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国内外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具备良好的创业环境。美国不仅拥有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而且注重科技园区地理位置的选址。首先德国高度重视本国创新创业教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得以上几大城市成为国内的创新型城市,每年的创新成果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城市GDP贡献率一直名列前茅。经过不断改造,近年来,深圳在全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上综合排名第一。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一)美国及欧洲创新创业的环境分析

当今美国和欧洲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源于美国和欧洲对于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对创新的高度重视,当今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只有掌握科技的制高点,才能让一国的经济和影响力稳居前列。

1.美国的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美国之所以是创新创业的天堂,源于美国对于创新创业环境的重视,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美国以硅谷为代表和引擎,通过硅谷等科技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美国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不断地培育,在硅谷内产生了大量的科技型创新企业,例如坐落在旧金山Pinterest公司,Airbnb公司,Uber公司等。这些公司在硅谷等园区中获得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融资方式,成熟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通过技术打造出的核心产品。美国的创新创业环境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美国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注重和高校结合。美国高校被作为新发明、新思想和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得到充分的重视,美国科技园区、生产力中心等因此有了一个完美的“智能库”。科技园区接近“智能库”能够将人才汇聚在一起,协商解决问题,使得科技和生产力充分结合,迅速市场化并产生大量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方便高校对于科技发展的支持,美国将科技园区设在诸多高校的旁边,例如128公路园区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支持,盐湖城园区有犹他州立大学、犹他大学、杨伯翰等大学的支持。

美国具备良好的创业环境。美国不仅拥有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而且注重科技园区地理位置的选址。美国的科技园区多位于阳光地带,完善的生活设施和良好的气候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型人才。在此基础上美国还注重对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高效的技术体系大大缩短了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周期。并且美国特别是科技园区内部营造出一种对于新点子和新思想尊重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分高低贵贱,任何一个有创新性思想的人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另外,美国建立起扁平式的组织管理结构,办事机构的效率明显提高。而且,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得每一个人的创造得到充分的保障。正是这样一种全面且完善的创新环境让美国创新创业领先于世界。

独特的创新文化氛围。在美国人的创业思想中,“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自然会受到尊重,但是失败者不会受到任何歧视。这样整体的文化创造氛围使得美国人热爱创新,不惧失败。而且美国人崇尚竞争,也讲求合作,尤其在科技园区内部。在激烈竞争文化中不断快速提升自身技能和学习效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个人战斗的局限性,团队合作才是发展的主流。

完善而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全面的基础设施与机制保障使得美国的创新创业发展迅速。

2.德国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2013年欧盟发布了“创新经济体”排名,德国作为第一档次的“创新领导者”,在全球经济创新排名中也十分靠前。德国的创新创业之所以如此领先源于德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和创新体制的建设。

首先德国高度重视本国创新创业教育。德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创新和创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充分把握创新和创业的基础上将大学的教育进行划分,分为研究型、教学型和创业型,使得大学的教育更加专业化,更利于创业型人才的培育,诞生了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一大批“创业型”大学,引领和支持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型大学会在研究创新的基础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引领性”人才。大学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的智库,也成为国家创新创业的原动力。

其次,德国通过完善创新创业法律体系来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了给科技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同的州颁布了适合本州发展的政策,其中萨克森州规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必须要转化。因此,每个高校院所都设立有技术转移或成果转化机构,定期发布成果信息并主动与企业进行对接。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保护和调动了科技人员科研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法律的大框架下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保障德国企业创新创业成果的顺利产业化,同时也提高了整体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再次,德国也十分重视对创新平台的建设。德国的创新平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进行银行、高校、企业、院所联盟式发展,面向产业集群(如慕尼黑生物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创新平台的建立促进成果的迅速转化。德国对于创新创业的发展并不只是集中在国内,而且注意和其他国家联合,例如著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在全球16个国家设立了810个分中心,拥有专业人员4 700余人,通过充分地联合来获取不同的资源,从而促进本国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

(二)深圳、武汉、苏州、天津等城市创新创业的环境分析

2014年以产业环境、政策环境、人才环境、金融环境、中介服务等为指标对我国城市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综合排名,排名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几大城市排在前列,如深圳、广州、苏州、杭州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得以上几大城市成为国内的创新型城市,每年的创新成果使得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城市GDP贡献率一直名列前茅。为借鉴以上城市发展的经验,我们对以上城市的创新创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1.深圳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深圳市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发展的龙头城市之一,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获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80 ~ 90年代以“前店后厂”和OEM作为发展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发展,这种仅靠贴牌生产的模式不能适应深圳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深圳开始对创新创业环境进行改造。经过不断改造,近年来,深圳在全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上综合排名第一。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借鉴欧美等先进国家的经验,深圳政府开始强化对创新创业的投入,不仅直接加强资金补助,而且注重资金引导,通过融资政策的颁布,解决深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2013年,全社会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首次超过5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4%,保障了企业发展资金链的稳定,解决了多数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其次,深圳政府还注重政策、人文、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环境的营造。政策上,在2014年度深圳市科技技术创新计划— 《创业资助项目申请通知及指南》中详细列明了审批内容,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和留学回国人员在深圳创业,以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竞赛优胜者在深圳实施竞赛优胜项目进行资助;重点支持领域是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导向带动创新创业发展。同时深圳十分注重创新创业大赛的举办,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创业大赛,如2014年11月8日在深圳举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总决赛,通过创业大赛来培育未来之星。深圳因而形成了“创赛 + 科技+ 创投 + 政府资助”的深圳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法律的约束性和引导性,严格执行每一项政策规定,注重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产学研、企业间等关系,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第三,加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深圳市努力发展综合型、开放式公共创新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2014年,新增各类创新载体100家,其中国家级3家。同时加强对重点实验室、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的建设。深圳市对于创新平台的建设,没有进行遍地开花的形式,而是讲求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这里的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园区和创新平台的建设,通过园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实现深圳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最后,注重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20世纪80 ~ 90年代,因深圳采取“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人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深圳开始认识到新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才有了创新,才有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未来,因此深圳市开始引进高精尖人才。2013年深圳出台“千人计划”和“孔雀计划”,完善高层次人才遴选机制和评审办法,全年引进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功举办第15届高交会和第12届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给予高层次人才优厚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给外来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廉价住房,为其充分发挥才能做好全面的保障。深圳市也加强本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扶持力度,为创新型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和就业引导,培育了人才,发展了城市。

2.苏州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政策先行。为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苏州出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通过切实的税收减免政策推进苏州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为一些新创企业提供发展的肥沃土壤。对于符合条件的孵化器基地企业给予退税、补贴等优惠,而且苏州的税收政策具有针对性,对发展到不同阶段的孵化器基地企业提供不同的支持政策。

注重国际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苏州注重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孵化器的专业化建设,成立了江苏苏州新药创制中心,耗资几千万建设研发大楼和开放性实验室系统等。创制中心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果,开发出5类一级新药和几十种其他级别的新药。在国际化方面,苏州在国内率先提出国际研发中心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呈现外资研发机构登陆的趋势,抓住机遇,将华硕、佳能等国际品牌研发中心引进苏州;每年派遣大量的留学人员进驻外国企业进行学习,通过与国外知名研究中心合作不断拓宽国际发展空间。在产业化方面,苏州建立产业基地,加快产业化培植,通过科创投资、风险基金、担保公司等平台进行融资,对重点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加速产业化进程,帮助大量企业突破发展的瓶颈。目前,苏州在医药、环保、电子等领域全国领先。

优化创新创业服务文化环境。苏州创新性地提出了低位、换位和品位的服务理念,低位就是放低姿态搞服务,换位即讲求换位思考进行服务,品位即强调服务的品牌创新。苏州创业中心和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相似,坚持“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理念,以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在人才引进上,注重引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引进后每年在苏州工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并具备下列条件:① 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② 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历,具有较强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③ 为所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现金出资一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在换位服务中,建立起全面而且规范化的服务制度,从注册到保障再到后勤服务全面而具体。苏州还强调以创新创品牌,通过特色成就发展路,建立起知识培训服务项目、推荐申报,特色咨询服务等服务内容,通过文化体系的建立,使得苏州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充分发挥苏州市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投资保障和风险补助等方式,推进地方设立引导资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在苏州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努力形成政府资本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推动天使投资加快发展,支持成立“天使投资联盟”,探索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与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成长的联动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确保政府资金有效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向初创期企业投资。

不仅如此,通过良好政策和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培育,苏州市聚集了大量的科技资源,为产学研地融洽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科技和经济的双赢。

3.武汉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近年来武汉创新创业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创新创业的典范城市。其中以光电子产业著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着“中国光谷”的美誉,是我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了整个武汉市的创新创业发展。面对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压力,中国光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以高新产业为依托,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打破制度梗塞,打造创新创业乐土,实现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建设享誉全球的“世界光谷”。

近年来武汉也积极申办光电子博览会。2014年11月6日成功举办武汉市光电子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光电子产业大佬,本届参展企业超过400家,创下历史新高,首日成功签约133亿元。武汉市因此形成了“光谷”的创新创业模式。

“光谷”的建立有着雄厚的人才基础。中国光谷聚集着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58名院士及20多万名技术人才。2009年成立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是囊括高校院所、政府部门及高新企业的新型研究院,其借鉴日本等地同类院所的先进机制,研究团队基本来源于高校,教师身份不变。通过分成的方式吸引人才和项目,2013年政策允许高校师生休岗休学“下海”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七三开”,研发者得70%,尺度之大,一度引发全国关注。2013年新政实施以来,光谷已有300多项成果入园转化。

制度和保障支持。进入科技研究院并非高枕无忧,制度规定科技成果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市场化。由专家委员会经过评议,选取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入驻,研究院为其免费提供实验设备、生产厂房以及紧缺的实验器材。通过免费的基础设施和政策优惠支持吸引大量的潜力项目入驻,不仅给企业创造了发展的机会,也为研究院的发展创造了活力。2013年武汉市委出台《关于加快构筑国际性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主创新产品、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累计达到100项”;在“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方面,提出“对科技人员在汉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给予5 000元的资金补贴,在汉获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每件可给予3万 ~ 10万元的资金补贴”;在“鼓励人才在汉转化创新成果”方面,“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以高新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可按至少3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充分发挥和调动企业主体作用,实施“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使企业真正成为转化创新成果的需求主体、投入主体和应用主体”。在“建立人才创业兴业扶持体系”方面,提出“为人才创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资金、财务等方面的帮扶。武汉深化政策性采购试点工作,通过首购、订购、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等措施,推广应用人才研究和生产的自主创新产品”、“建立“银证合作”机制,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创业融资支持”。以上对知识产权、以及个人收益方面都提供了保障,因此吸引大量的人才。2013年武汉市通过颁布光谷“黄金十条”来激发高校创新创业,鼓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教师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江汉大学宣布80%的收益归个人或团队,充分激发了大学教师的创新创业激情。另外,武汉将武汉市九所高校进行联合,入驻光谷科技城,构建了湖北大学科技园。

4.天津市创新创业环境分析

天津市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强化宏观协调和科技资源整合。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健全科技政策与法规体系,加强科学普及,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1)不断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积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开办科技支行。发展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加强和完善“银企科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利用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融资,利用集合贷款、集合信托、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债券产品融资。推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每年完成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00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发行科技债券,支持长期的开发建设和科技创新投入。利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保障体系。

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建立科技型企业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建立科技贷款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征信系统,开展科技型企业信用辅导、征信、评级等服务。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现有股权交易市场基础上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挂牌数量,建立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柜台交易市场。创新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模式,建立知识产权柜台交易平台。支持科技金融经纪服务公司发展,建立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的对接平台。

推动科技融资租赁、科技保险业务发展。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研究风险租赁业务的运行方式和途径。积极引进国内外融资租赁机构入驻天津,尝试融资租赁与天津大型仪器设备整合利用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科技贷款与风险投资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继续完善科技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高新技术项目研发保险等新险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服务。

推动科技投融资与创业投资发展。天津市以创业投资发展中心为基础,设立天津科技融资控股集团公司,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增强科技投资实力和效率。扩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筹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天使投资基金和区县风险投资基金发展,引导风险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设立和管理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公司制、非法人制、有限合伙制、契约制等有效的治理结构及经营管理模式。

(2)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战略。

大力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重点加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工作,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专利技术,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增强企事业单位专利战略意识。扩大有效专利数量,提高专利质量,优化专利结构,大幅度提升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强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改进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的知识产权工作,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技管理的全过程,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建设,鼓励和保护科技人员创造与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大力发展基于专利的技术标准。建立完善与技术标准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行业、国家、国际标准的制订,努力形成一批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提升企业对国际和国内标准的采标率。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跟踪研究,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标准服务。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完善科技部与天津市政府的部市会商制度。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密切合作,共同实施一大批重大项目,推动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滨海高新区、863伙伴城市成果转化基地等重大平台建设。

建立健全多层面的协调共建机制。以大项目、大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强化多级联动,优化市级、区县、功能区科技经费配置。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各部门科技重点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科技发展情况的沟通和协调,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分散和浪费。

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引导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制度化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许可)办公室,负责全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专利许可,建立和完善职务开发人(教师职工)与大学、学院的利益分配制度。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与区县合作建立面向区域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织科技人员为企业开展长期的战略咨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教育部门要对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实行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把服务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效作为高校应用性学科或专业的重要评价考核指标,改变重学术研究、重论文发表、轻成果转化应用的评价导向。与教育部共建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举办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创新成果展洽会,吸引国内外大学进行成果转化、孵化科技企业和开展科技服务。

2013年天津建立起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是指从天津市有关高等院校中选拔,通过市科委、市教委认定,派驻到天津市各区县、功能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科技人员。市科委、市教委建立特派员信息库、需求特派员企业信息库,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特派员与企业对接方案。其中,企业特派员的资格具有严格的限制,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 有关高等院校拟重点培养的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② 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③ 具有扎实的相关产业领域专业知识、较强的研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④ 有志于从事产学研结合工作,对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浓厚兴趣,能帮助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对特派员权利和义务也进行了规定。特派员派出期间,工资、职务、职称晋升和岗位变动与所在高等院校在职人员同等对待。特派员入驻企业期间,应按要求遵守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入驻企业应积极创造特派员必需的生活条件、开展工作的便利条件,认真履行承诺,把特派员作为企业创新资源,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特派员也要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和技术发展战略,面向国内外寻找优势科技资源,努力促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的有效对接和结合;推动企业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知识、技术管理制度,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加快提升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

(4)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和法制环境。

完善地方科技法规和政策体系。修订天津市科技进步条例、科普条例、成果转化条例等地方法规,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投入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调研及起草工作。研究制定支持科研院所做大做强、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选派和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对内对外开放等政策措施。

加大各项创新政策的落实力度。依托公共科技服务机构,提升政策研究、政策跟踪评估和政策实施等环节的服务能力。简化和规范政策的操作实施,搞好相关政策的各项配套服务。深入开展国家和天津市的自主创新政策宣讲工作。编制年度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情况报告。开展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抵扣项目认定、国家和天津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等重要政策服务工作。

(5)加强科学普及工作。

深入实施科普能力提升行动。提高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技传播能力和公众接待能力,形成科普场馆、科普主题公园、青少年科普活动站、研发单位等四大类型基地。扶持优秀科普作品创作与开发,加大各类媒体传播的力度。组织开展天津市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天津活动等品牌活动。整合基层科普资源,大力推进基层科普设施示范工程。围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卫生保健、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气候变化等科普主题,动员全社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利用中小学科技创新操作室、青少年科技竞赛、科技专家下乡、创新方法职工培训等多种载体和形式,提高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各级干部和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

(6)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

推动全民积极参与创新。建设面向广大居民的知识创新、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等开放式网络创新平台,推动软件、动漫、信息网络及通讯、文化及传媒等软、硬件环境设施建设,强化应用创新平台和技术进步平台的对接,实现创新环境的整体升级。促进知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

营造激励全社会创业的氛围。加大对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和高层次创业与孵化国际论坛等方式,在全市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创业者来津创业发展,实现创业梦想。

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与质量。推动各区县创建市级和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涵盖面更广、技术水平更高、综合效果更加突出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技专项,集成并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突破一批制约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成果,提升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为天津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供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