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十指行气

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十指行气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吐纳行气是中国传统养生益寿的基本方法,如能坚持经常锻炼,可以有效地调节和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促进元气生化。意思是说,气是增寿的良药,津是续命的灵芝,吞津行气经常不懈,就会健康长寿,养生延年。阳息法是开目有声,属于强壮功夫;阴息法是闭目无声,属于内养。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在于“调气”,所以他虽年逾百岁,仍体力不衰,头脑清楚。舌抵上腭未变,口中如有津液滋生尽管吞咽。

吐纳行气是中国传统养生益寿的基本方法,如能坚持经常锻炼,可以有效地调节和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促进元气生化。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都可随着呼吸和气血周流的旺盛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吐纳行气贵在周行流畅,切记,不可憋气和断气。憋气,是无力深长呼吸而强力纳气,致使气流滞塞;断气,是呼吸气短不能接续,致使气流停止。正确的练法是,呼吸随着行气次数的增加加大吸吐量,勿令气断,使呼吸深长而有节奏。

吐纳行气分五个锻炼程序,即一吞津,二行气,三站桩,四开合,五收式。

1.吞津——舌旁之水是活水

中医学认为,舌旁之水是活水。明《内经知要》注云:“气是添年药,津为练命芝,气为水母,水为命根,勤而行之,可以长生。”意思是说,气是增寿的良药,津是续命的灵芝,吞津行气经常不懈,就会健康长寿,养生延年。

吞津锻炼的姿势以站位为准,两足分开,与两肩相隔宽度相等,似松非松,似直非直,头向上顶,颏略下收,舌抵上腭,唇合齿扣,二目含神向前平视,两手自然下垂,静气片刻。随即,左右两手、臂、肘缓缓以掌由里向外向前移动,逐渐掌心朝上,十指相对(中间留约1寸空隙),置于丹田部位。此时,要求平心凝神静气,注意力在两手掌中劳宫穴处。

略静之后,随之用舌在口内上下左右旋转搅拌9次,津液自然生出。待津生出后用口荡状如漱口,漱之有声,含嘬3次后合并成一大口吞下,用注意力随任脉循行沿前身胸腹正中线下送丹田,然后注意力分散到两掌劳宫穴处,共用口鼓荡漱津3大口。初练时津液少或无津液,此时勿躁。如法练习,久久津液自生,香甜如甘露。

2.行气——元气是生命的动力

当吞津3大口毕,两手掌随腰、身、肩、臂、肘、腕的自然舒缓,同时向前舒展下俯。随着吸气,两手掌相对上伸如捧物状,超过头顶,随身略向后仰,眼神随之凝视青天。待气吸满,两手逐渐外转,掌心向下,手指朝前,如按物状,缓缓俯身,气流徐徐从鼻孔吐尽,目光俯视大地。在吸气与吐气之时逐渐由短而长,由浅而深,由快而慢,手身配合协调,做到完整一气,气不间断停滞,吐纳要求自然。

一吸一吐、一仰一俯要有节奏地缓缓进行,力求自然。切记,不可憋气和断气。

行气分两种练法,一种是阳息法,一种是阴息法。阳息法是开目有声,属于强壮功夫;阴息法是闭目无声,属于内养。阳息法适合在白天锻炼,阴息法适合在晚间锻炼。

行气是以9次为一节,即一呼一吸为一息,1次是一息,逐渐以奇数增加,加至36次。待至九九八十一次时,呼吸深长,自然成序,在心神境界中,在体质魄力上,都会有所变化,乐在其中矣。唐代的医药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在他的名著《千金翼方》中说:“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若调养失宜,则诸疴尽起。善养生者,须知调气方法。”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在于“调气”,所以他虽年逾百岁,仍体力不衰,头脑清楚。

3.站桩——站到周身轻灵

站桩,是深化行气功夫的关键。此桩承行气站立姿势,两手掌心向上,十指相对于丹田,二目垂帘,平心静气。随即,两手掌外转,虎口朝上,手指向前,左右缓缓分开,手心相对,与肩相宽,凝神于两手掌劳宫穴处,吸吐自然调匀,以自己的耳朵听不到吸吐的声音为度,进行深长匀细的呼吸吐纳。一般以3~5分钟为基点,逐渐延长时间,但最多不要超过90分钟。站到周身轻灵,似与空间融为一体,有飘飘然欲仙之感时,是最佳的状态。

4.开合——引导气机畅达周身

当站桩未出现任何感觉时,可以用两手掌心的劳宫穴开合引气。开合引气的方法是,平心静气片刻,以鼻吸气,两手随吸气同时徐徐撑开,如拉胶皮筋状,身体随之略向后仰。然后,以鼻吐气,两手随吐气徐徐内合,两手间如有物阻之状,身体随之略向前俯,合之与肩相齐。鼻之呼吸,手之开合,身之俯仰,同步协同,注意力在两手劳宫穴处。可引气9次,一开一合、一吸一吐为1次。然后继续站桩,自然,感到周身气机畅达,温暖如春。

5.收势——此时津液最宝贵

收势的练法是二目合闭,以两手左右斜向高抬,同时身形后仰,用鼻吸气,随之掌心向下,指尖朝前,如按物状下伸,气随之呼出。当气吐尽,两手掌相合,捧扣在小腹,抱守丹田。稍停,两手掌由内向上向外,吸气;然后,手掌由外向内、向下,呼气,呼吸节律同两手掌动作协调进行。舌抵上腭未变,口中如有津液滋生尽管吞咽。

此时,津液甚为宝贵,称作“上池水”,吞之自然炼津化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