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换星移石家庄

物换星移石家庄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官方统计,目前石家庄全市共有四千四百八十五个行政村。很少有一个石家庄人说不上自己家是哪个村的。艾尔巴尼发现,卢汉铁路已经在柳辛庄和石家庄村设了两个车站。石家庄人民和广大工人发出强烈呼吁,获鹿县、正定府和正太铁路局多次上诉,直隶总督袁世凯多次照会意大利和法国领事馆,又经获鹿县地方巡警的再三催促,意、法洋商最终撤出石家庄。







一个洋人的决定,改变了石家庄这个小村的命运。石家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在什么地方?1911年一件什么大事让石家庄扬名全国?


为何要关注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村庄呢?因为石家庄城市走过的发展历程,其实正是村庄蜕变升华的一部传奇:它从村庄聚合肇兴而来,不断汲取来自这片土地的财富文化养分,又在时代浪潮中凤凰涅槃、孕育辉煌。村庄裂变成都市,只有质朴的乡音乡情才永远刻骨铭心;游子走遍天涯,只有模糊记忆中的故土田园才是他们生命的原点。


话说从头石家庄


据官方统计,目前石家庄全市共有四千四百八十五个行政村。很少有一个石家庄人说不上自己家是哪个村的。甚至,就连这座城市的起点和名号,也是源于一个已经消失在都市丛林中的村庄——石家庄村。那么石家庄村最初坐落在什么地方,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机缘使它成为城市肇兴的起点呢?

在石家庄的卫星地图上,我们选择新华区北荣街和北宋街的交叉口作为坐标原点,从此处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面积大约0.1平方千米,就是原来石家庄村的范围。具体来说,就是今天新华路以北,兴凯路以南,北大街以西,清真寺街以东这个区域。

相传,石家庄一开始只有十几户人家,所以起名“十家庄”。虽然这种说法没有史料记载,但石家庄确实不是很大。在清朝光绪版《获鹿县志》上记载:石家庄最初只有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九十多户人家。

⊙ 石家庄村旧貌

石家庄之所以能从这样一个小村庄,引发城市化的进程并扮演重要角色,是因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机缘——火车。有种说法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清朝末期,火车以及火车站代表着世界近代工业在中国的萌芽。火车能够结缘石家庄村这个弹丸小村,正是当时中国在困境中挣扎,经济羸弱的一个写照。

这件事,首先得从一位清朝的山西巡抚说起,他叫胡聘之。

胡聘之字蕲()生,湖北人,光绪二十年授山西巡抚。山西盛产煤炭,但是运输是个瓶颈。受清廷洋务派代表人物,湖广总督张之洞关于修建铁路主张的影响,胡聘之斗胆向光绪帝奏请“拟于卢汉铁路之正定车站附近,与太原府联一铁路”,解决晋煤外运的问题。

一个月后,光绪帝朱笔御批,准了!


铁轨交汇下的村庄悸动


这条铁路就是后来的正太铁路。而卢汉铁路,自北京的卢沟桥到汉口,也就是今天的京汉线。胡聘之建议从太原向东修筑铁路,在正定与卢汉铁路相交,实现晋煤东出,南北畅通的意图。但是,具体在何地与卢汉铁路接轨,却是一个颇费脑筋的问题。如果与当时的正定车站相交,那铁路就得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跨越滹沱河,那样意味着要修筑跨河铁路桥。当时的清王朝国力日衰,为了省钱,跨河修桥的方案被否决了,而是把两条铁路的交汇点改在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铺。

选在柳林铺似乎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利用滹沱河的水利进行运输。华俄道胜银行副代办就曾说过:“原拟修路物料,可用轮船径运至滹沱河南岸之柳林堡。”正太铁路一旦修成,货物既可以在此转运卢汉铁路南下北上,又能够装船直奔天津。实现水陆并举,柳林铺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历史就是这样的变幻莫测,就在人们认为火车站非柳林铺莫属的时候,事情又有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原因是一个神秘人物去柳林铺考察了一趟,回来之后,综合考虑各方面原因,他决定:改变火车站选址!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他就是负责修筑正太铁路的法国工程师艾尔巴尼。至今在车辆厂前街有一座法式小洋楼,就是这个神秘人物当时的办公室。火车站设在哪儿,怎么修,都是他说了算。他从柳林铺考察回来发现,滹沱河是季节性河流,除雨季外,其他时候水量很小,根本不能实现水路并举的设想。所以,他决定放弃柳林铺而选择另一条捷径。

艾尔巴尼发现,卢汉铁路已经在柳辛庄和石家庄村设了两个车站。当时,因为石家庄名气小,所以就把位于石家庄村东南的这个站,用8里外的大镇枕头之名,取名枕头站。枕头,也就是今天的振头。

如果选石家庄,从获鹿方向而来的正太铁路能够垂直与南北走向的卢汉铁路相交,这个方案线路最短,费用最省。于是,艾尔巴尼确定把火车站设在了石家庄村东,在石家庄村枕头站的北侧,建了一个新的火车站,取名石家庄站。所以,正太铁路又称石太铁路,1904年正式动工,1907年竣工通车。这么一来,石家庄村,就成了卢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交汇点。

⊙ 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

上图是正太铁路通车仪式上的照片。那个时候,铁路还是个稀罕玩意儿,很多人都来围观。石家庄这个小村子也就更热闹了。其实早在刚刚修铁路的时候,就有很多外国人瞄准了石家庄作为未来铁路枢纽的地理优势,来村里租房开店,忙着捞金。

1904年的一天,石家庄村殷家湾,就是现在的新华路上,殷老先生正在家里吃饭,门口进来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佬,翻译介绍说他叫佛尔内洛。寒暄落座后,佛尔内洛说明了来意,他想租殷家十三间店面开办洋酒店,房租每月二十七块大洋,再雇佣三名中国人当苦力。

可是不久,就是这个佛尔内洛,却触动了石家庄人民的怒火,引发了一场跨国官司。

有一天,他故意找茬,打伤了洗衣馆的一名伙计,还诬陷一名叫蔡小的雇工,说蔡小到他的房间里偷东西,把蔡小当众吊起来毒打。石家庄的老百姓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当时,石家庄村归获鹿县管。大伙一纸诉状,把佛尔内洛告到了正定府获鹿县县衙。县衙接到报案,立刻逮捕了佛尔内洛,没收了他私自开设的酒店货物,连人带货押到了负责管理此类事件的天津津海关道。

天津津海关道便把呈文上报到了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袁世凯手中,事情一牵扯到外国人,谁都不敢怠慢。袁世凯即刻把事情上报给了清朝外务部。照这个势头下去,奸商肯定是要被惩罚的。可是,案件的最终结果却是:大清朝赔了佛尔内洛四千九百二十七块八毛五分钱。群众一片哗然,这是怎么回事呢?

案子上奏到大清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手里。1906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意大利驻天津的领事教司第和意大利驻清全权大臣世职巴,给奕劻提出照会。在照会中颠倒黑白,说:在石家庄,佛尔内洛是因为家入窃贼,才殴打小偷。然而中国官员却将佛尔内洛指控到了意国驻津领事,还趁机私闯佛尔内洛的住房,抢走了货物家具。他们指责中国官员“有违例自开住房、擅移货物之咎”,理应赔偿佛尔内洛经济损失。奕劻唯恐洋人再生事端,不顾国家尊严,竟然做出了有利于洋商的处理。

消息一出,民怨沸腾。不惩奸商,誓不罢休!把他们赶出中国!石家庄人民和广大工人发出强烈呼吁,获鹿县、正定府和正太铁路局多次上诉,直隶总督袁世凯多次照会意大利和法国领事馆,又经获鹿县地方巡警的再三催促,意、法洋商最终撤出石家庄。

这便是有名的石家庄人民驱逐意、法奸商案。石家庄人民靠团结战胜了强权,石家庄再也不是那个可以小觑的小村庄了。


一桥飞架东西


石家庄村有了南北两条交通大动脉的枢纽之后,成为四方物资集散地,货物转运业迅速兴起,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批产业工人,带动了人口、商业的繁荣。

在繁忙的车站附近,有一件事让石家庄村民提心吊胆。正太和京汉两条铁路通车后,东西向的车辆、行人必须横穿铁路,所以火车轧死或撞伤人畜的事故经常发生。

怎么办?如果有座横跨铁路的大桥就好了。于是,正太铁路的员工和各界代表联名上书正太铁路局的法国总办,要求拨款,修建一座跨铁路的大桥,但法国总办却说:“这不是你们中国人建民房,今天盖厢房,明天修鸡窝。正太铁路的预算是固定的。建造大桥,没有列入预算。这个办不到!”

碰了一鼻子灰,大家非常气愤,坐在一起商量对策。不能再看着无辜的老百姓死在铁路上了。可是总办不给修,官员更指望不上,去哪儿筹钱呢?

这时候,一个工人一拍桌子,义愤填膺地说:“他不给我们修,我们自己修,我愿意捐出一天的工资,拿钱修桥!”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响应。最后正太铁路上的全线华人员工,加上法国的工人,一共两千五百人,一致同意每人捐献一天的工资,在铁路东西架设一座大桥。

可是让哪个施工队修呢?大家凑上来的这些钱,按当时的造价来说,还是有点紧张,一股愁云再次笼罩在大家的心头。这时候,一位唐山人,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这人叫赵兰,是个专门修桥建梁的包工头。听说大家的义举之后,非常感动,当即表示“我保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造价,建造一座最有良心大桥。”

1907年,大石桥落成了,全长150米,高7米,宽10米,共二十三孔。桥面供行人和人力车通行,桥孔可通行火车及货运汽车,极大地沟通了东西方向的人流物流,缓解了交通压力,也减少了事故。石家庄人穿行其间,逐渐将其当成了城市的分界线,人们见面打招呼时若说“要去桥东”,就是要穿过大石桥去城市东边;若是说“住在桥西”,就是住在大石桥西侧的城市“西半球”——这种划分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大石桥早已停止使用。

⊙ 大石桥旧貌

⊙ 正太饭店

“大石桥,大石桥,工人血汗来建造,一块青石一份情,青石哪有情义高。”石家庄人感动于大家团结互助的精神,编了这首民谣。它就像一位百岁老人,见证着石家庄一百多年来的叱咤风云。


英雄喋血惊辛亥


在离大石桥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历经百年,声名显赫的建筑——正太饭店。1907年,它作为正太铁路的配套设施建成开业,在那个时候,相当于石家庄村的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时,这里只接待法国贵宾、军界首领和官僚政客,根本不接待一般人。

1911年,一位军界首领入住正太饭店之后,发生了一件几乎改写中国历史命运的大事。究竟是件什么大事呢?

1911年10月31日,清军新军第六镇都统吴禄贞带领部队从保定来到石家庄,带着几位军官住进了正太饭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山西省响应独立,阎锡山被推为山西革命军都督,清廷调吴禄贞率第六镇前往镇压。其实,吴禄贞是兴中会会员,坚定的革命者。他在娘子关与阎锡山会谈,组建“燕晋联军”,商定于11月7日共讨北京。11月2日,吴禄贞向清廷谎称山西民军已接受招安,并以“消弭战争”为由在石家庄扣留了北洋军运往湖北的军火,吴禄贞的举动令清廷产生了怀疑。袁世凯指使其死党周符麟用两万元收买了吴禄贞部下马步周和其他几个军官。11月7日凌晨,马步周率几名打手闯进吴禄贞在正太饭店附近的住所将其枪杀,然后又割下吴禄贞的首级,以便向主子请功。

⊙ 吴禄贞将军

如果燕晋联军计划得再周密一些,发动武装起义,攻占北京的话,辛亥革命的历史可能就会发生重大转折。

年仅三十一岁的吴禄贞喋血石家庄,全国报纸纷纷刊载消息。这一重大事件使石家庄这个小地方也陡然间知名度大增。一年之后,孙中山、宋教仁、黄兴、胡汉民等人来视察正太铁路局,下榻在正太饭店,还专程去祭奠了吴禄贞。


从石门到石家庄


随着时间推移,石家庄这个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商人纷纷在火车站附近购地设厂,石家庄城镇化趋势越来越强。到1925年,仅铁路以西,石家庄村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千米,比最初石家庄村的面积大十八倍。1925年6月24日,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令,批准直隶省属十一个城镇自7月1日起实行市自治制。

左图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指令第12713号文件的复印件,它就是1925年8月29日批准石家庄设市的文件,至此,石家庄正式从一个村庄,以石门市命名,成为一个城镇,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

1937年10月10日,日寇侵占了石家庄,石家庄开始遭受外侮践踏,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抢夺胜利果实,控制了石门市。直到1947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经过六昼夜激战,将红旗插上了正太饭店,石家庄才再次回到人民手中。1968年,河北省省会正式从保定迁到了石家庄,石家庄村最终成长为一个省会城市。

⊙ 临时政府第12713号文件

石家庄村,今天虽然已经难觅踪影,但是,它对我们这座城市肇兴的意义,却是石家庄人应该永远铭记的。

这正是:

获鹿古村石家庄,铁路交会兴工商。

一桥飞架分东西,百年石门历沧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