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很多国家在儿童护理和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这不仅仅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更主要的是,人们的心灵获得了不断的自我觉醒。
儿童问题关系到很多学科的研究,如医学、哲学、社会学等,如果这些学科不涉及儿童问题,研究结果就难以有所突破。
这是因为,儿童问题关系到人类的所有难题,因而,对儿童的研究就变得至关重要。
儿童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具有精神,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肉体而存在。
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它会把人类社会文明引向更高的程度。由此可见,儿童对人类社会有重要价值。有人预言,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要促进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我们就要考虑精神、社会人格这些精神因素。目前,人们对这些精神因素对社会的影响还所知甚少。
儿童的精神存在巨大的、我们所不知道的力量,它使得人类社会永不停止地向前发展。精神因素若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那它只能在儿童身上发挥出来。
“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所有的智慧力量都来自于儿童,来自于上帝赋予儿童所要完成的内在神秘使命,使得成人具有了能够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智慧。
儿童所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把我们引向美好的未来,要想创造美好的社会和世界,我们就应把发展儿童的精神、发掘儿童的潜能作为重要的目标,并将其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发现,在儿童身上隐藏着许多重要而关键的秘密,这些秘密可以揭开人类发展的面纱;也没有人能发现,儿童精神中蕴藏着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可帮助解决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很多难题。
只有发现了儿童的秘密和儿童的精神力量,“儿童研究”这门科学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这门科学也必然会对儿童教育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而有益的影响。
心理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探索人潜意识的秘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儿童世界中至今不为人知的一面。
研究潜意识,有助于我们通过儿童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来获悉他们心理发展的历程,也有助于我们及时察觉儿童内心的痛苦,以避免他们因这种痛苦而挣扎、走向错误的发展方向。
心理分析有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那就是,一个成年的精神病患者,其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幼儿时期。在婴幼儿时期,他一定遭受过难以名状的心理创伤和痛苦。
这一发现让我们兴奋,也让某些人很迷惑,因为这一发现与以往我们对精神病的认识完全不同。
心理分析告诉我们,人在婴幼儿时期遭受的心理创伤,其影响是慢性、持续而深远的,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
但是,对于“童年的心理创伤是造成成人心理疾病的潜在原因”这一点,仍有很多人不认可。
儿童的心理创伤往往是由成人所造成的,成人喜欢对年幼的孩子发号施令,会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施加很多压抑的情绪,这些成人往往是与孩子最亲近的人,尤其是母亲。
心理冲突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层次的冲突,它源自人的本能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如,一个人必须去适应某种环境,但这可能与他自己的意愿相悖。
这种冲突可以缓和或消除,因为我们能在意识中去思考引起这种冲突的外在原因,也可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缓和或消除冲突,如改变环境。
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冲突,这种冲突出现在童年的记忆中,它不同于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它是儿童与母亲或其他成人间的冲突。
以前,心理分析很少谈及这一深层次的冲突,这一冲突也很难得到解决。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成人身体上、心理上难以治愈的疾病,都要考虑其在童年时期的经历。
其实,成年人的很多生活模式在童年期就被确定了,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身体或心理疾病往往难以治愈,病情也最为严重。
当前,在胎儿和婴幼儿保健方面,医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我们的社会也比以前更关注儿童的身体健康。
但是,相对于身体方面的医学发展,人类在精神疾病和保健方面的研究,并没有获得类似的较快发展。
现在,虽然人们已认识到,很多人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者难以适应生活环境,都是源于童年的不幸遭遇,但并没有人尝试着解决儿童的内心冲突。
迄今为止,没有相关著作描写过人类心灵的发展历程,没有人描写过儿童在成长中与不理解他的成人间的冲突以及儿童遇到的障碍、痛苦、迷惑、失败及其潜意识里的自卑。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原因是,在进行心理分析时,要探索潜意识需要借助于某些技术手段,而这些技术手段只适用于成人,还不适用于不成熟的儿童。
比如,我们不能让幼儿去回忆在他更小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此,要研究和了解儿童,我们不能使用研究成人心理的那些技术,我们需要通过观察来了解儿童,通过观察来发现儿童与成人、儿童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这种观察不需要心理分析的技术,只需“观察”儿童的各种真实表现、“观察”儿童如何对待他周围的环境及事物。
由此,一种能科学研究和探索儿童世界的新方法出现了,这就是观察法。我们相信,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儿童的精神生活。
观察研究法的目的是更深刻地了解儿童的秘密,帮助人们正确地对待和教育儿童,避免因错误的对待而导致儿童难以调节的内心冲突,避免其长大后出现心理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