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骞出征西域的故事(一)

张骞出征西域的故事(一)

时间:2022-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奴人为了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也正是张骞的不亢不卑、敢于冒险抗争,才能换来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相处,圆满地完成两次出使西域的崇高使命。张骞出使西域,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出祖国大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活动家。

故事流传

汉武帝初年,匈奴屡次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于是汉武帝积极准备反击匈奴。当他得知匈奴西边有个月氏(zhī)国,就想联系月氏国夹击匈奴。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招能干之人前去联络月氏国。但当时月氏国刚被匈奴击败,向西逃去,谁也不知道他们定居在哪里,要担负起这个任务,需要很大的勇气。

有个年轻的郎中(官名)叫张骞,觉得这是件可以施展男儿抱负的事,便报名应征。他一带头,大家的胆子也大了,一百多名勇士前去应征。其中,还有一个在长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愿意跟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月氏。但是要到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部做了俘虏。但匈奴人并没有杀死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关押起来。就这样,他们在匈奴一住就是十多年。匈奴人为了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出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日子久了,匈奴人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格了。在一个月黑之夜,张骞跟堂邑父趁匈奴人不备,骑上两匹快马逃走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终于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另一个叫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国家。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个富饶强盛的大国,这回听说汉朝的使者到了,便隆重地欢迎他们,并且派人护送他们到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再由康居辗转到了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败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不想再跟匈奴作战,所以张骞的话,月氏国王不感兴趣。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张骞和堂邑父游历了月氏国,见识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始终没能说服国王共同对付匈奴,只好回国。而途经匈奴地界时,他们又被扣押了好长一段时间,幸好匈奴发生了内乱,这才趁机逃离回国。

出使整整十三年后,张骞才回到长安,他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并请求汉武帝让他再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另一个国家—天竺。皇帝同意了。

这次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他们中有的迷了路,有的失去了信心,还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张骞亲自带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达昆明时,虽然也被阻拦,但他们想尽办法绕过昆明,到达了滇越(在今云南东部)。滇越国王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天竺,可还是没有成功。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滇越,也很满意。

后来卫青、霍去病出兵消灭了匈奴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纷纷脱离匈奴的控制,都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了。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名勇士以及一万多头牛羊和无数黄金、钱币、绸缎、布帛,前去结交西域各国。

张骞到了乌孙(今甘肃、新疆一带),乌孙王亲自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强,他想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决定不了。张骞恐怕耽误日子,便派出他的副手,带上各种各样的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月氏等国。而乌孙王不仅派了翻译帮助他们,还在送张骞回长安时,派出了几十名使者,跟随张骞到长安参观,并把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了汉朝皇帝,汉武帝非常高兴。

过了一年,由于长年的操劳,张骞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不久便过世了。而正是这一年,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了长安。他们把到过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36个国家。从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沿着张骞出使时的路线,前去访问西域各国,而西域各国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绸和织品,经过西域运到了西亚,又从西亚再辗转运到了欧洲,深受那里人们的喜爱。后来人们便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经典启蒙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节选自《汉书·张骞传》

原文注释

①堂邑(yì)氏奴甘父:堂邑父是中国汉朝时的西域胡人。本名甘父,另说,姓堂邑,名甘父;亦说字胡奴甘父,匈奴人。

②得之:这里指抓住了他。

③诣(yì):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④并南山:沿着南山走。

⑤羌(qiāng)中:羌人居住的地方。羌,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⑥俱亡归汉:一起逃跑,回归了汉朝。亡,逃走。

师者新说

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中,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创立了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其一,持节不失,维护国家利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历经十三年,受到匈奴人的威逼利诱和长期关押,甚至用为其娶妻生子的方法来动摇张骞出使西域的意志,这对张骞来说,无疑是极其艰难的考验。但是,张骞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其二,相互尊重,维护国家尊严。据史书记载,张骞在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因乌孙国亲匈奴而远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但他并没有消极退缩,而是想尽办法让乌孙国依附大汉,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国家应有的尊严。也正是张骞的不亢不卑、敢于冒险抗争,才能换来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相处,圆满地完成两次出使西域的崇高使命。

张骞出使西域,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走出祖国大门、开展外交活动的外交活动家。他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开辟了国与国进行平等互利、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华民族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等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有所思

亲爱的小读者,读了张骞的故事,请你想一想他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公认的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