,我们知识的增长速度比起我们创造工具的处理和存储性能提高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怪不得,人们称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

〇有人统计,近30年人类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科学新发现和新技术,要比过去2 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今天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我们常常把人类知识的增长描绘成是按指数函数进行的:19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当前,每3~5年增加1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没有再原地踏步,值得庆幸的是还赶上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末班车。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美国的科研队伍平均每10年翻一番,西欧每15年翻一番。到现在为止,全球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总数已经达到5 000万人。预计未来100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届时,创造性的科学劳动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科研经费也是呈指数增长的趋势,目前全球已经达到每年4 000亿美元。[1]

●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增长、科研经费投入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〇最近《科学导报》上刊出了中国科协于2008年下半年组织开展的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我们有幸可以看到一些较为权威的第一手数据。报告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呈快速增长态势。

总体上看,从2002年到2007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从2 959万人增长到5 160万人,增长74%。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五类专业技术人员从2002年底的2 186万人增加到2007年底的2 254.5万人,新增68.5万人,增长3.1%;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从2003年底的3 113万人增加到2007年底的3 314万人,新增201万人,增长6.5%;科技活动人员从322.2万人增长到454.4万人,增长41%;科学家和工程师从217.2万人增长到312.9万人,增长44%;R&D人员从103.5万人增长到173.6万人,增长68%。同期,全国就业人口仅增加4.4%,在岗职业人数仅增加8.2%。科技人力资源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张。统计资料表明,五年来,我国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的本专科毕业生新增总量达1 189.7万人。

●这真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局面!

〇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队伍除了在人数上稳步增多外,还呈现出满意度和忠诚度较高的情况,调查显示,近半数(48.7%)科技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者不到一成。我们的科技工作者队伍年轻化趋势也很明显。本次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7.9岁,35岁以下科技工作者占近四成(37.9%),35岁及以上的科技工作者占逾六成(62.1%)。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科技工作者队伍年轻化趋势预示着科技人力资源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保持稳定、健康地快速增长。

〇尽管我们的科研队伍日益壮大,也取得了相当多的科技成果,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这次调查还显现出科研业务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等普遍问题,和知识老化、交流缺乏这样的突出问题。调查显示,49.8%的科技工作者面临业务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32.9%面临“缺乏仪器设备”问题,26.0%面临“仪器设备老旧过时”问题。

●2009年年中时,我记得看过一篇新闻报道中说: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表示,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将继续保持科技投入的力度,2009年国家预计投入科研经费1 761亿元,同比增长25.6%,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一直以来国家政策都强势支撑着科研经费的投入,怎么还是老大难呢?

〇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也探讨过,科研经费不能只靠国家投入,况且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总量相较发达国家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人均研发经费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韩国的七分之一。科研经费的提高应有赖于探索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我国的企业研发能力还很薄弱,我国有2.8万家大中型企业,其中有75%的企业还没有形成研发能力、没有科研经费的支出预算,这些都十分不利于我国科技研发的良性发展。

另外,我们一再说科学技术不是靠引进的,而是需要自主创新。倘若我们的经费是投入到技术引进上,那么国家、企业无论给多少都是不够用的,还是那句话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造血”机能。我们再拿韩国举个例子吧!韩国明确提出技术引进政策。那就是,技术只能引进一次,同时他们对科研经费进行调整,将引进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间的比例定为1∶5。韩国的口号是引进一批、生产一批、出口一批,因为它有特殊的国情,必须走外向型经济的道路。

●您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一元钱用于引进技术,那么就要用五元钱进行研究和开发,通过这种引进、消化、吸收带动了技术水平的提高。

〇而中国目前引进、消化、吸收的资金比例是1∶0.08,我们大批的钱用在引进上了,却没有用在消化和吸收上。[2]实际上,经费问题的背后呈现出来的就是长期以来制约我们国家发展的瓶颈问题,即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应该怎样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这个问题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做过了专门探讨,我就不再赘述了。

●正如您前述所说,一个国家要在面向21世纪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开发在未来具有竞争力与市场潜力、对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及对人民福利提高能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技术。

〇在新的世纪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理解,调整了本国的科技政策。发达国家重视技术的创新与提高,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更应努力转变增长方式,重视技术的进步与质量效益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